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鲍伯.迪伦 &琼.贝兹:他们的爱,宛如钻石,亦如陈锈


来源:豆瓣一刻

原标题:鲍伯.迪伦 &琼.贝兹:他们的爱,宛如钻石,亦如陈锈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浅草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少女时代,从第一次听到纯木吉他伴奏的《Donna Donna》开始,就迷上了琼.贝兹。

这名有着拉丁美洲血统的女子,年轻时,披一肩黑发,微黑的肤色,深凹的大眼睛,怀抱一把吉他,一脸忧郁的表情,特别打动人心。

比形象更动人的,是她的歌声。

她的嗓音是当之无愧的天籁。高音堪比林中云雀,清越高远。低音又如暗夜星辰,沉郁深邃。颤音飘摇处,又似苍鹰的劲翅拍过水面,激起一连串的震荡。

网路上去找她其他的歌来听,不期然被一首《Diamonds and Rust》(《钻石与陈锈》)牵扯出她与鲍伯.迪伦的一段前情往事。

鲍伯.迪伦是谁?

在欧美流行乐坛,他是横跨民谣与摇滚两界的大拿,是大陆与港台诸多摇滚歌手的终生偶像。他出版过多张专辑,开过无数场演唱会。就在去年,还凭借歌词创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美国乐坛当之无愧的巨星。

但是,把这颗巨星发掘出来的人,却是琼.贝兹。


他们相识于60年代初的美国。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民权运动正处在高潮期,随后,越战的爆发,又使得全国各地大规模反战游行频仍。

这是鲍伯.迪伦和琼.贝兹两颗巨星交会之际的社会背景。

那时,他们都才二十郎当岁。

琼已经是美国民谣界的风云人物。她自己写歌,自弹自唱,嗓音还那么靓。

做为民权斗士,她与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是朋友,经常替他的演讲站台驻唱,吸引人气。

在那个年代的美国,琼独立反叛的个性加上迷人的歌声,征服了许多人,被誉为民谣皇后。第一场演唱会就人气爆棚,第一张专辑就大卖。21岁,其个人形象就以油画的方式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而那个时候的鲍伯,还只是美国格林尼治这个民谣发源村里名不见经传的小歌手。虽然也已经出版了一张专辑,也经常去音乐节演唱,但受欢迎程度并不高。

琼初见鲍伯,对他的印象是“像个城里的乡巴佬”。还因为鲍伯对她漂亮的妹妹,当时年仅14岁的咪咪献殷勤而不满,提醒咪咪要警惕这个人。

两年后,两人在加州的蒙利特爵士音乐节上再见,琼才真正见识到了鲍伯的才华,并独具慧眼地认定他会有非凡的成就。当下前嫌尽释,还邀请他去自己乡下的房子小住,一起写歌。

此举导致了鲍伯与当时的初恋女友苏西的分手,而琼与鲍伯走到了一起。


她不遗余力地提携他。

在音乐节和演唱会上,唱他创作的歌,主动邀请他同台演出。

甚至在巡回演出中也带着鲍伯同行,把他介绍给她的歌迷,一步一步地,把他带往灯火辉煌处。

他们的确是互相成就的一对。

琼说,是鲍伯的歌促使她变成了一个“政治民谣歌手”。因为他歌词中的人文关怀,使得她更加关注社会事件。

她形容和鲍伯同台演出,有“触电”的感觉。而他的叛逆不羁,和舞台上散发出来的超凡魅力,与她的严谨有度,中和得刚刚好。

那是一种“神话”般的合作。

他们一起在华盛顿广场25万人参加的反战示威游行中同台合唱过。

也在马丁.路德.金发表他那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时,两人一起同台为他造势。

64年越战爆发,以琼和鲍伯为中心的反战斗士们,在美国三十多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反战抗议浪潮。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亦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鲍伯那首由琼先唱红的《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因为歌词中隽永的象征意味,被视为一曲反战圣歌,伴随着战火与硝烟,风靡了全世界。

也一举奠定了鲍伯在民谣史上的地位。


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没能走得更远。

分歧主要来自音乐上理念上的相异。

鲍伯是天生的音乐人,他的创作,更关注音乐本身。在民谣的阵营中呆过一阵后,他开始转向摇滚和电子乐的领域。

而琼,却是一个高贵的理想主义歌者。

受曾经当牧师的家人影响,她身上有一种圣徒的救赎气质。

她觉得木吉他和民歌的结合,最能传达普罗大众的心声,就一直坚持这么做。

曾经,她也禁不住鲍伯鼓动,录制过一张有电吉他伴奏的摇滚民谣专辑,但后来却拒绝发售。

她给出的理由是:甘地说过,艺术应该提高心境,摇滚乐并不能提高我的心境。

在创作上,她永远保持着自由与独立。

此外,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也有了异见。

虽然他们都觉得这个世界糟糕透了,但琼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去尝试改变,不能轻言放弃。

