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透过六十年前的日本,可以看到当下中国之一角?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原标题:透过六十年前的日本,可以看到当下中国之一角?

“阅读评审团”又在周一与大家见面了。这一条我们推送的,是几位评审员对《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的评审意见。

这本书是傅高义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在日本东京市郊完成的博士后研究。他和妻子一起,在M町展开田野研究,他们选定了六个日本家庭,每周都去这六个家庭访谈。在书中,他深描了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

评审团的报名十分踊跃,显然,除了对六十年前日本社会的好奇,吸引大家的更是它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可参照性。从几位评审员发回的评审意见中,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工薪族、教育、女性。

相对于前几期“阅读评审团”的报名盛况,本期评审书目《午夜起来听寂静》似乎吸引的是更多热爱诗歌、热爱民谣的小众阅读爱好者们。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第四期书目

《日本新中产阶级》

《日本新中产阶级》

作者:[美]傅高义

译者: 周晓虹 / 周海燕 / 吕斌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5月

评审员

001

陶泽平(读书但求变化气质,

兼知本末始终。复旦哲学系本科小生一枚)

中产焦虑在日本

资产与无产两大阶级对立的时代早已过去,可老马的某个句式还是可以用来形容新阶级:中产阶级是焦虑的人格化。中产阶级最焦虑,就在于一个“中”字。上流社会像个梦魇一样,提醒他们生活并没由自己掌控:高层人士在艺伎屋里的私人聚会中做出政府决策,成功商人如“教父”一般荫庇亲友,还能将商业资产传给后代。可上流社会的生活又通过消费主义等方式站在地平线上召唤他们——那是条永远望之可及却你进我退的线。他们无法放弃自己对生活的高期待,底层阶级也就如深渊一般摆在他们面前,由奢入俭难。

幸福的阶级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中产阶级各国有各国的不幸。中产阶级是伴随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社会范畴,是由社会经济生产分工而定义的一个社会主体领域。米尔斯在1951年出版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还在学界大热,1958年傅高义就携妻儿前往日本进行田野研究,1963年出版《日本新中产阶级》。加藤秀俊说得不错,《日本新中产阶级》的作者揭示了“中产阶级”并非一个文化中立的概念。马克思说,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人们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可人们又是以一定的方式来进行生产的,这种生产方式始终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相连。当日本人面临经济社会的中产化,他们有怎样独特的生活方式?傅高义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普遍的经济生产进程中差异的生活方式,此即真正的文化差异。

日本乃至东亚的中产焦虑最体现在教育方面。“耕读传家远”,东亚儒家文化传统尤为重视教育的阶级流动和家业传承功能,这一文化传统或许并非傅高义一书篇幅所能探讨。日本的中产阶级们和整个社会体制都在打造教育作为中产阶级们的焦虑输出点。中产阶级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小康的家庭条件,可无法像上流阶级那样有固定的家业可以传承。教育成了中产们想要上升和在代际间保持小康生活条件的独木桥,于是,中产阶级儿女们的人生机会大幅压缩在前20年的“考试地狱”。

“学校和家庭”是日本社会结构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系统,他们标明了日本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定群体中高度的整合与团结”。傅高义洞察力不俗,东亚社会几乎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在那里人们直接面对社会,在社会中建立他们个人的成就和声望。而在东亚社会,人是作为家庭的成员而存在的,个人的成就(如孩子的考试成绩)是整个家族的成功,而所谓“社会”不过是家庭/家族之间的层层关联。


阅读评分:7.5分(满分10分)

其他:装帧设计走社科畅销书风格,颇有头脑,毕竟“中产”是当下中国社会的高频词。

评审员

002

张宇

(三天摸鱼,两天晒网)

透过六十年前的日本看当下中国一角

两年田野调查,六百小时程序化访问,数千页笔记,一年书写,三十年不断随访。如此巨大心力的付出下,傅高义成功地为读者刻画出了一幅六十年前的日本新中产阶级浮世绘。全书围绕就职于大公司或政府机构的工薪族展开,近30万字的内容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家庭模式、教育育儿、社交关系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书中大量详实的资料都来自傅高义和其妻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观察与积累,而更重要的是,在解释这些资料时傅高义努力剔除了自身立场和偏见所产生的干扰,为读者提供了尽可能客观、精准的记录。

在阅读过程中,这本先后涉及日语、英语、汉语且出版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志并未给人丝毫的隔阂感。这首先要感谢作者傅高义和译者周晓虹等人深入浅出的写作与翻译能力,另外则是因为,书中所写与当下中国工薪族的生活现状有所契合。

日本新中产阶级的奋斗是从努力通过针眼般的入学考试开始的,以成功进入一家大公司或政府机构工作为标志,之后他们努力工作到退休年龄却只拿到并不宽裕的退休金。之所以如此不仅是为了追求稳定与保障,还因为当时的日本新中产阶级代表着一种更为现代的生活方式。但在十年后和三十年后的随访中,当年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的日本新中产阶级已经开始感到困惑与焦虑:为什么要为公司利益牺牲自我?为什么要为了进好大学、好公司而努力学习,没有更有价值的事情吗?

