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香港回归20周年】古韵北京连着东方之珠 初心不改京港青年血脉相融


来源:未来网

古韵北京连着东方之珠,香江学子正演绎着一曲京城求学故事,而这也投射出香港回归20年里一剪饱含青春热血的京港人侧影。

原标题:【香港回归20周年】古韵北京连着东方之珠 初心不改京港青年血脉相融

  未来网(www.k618.cn)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和海佳)“AI时代即将到来,我选择研读机器人工程,希望有一天把人工智能技术用到公司投产中去。”在清华大学iCenter中心的创业家极速锻造研修班课堂上,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创会会长、清华大学博士生陈贵和与他的清华同窗们一起探讨着京港创业市场的未来。

  香港回归20年间,京港两地在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交流互通欣欣向荣,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香港学子赴内地求学创业,而近年来伴随国家开放发展,这股势头愈加高涨,规模空前。据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统计,目前内地约有2万名香港高校学生,其中北京聚集了2000余名京港生,遍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

  古韵北京连着东方之珠,香江学子正演绎着一曲京城求学故事,而这也投射出香港回归20年里一剪饱含青春热血的京港人侧影。

  清华大学创业家极速锻造研修班的课堂讨论。未来网记者 和海佳摄

  京港生爱上老北京胡同

  “内地尤其北京发展速度太快了,我回香港一个月再回京就发现新东西又出来了,共享自行车这些香港到现在还没有,外出还在使八达通,用的是20年前的科技。”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二本科学生谭迪予感叹近年来的京港变化,“希望我们京港学生有一天能把微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些新事物带回香港。”

  “我特别喜欢北京,北京四季变化很分明,我天天在清华看星星。”在陈贵和眼中,现在很多香港青年来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学习工作,交流加深使得更多香港人更为了解内地的生活,认为国家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九十年代初感觉内地偏于保守,而现在则完全不同,十分欣赏北京等内地城市的开放、现代、包容的特质。”

  “1994年我第一次来内地城市,火车上的人是涌进来的,当时感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京港澳高铁等交通运输情况就焕然一新了。”陈贵和回忆起香港回归20年间自己的亲历往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与在京港生座谈会。(京港联供图)

  香港学生北上求学,京城高校也同样包容吸纳悠久独特的香港人文。

  四年前,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四本科学生蔡梓泓初到清华的时候校园周边几乎没有港式店铺,而现在则变化明显,“现在学校周围有不少港式咖啡馆、书店等文化聚集地,还有很多卖鸡蛋仔、港式奶茶、菠萝包、车仔面等香港美食的店铺,香港同学和内地同学都好喜欢。”

  “我还有周围很多香港同学特别喜欢去北京老胡同,感受传统文化沉淀,在香港光听说哪能看到?我们还去了北京家庭,除了饮食习惯等细节差异,家庭关系、家人感情什么的南北方都一样,感觉非常亲切。” 蔡梓泓说。

  香港回归20年,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20年,其中京港高校学子是代表京港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寓意未来方向。

  京港学子架两地交流桥 感叹北京创新能力惊人

  香港回归祖国20年间,北京及其它内地城市巨大的市场上升空间对香港学子散发着吸引力,目前北京的金融、互联网、贸易等行业深受京港毕业生的择业青睐,不少京港生向记者兴奋称赞 “在北京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项目和创意出来”。

  据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2016年统计显示,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香港人职业范围分布广泛,主要从事信息科技、金融、房地产、文化创意、贸易、专业服务等行业,覆盖企业高管、普通管理人员、法律、金融专业人士、个人创业等多样化就业层次。其中,在京读书的香港学生是在京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

  清华大学创业家极速锻造研修班的课堂讨论。未来网记者 和海佳摄

  今年暑假,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二本科学生邓智行,将留在北京某金融创业公司实习,“香港发展几十年了,金融、服务等传统行业比较饱和,上升空间有限。而北京在发展机会多、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现代化等方面有优势。”

  “我1995年出生,毕业后要去中国银行驻港分行工作,今后会来往京港之间,两三年后很有可能回京工作,北京发展速度比香港快。”蔡梓泓展望自己的未来规划。

  在陈贵和看来,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商贸往来频繁,大部分香港企业及内地驻港国企都非常青睐拥有内地学位的京港毕业生,“因为他们更了解国内文化,适应内地水土,跟两方面工作沟通起来都有经验,就像一个京港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些内地企业家和风投也给在京的香港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清华大学紫金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创业家急速锻造研修班班主任张雷刚表示,不少香港学子于内地学成后已到东莞等广东地区成功创业,“让我惊讶又佩服的是,香港青年身上的企业家干劲儿,他们勇敢进取,探索未知,比内地学生更知道该如何整合利用资源。”

  不仅是自强拼搏的狮子山精神,京港学生同样把香港公益精神带到内地,并发扬光大。目前,京港联汇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20余所高校的京港学生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京港联的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奉献公益的心,这体现了我们香港人最宝贵的公益精神,京港联已到过甘肃乡村小学、天津儿童福利院等地方做公益爱心活动。”陈贵和称。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全面贯彻“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的方针,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

  回归20年,京港学子没变,他们热爱祖国,具有香江文化与中华传统情怀,以赤子之心沟通连接京港建设。“我们香港青年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联系一起的,我家里的教育是,香港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是中国人。”蔡梓泓如是说。

  回归20年,京港学子在变,他们图新旧有理念,探索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力促社会进步潮流与创新创业发展,化成一股最新锐的京港青年力量,为京港建设贡献才华与青春。

  从1997到2017,一批又一批京港学子奋斗不息,将热血青春洒向京港建设,使南北两座名城保持着活力之都的生命底色。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