鲍伯却说:“管它娘”。

琼在年幼时,因为肤色问题,曾经深受种族岐视的困扰。

而她童年期,有一段时间,是在巴格达度过的,对战争与贫穷,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所以成年后的她,一生致力于人权的斗争和反战的抗议。

在这一点上,她固执得近乎可笑。

成名后的她,虽然名利双收,但她并不此为重。除了买了一辆跑车便于在沙漠里开,生活还是维持着原来的纯朴。

但她每年把应缴的税扣下百分之六十,因为她认为那一部分是国防预算,不能交给国家去打仗。

美国税务局当然不能陪着她过家家,结果,她被没收了跑车和房子,最后,连存款也被充了公。

饶是如此,琼依旧执迷不悔。

她后期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放在人权运动中。

她举办过很多场义演。

抗议政府在房屋分配中实行种族隔离政策。

参与和组织由父母儿童参与的反战示威。

为希腊地下反抗组织及其他流亡爱国者义演。

和人合作在加州成立“非暴力抵抗”学校。

战士琼与歌手鲍伯,开始渐行渐远。

直到有一天,鲍伯去伦敦巡演,琼在旅馆里看到了后来成为鲍伯妻子的那个女人。她一声不响,掉头离去。

这对亦师亦友的歌坛情侣,在61年相恋,65年分手。

四年时间,男孩鲍伯由琼引领着,走过一条春光与荆棘并存的长路,变成了一个男人。

一个民谣摇滚史上教父级的歌手。

分手后,足足有十年,他们没有互相联系。

这期间,琼与一名社会活动家结婚,三年后又离了婚。

而她的理想主义战争,仍在继续。

在西德,她领导了感恩节反战游行。

在密西西比,她与马丁.路德.金一起抗议在学校内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

圣诞节前夜,她在一所监狱外守夜,要求政府给六十四名死刑犯减刑。

她还冒着美军猛烈空袭的误伤危险,跑到越南的河内,向美军战俘发送圣诞礼物。

她曾两次因抗议反战被捕入狱,出来后,又投身人道主义运动,创办国际人权社。

琼在她认定的信仰之路上越走越远,歌仍然在唱,却基本都是为了这重信仰服务。

鲍伯则攀上了事业顶峰,因为高处不胜寒,又坠入吸毒的深渊。艰难地戒毒成功后,又重新返回了舞台。

在他们分手十年之后的某一天,鲍伯给琼打了个电话。

那个电话讲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后来,琼写下了那首她的歌唱事业中里程碑式的经典——《钻石与陈锈》。

老天!你的魅影再度出现

但这并非不寻常

只因今晚月圆,你又恰巧打电话来

我坐在这儿,手持电话

听着几个光年以前就熟悉的声音

陷入沉思

依稀记得你的眼睛

比知更鸟的蛋更蓝

你曾说我写的诗糟透了

"你从那里打电话来?"

"在中西部的某个电话亭"

十年前我买过袖扣送你

你亦送了一些东西给我

我们都知道回忆会带来什么

它们带来钻石与陈锈

……

十年后,他们再度合作,一起参加巡演。

在后台,鲍伯问琼 :这首歌是写给我的吗?

琼恶狠狠地回答:你以为是写给谁的!

1975年,他们在分别十年后,在杰德民谣城,十年前他们初相识的地方。鲍伯抱着吉他,坐在琼的身边,两人再度合唱起《答案在风中飘》。

底下的歌迷群情激沸。

一曲唱毕,鲍伯匆匆离开,剩下琼,泪眼迷离地唱《钻石与陈锈》。

[video=http://video.tudou.com/v/XMTkwMjE2MjMyOA==.html?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当你在我面前骤现,已然成了传奇