傅高义可能并没想到,自己的著作不仅架起了一座西方世界理解日本社会的桥梁,还在若干年后引起了中国读者的诸多共鸣,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也不特殊,自己当下所经历的六十年前的日本人可能也经历过。

从“中产阶级”到“阶层固化”,关于阶级的讨论近来频频引发舆论热潮,鲜少有人能躲过这种舆论热潮背后对于自身奋斗价值的不确定,对于身份的焦虑和对于未来的迷茫。在阅读前,我是抱着“阅读别人的过去,也许能从中找到昭示自身未来线索”的期待去读的。但读完后我发现,这本书是一块晶莹的琥珀,但并非一块指南针。你可以通过这本书清晰地看到战后日本新中产们的生活实录,但若说对当下中国的工薪族有什么指导意义,我认为非常有限。毕竟书中最新的章节《超越成功:三十年后的M町》距离现在也有二十余年了。而且在理解日本这个国家时,《日本新中产阶级》之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适用是基于日本社会同一性高。当下中国虽然和六十年前的日本一样处于社会转型期,但中国地域差异巨大,读者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当下中国的一角,但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书中还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战后,丝袜和女性都强韧起来。新中产阶级的妻子——那些承担着家务劳动、育儿备考、维系家庭团结等重任的全职家庭主妇已逐渐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在三十年后随访中可以看到,随着《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出台,女性的社会角色愈发丰富,价值观念也愈发多元。她们虽然失去了一定的保障,但迎来了更多的机会。本书中关于全职家庭主妇的篇目较少,但这个群体完全值得单拎出来写。傅高义当时的妻子苏珊娜·霍尔·沃格尔也确实这么做了,她后来撰写的《转型中的日本家庭:从全职家庭主妇的理想到选择的困境》就是以她在M町相识超过五十年的三位母亲为题。如果想对战后日本的社会风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不妨读完《日本新中产阶级》再以这本书作为补充。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3

高慧卿

(喜欢读书的媒体从业者)

日本新中产阶级也不好当,

“考试地狱”那是必经之路

最近几年,中国中产阶级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送孩子参加竞赛,民办中小学的才艺比拼。家长们在一系列的“军备竞赛”中身心俱疲,却无法抽身而出。那么日本的中产阶级是不是遇到这样的教育困惑呢?他们有没有走出这个困境呢?这是我对傅高义先生《日本新中产阶级》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

在傅高义《日本新中产阶级》这本书中,他提到了一个群体”工薪族“,这个群体是大公司的白领或者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他们的生活不像商人那样能挣到很多钱,但是有不错的固定收入以及单位提供的福利保障。这个群体就是日本60年前广泛出现的”新中产阶级“。

工薪族们过着”光明的新生活“,因为有单位提供的固定工资,他们可以利用闲暇时光去旅游和娱乐,也能够享受新款的消费品。是社会底层向往的生活状态,也是中产阶级试图保住的生活状态。

但是要达到工薪族这个社会阶层并不容易,前提是要进入一个大公司。而进入大公司的前提,是要考入一个好大学。而要上一个好大学的前提,是要在入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当然在日本有一种叫”自动扶梯“的教育机构,这里的学生不需要担心考试的问题,可以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但是费用高昂,普通的父母无法承担。这么一来,教育就成为晋升新中产阶级道路上的必备一战。

在这个战线上,日本学生受到的压力自然最大。他们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在上大学之前必须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不仅仅是本国的语言,文学和历史,还需要学习英语,并熟知欧美历史和文化。由于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在学习上,运动、电影和电视就没有时间去享受。因此入学考试,也被成为”考试地狱“。

家长的压力也不小,母亲不仅照顾孩子的起居,还要给孩子做作业,因为作业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光靠孩子自己还不行。难怪傅高义在书里质疑到,功课到底是给孩子上的,还是给母亲上的呢?看似学校把压力都转嫁给了家长,其实老师也不轻松,老师下班回家也要继续工作,而且在假期里要随叫随到。

如果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不过唯考试论并不鼓励有艺术天分的学生,这么一来那些不擅长学业的学生就会被认为是失败者。而就算在学业上成功的学生也有其他的缺陷,傅高义表示,这种教育制度容易培养出兴趣狭隘,社交能力不足的学生。

长期以往下去,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在日本校园,霸凌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一般认为霸凌是青春叛逆的表现,但是傅高义指出,其实是对考试竞争压力的一种宣泄。霸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阴影,施暴者本身也是遭受着压力的困扰。

日本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同时,伴随着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技术精良的劳动力,和协同合作守规矩的国民,这些都是考试制度的优点。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为了往上跃一个社会等级,日本普通民众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这是在写60年前的日本,也是在写当今的中国。傅高义在《日本新中产阶级》这本书中,没有给出解决困境的方法,这不是社会学家的责任。不过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中国80后90后,出路又在哪里呢?


