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家: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唯有低调降低预期


来源:未来网

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言,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学校所学也很难直接转化为用人单位所需;而对于技术型人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而言,不少大学生又不能满足于此类工作。在供需之间,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原标题:专家: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唯有低调降低预期

  未来网(www.k618.cn)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李盈盈)据教育部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每年增加,假定需求不变,单纯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中心主任、国际劳工组织KAB中国项目培训师黄敬宝说道。

  一边是工厂喊着招工难,另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

  人才供需矛盾 大学生所学不能直接为岗位所用

  在有问论坛上,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炳辉表示,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太乐观,最根本的矛盾是供需不平衡。从用人单位方面看,随着各行各业的精英化、职业化和高科技化趋势的越来越明显,同样的事情,以前需要很多人完成,现在却只需要少部分人完成,许多单位的用人数量逐步减少;一些行业的专业化在减少用人数,如法院、检察院等法学专业领域,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对用人的要求缩减较多;此外,目前国内实体经济下行,诸多行业出现行业缩水和裁员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另一些行业却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分化的倾向,一者要求更专业的管理人才,一者需求技术型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李炳辉说,而大学生恰恰处于两者之间,高不成低不就。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言,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学校所学也很难直接转化为用人单位所需;而对于技术型人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而言,不少大学生又不能满足于此类工作。在供需之间,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黄敬宝则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首先,从供给方面,高校教育与现实工作脱节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大学生不认真学习,通过大学获得的人力资本和实际工作技能很少,就业能力较低;再加上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必然困难。其次,从需求方面。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能吸纳的新增劳动力有限。再次,从市场环境方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一方面,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不统一,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选择与匹配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明显,突出体现为农村社保不健全,加上户籍限制,很多大学生宁可成为“北漂”“上漂”,也不去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就业,导致了更多的结构性就业难。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需降低预期,低调做人做事

  在黄敬宝看来,大学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实质上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即有些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有些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有些大学生希望进入体面的体制内单位,不愿意去企业,尤其是小型的民企。二是就业技能。大学生虽然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可能并不具备很多现实的工作技能,没有单位愿意接受。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对此,李炳辉认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就业难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全面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供需平衡。”在用人单位方面,即是扩大人才需求。严格说来,这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中,指望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大学生就业,不太现实。因而,更可行的策略在于人才格局的多元化,重置大学生的定位。这需要从观念上摆脱大学高人一等、管理行业高人一等的刻板印象,实现中高等教育的分流,着力培养社会中的技术型人才,避免人才单向度地流入大学。

  “总体说来,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无法解决。每一个社会都只能让一部分人满意而另一部分人不满意。”李炳辉补充道。

  黄敬宝表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第一,要实施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传授更多的实际工作技能,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第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通过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人才配置效率;第四,实施真正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减轻区域性的就业压力。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力,这个定位很重要,大学生要降低预期,低调做人做事。”黄敬宝补充道,虽然大学毕业了,初入职场的新人,仍然是“大一新生”,需要虚心向单位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习,在现实工作不断磨砺与成长,准备做一个机会垂青的人。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