一种无法逼视的现象

原来只是个流浪者,漂泊入我的臂弯

而你的停留,如海上的短暂迷航

受到圣母的眷顾。

是的,这个女孩像蚌壳一般

保护你不被伤害

如今,我看到你伫立在黄叶纷飞中

发上覆着白雪

你微笑着

在那可以远眺华盛顿广场的小旅馆窗前

你我呼出的气如白云般交错

凝结在冷空气中

对我来说

当时气氛凝重

仿佛能致我于死地

如今你对我说,你并不怀乡念旧

那麽请你找另一个字来代替

你向来擅於玩弄文字

使之暧昧难懂

因为现在我正需要那样的暧昧

过去的一切都太清晰了

是的,我深爱着你

如果你又给我钻石与陈锈

告诉你,我已付出过代价了

琼的声音,仿佛从岁月深处穿山越林而来,高蹈、昂扬,灵歌般荡气回肠。令所有听过的人,过耳难忘。

那次同台后,他们重拾联系,再度一起参与巡演。但是鲍伯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鲍伯,他变得傲慢古怪,这令琼难以忍受。

于是,她不再参与他的巡演。但是,依然会在各个演出场合唱他的歌。甚至,还精选了他部分歌曲录制了一张精选集。

她的斗争也始终未曾停歇。

在北爱尔兰,参加和平组织发起的以反暴力为主题的游行。

多次参加反核冷战示威游行。

帮助人权组织将药品,食物运到柬埔寨西部地区。

为支持在巴黎进行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举行免费音乐会,吸引了十二万观众。

到中东为以色列及加沙地带的人民义唱。

在纽约举行义演,抗议美国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

在弗朗西斯科为艾滋病基金会义演募捐。

在国际难民组织的邀请下来到饱受战乱之苦的波黑地区,呼吁国际社会给予该地区更多的关注。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说过彼此的坏话。

而那些歌,曾经炽烈地点燃过他们共同的理想。

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一部老电影《往日情怀》。

一个激进的共产主义者,活得严苛认真的犹太女孩,和一个看透了政治的丑陋,情愿随波逐流的男作家之间,惆怅难言的爱情故事。

女孩做了一生的斗士,以失去心爱的男人为代价。值不值得无法评述,却为她的纯粹和勇敢暗暗击掌。

我总觉得,诺贝尔给了鲍伯一个文学奖,却欠琼一个和平奖。

虽然她根本不在乎这个。说不定会像鲍伯一样,拒绝出面去领奖。

在精神的独立与性情的自由上,两人保持着同等的高度。

6497D33FBA0313F99B2B4_size140_w800_h600.jpeg">

鲍伯曾在歌词中写:被关注是一种负担,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备受关注,所以我经常失踪。

现实生活中的他也一样,给人的感觉,总是孤僻、不合群,永远行走在主流生活圈外。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他参加一场纪念美国人权运动的音乐会,他来唱了首歌,却对当天和总统夫妇拍照环节完全不感兴趣。

奥巴马说,当天他与鲍伯仅有的互动就是见面时礼节性的握手和临别相视一笑。

在鲍伯的传记中,常有人将他参与的民权和反战运动无限扩大,他对此公然表示不屑,对那些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嘲讽:没有一个是靠谱的。

也许他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些荣誉,都该归于你,琼。

百岁光阴一梦蝶,当年风华正茂的一对璧人,如今俱垂垂老矣。然风骨丝毫未改。

他们依旧各自出没于不同的演唱场合。

琼年近80,孑然一身,一头雪白的银发,不变的吉他,眼神依旧坚定而灼热。

去年,她还被著名时尚杂志《Glam'mag》评为全球100位最性感女星之一。

鲍伯呢?

结婚又离婚。从叛逆的摇滚转向对宗教的叩问,最终,又重回民谣的怀抱。

脸上纹路纵横,戴着礼帽的他,像一位来自古城邦的行吟诗人。而他的身份标签里,已经又加多了一个画家。

《钻石与陈锈》这首歌,是琼与鲍伯之间一场情事的结案陈词。

歌词中那一句“Ten years ago I bought you some cuff links”,琼从十年唱到二十年,一直到五十年,句式中的年份始终在变化。

往事并没有随风而逝,每过一个十年,这首歌就要增加十道年轮。

琼百转千回地吟唱着爱情里最难释怀的部分。

他们没有成为怨偶,也没能做成一对佳偶。但彼此生命里最好的年华,曾并肩走过。

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用同一个麦克,两把吉他,在几十万人的簇拥中,同唱一首歌,为同一个理想而抗争。


那是他们生命里的钻石,散发的璀璨光芒足以抵挡光阴的锈蚀。

听的时候,脑中一直浮现一句诗词: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琼.贝兹与鲍伯.迪伦,是一个时代的两种传奇。

他们像两颗相邻又独立的孤独星球,在茫茫宇宙中,遥相辉映。注定要围绕着彼此,恒久地运转下去。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