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

其他:对学校霸凌的展开不够多,只是点到为止。

评审员

004

Sophia

(永远保持好奇心且贪婪的知识吸收者)

全面解读日本社会的经典

傅高义的这部奠定日本研究主流方向的经典之作,即使50多年过去,其研究方法、缜密详实的记录与论述、卓越的研究成果依然历久弥新,为我们展现了全景图式的日本主流社会,是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和经验样本。

全书从新中产阶级的工作、家庭、社区、学校等多重维度,深度剖析刻画了日本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资料详实丰富,注重细节并深入浅出,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并不枯燥,可读性很强,这里面既有日本大公司的刻板秩序,也有为了能成为工薪族的必经之路——地狱考试的试炼,为家庭全心奉献的母亲,养家但不育儿的父亲,婆媳关系、邻里社区关系以及对于国家的认同;公民角色;对于政府权力的疏离感等等皆跃然纸上,由于中日文化的一衣带水,作为中国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和连接感,分析透彻,描述生动。

本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傅高义对于工薪族也就是日本新中产阶级的意义提出了四个真知灼见。一、工薪族最大的利益与价值不在于薪水的多寡,而在于其社会地位和稳定可预期的收入;二、作者敏锐的意识到,是工薪族的家庭关系、友谊模式、生活条件和教育文凭促成了工薪族的出现,并正在成为不断汲取广泛文化力量的典型生活方式;三、作者还根据制度和个体动力学两个方面找到了社会、文化和心理学间的一整套联系;四、本书最后部分揭示了,日本新中产阶级的形成并没有触发阶级间的对抗与斗争,也没有取代老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而是新秩序的稳步扩展。

《日本新中产阶级》有助于中国读者深入了解真实的日本社会,打破惯性思维和固有偏见。书中叙述“在M町,每当遇到财务问题时,绝大部分家庭都不会向亲朋好友求助”,其坚韧的生活态度和人情淡漠与中国迥然不同。阅读本书还了解到新兴中产阶级绝大部分强烈反对军国主义,但M町的普通民众并不觉得自己应承担部分战争罪责,他们认为日本是被迫卷入战争的,是军方而非他们的决策,并且轻蔑军队和警察,对于政客具有不信任感。日本新中产阶级大部分是中左派,而老中产阶级——独立小业主和地主群体、农民则支持保守派和极右翼,而日本政府则过多的代表了农民和保守派的利益。

日本之于中国已经放在显微镜下研究了数千遍,而中国之于日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傅高义的《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提供了权威且全景图式探究日本的独特纵深的视角,进而能够发展出理性的看待日本,理性的建构中日关系。《日本新中产阶级》是时间不能颠覆的经典。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5

幽幽梅香(喜欢运动,爱好读书,

让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

日本女性的主妇选择

看过日本的电影和电视剧,知道日本的女人进入婚姻后,就离开职场相夫教子,还以为她们做家庭主妇是迫不得已,在生活中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却并不知道她们却是“很少有人纠结家庭与工作抑或家庭与个人享乐之间的矛盾,她并不渴望背离家庭,反而希望在家里更充实地生活,争相效仿的是能够享受家庭生活乐趣,并熟练经营家庭生活的女性。”

从书中还知道“日本典型的母子关系都极其亲密,母乳喂养的时间一般略长于一年,母亲与孩子没有实际的身体接触之时,孩子也很少脱离母亲的视野或听力范围。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很少有母亲考虑让保姆照料孩子,即使祖母在家照顾孩子,许多母亲仍然避免把不到两三岁的宝宝托给祖母看照顾。日本婴幼儿则无论多么不安都会得到身旁母亲的安慰,母亲会轻抚他们的身体,等他们长大一些,还会给他们糖果或其他点心作为奖励。”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孩子在成长早期(三岁前)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有亲密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为孩子长大成长后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文中介绍了T女士的一天,T女士一个人晚睡早起,照顾三个孩子并完成所有家务,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几乎所有的妻子都在进修关于主妇技艺的课程,主妇渴望胜任主妇其职而非逃避职责”。虽然书中描写的是日本五六十年代的情况,但对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方法能给人特别启发。是了解日本值得一读的书。


本书的翻译也是杠杠的。曾经购买别人推荐的外文图书时,没有注意过是什么出版社出版的,让人觉得外文书籍读起来特别拗口,有时一句话读几遍却百思不得其解,但《日本新中产阶级》书中用了大量的成语,成语与上下文相得益彰,感觉真是爽——好的外文书籍还需要好的翻译作者!同时也暗暗做了一个决定,如果不同出版社出版同样的书,我下次一定首选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是读此书的一个额外收获。


阅读评分:8.8分(满分10分)

终审

意见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日本新中产阶级》的得分为——8.06分(满分10分)。虽然一些读者对这本书感到尚不满足,但总的来说,都从傅高义先生50年前的这部作品中有所收获、得到启发。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