注册

由万名“潘冬子”组成的红军队伍:拼刺刀两人对一人


来源:人民网

真实的历史却比电影更富有传奇色彩,在红军队伍中,有一支1万多名“潘冬子”组成的部队,这就是著名的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

核心提示:真实的历史却比电影更富有传奇色彩,在红军队伍中,有一支1万多名“潘冬子”组成的部队,这就是著名的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

 

潘冬子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少共国际师”:一支1万多名“潘冬子”组成的部队》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那个头带缀着红星的八角帽、身背小马枪的少年英雄潘冬子,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儿童们心中的偶像。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比电影更富有传奇色彩,在红军队伍中,有一支1万多名“潘冬子”组成的部队,这就是著名的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国际共运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联合组织。它于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由第三国际领导,当初有14个国家参加,后来在56个国家建立了支部。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团组织成立后,也加入其中,组成了“少共国际师”支部。

与其他国家的青年组织战时只是参加后勤、游击等工作不同,“少共国际师”中国支部成建制地加入红军的作战序列,并且在反“围剿”和长征中,表现出了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朝气和战斗精神。

少共国际师政委17岁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这是解放军昔日的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上将的诗句。这首题为《忆少共国际师》的诗,将人们引向了昔日火热斗争的岁月。

1932年,红军中最早的少共国际部队出现在陕北根据地,当时陕北红军中建立了第一个少共国际营。第四次反“围剿”后,蒋介石重新调集重兵准备第五次“围剿”。红军总部收到各方面的情报表明,第五次“围剿”的规模和敌军兵力将远远大于前四次。于是,中共中央决定尽可能地扩大红军。

到1933年5月,为抵御大兵压境的敌人,红军决定将原来负责游击、后勤的少年组织起来成为正式的战斗部队,于是红一方面军开始组建少共国际师,此外,红四方面军和红六军团也建立了少共国际团。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誓师大会在江西宁都隆重举行。6700名少年先锋队员手持土枪、梭镖和大刀,排着整齐的队列,高唱着《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光荣地加入了红军。

“少共国际师”是真正的“红小鬼”组成的部队,当时全师的兵力大约为8000人,战士的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有不少是十四五岁的“红小鬼”。一些人入伍时还没有枪高。少共国际师第一任师长为吴高群,也不过20岁出头。第一任政委冯文彬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而接替他的萧华只有17岁。萧华听到任命后有些忐忑,于是去找当时的红军总政委周恩来,请教这个政委怎么当,结果周恩来哈哈笑着说:“年轻人指导年轻人更有朝气嘛!”

拼刺刀两人对付一人

事实上,萧华的这个“娃娃政委”当得十分出色,文武双全的萧华将国际师的政治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最初,少共国际师的主要装备是土枪和梭镖,在建军后的几个月中,这些少年只好拿着土枪和梭镖进行训练。后来,红三军团支援了一批缴获的枪支弹药,这才使得少共国际师有了可以作战的正规武器。在成军最初的几个月里,少共国际师对军纪、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进行了认真培训,使得这些“红小鬼”很快就有了相当的战力。  

很快,少共国际师就迎来了第一次战斗,在闽北拿口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遭遇战。少共国际师的一个营从两翼夹击,向国民党军猛攻,当时国际师战士每人只发10颗用旧弹壳翻造的子弹,战争一开始,子弹很快就打光,战士只能与敌人拼刺刀。这些少年体质弱,在格斗中,往往是两个娃娃兵对付一个敌人。他们一个牵制,一个刺杀,让敌人顾得了东顾不了西。此役,国际师消灭敌人300多,并缴获了大量武器。  

1934年,少共国际师进入残酷作战岁月,他们虽然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打垮了敌人,但师长吴高群不幸牺牲。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由28岁的独臂将军彭绍辉出任师长,到该年的5月,少共国际师改称红15师。隶属红一军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少共国际师”或“少儿师”。  

此后,由于李德为首的军委执行“左”倾军事路线,与敌人大拼消耗。1934年10月初,少共国际师展开了残酷的石城保卫战,在这次战役中,拥有1万兵力的少共国际师锐减到5000人。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