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建国后毛泽东赞何人“话很正确 真理在这人手里”


来源:人民网

“大跃进”时浮夸风盛行,他敢于将1959年钢的生产指标由原定的2700万吨至3000万吨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上一步步地降下来,最后降到1300万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后来称赞他:“陈云同志的话是很正确的”,“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

核心提示:“大跃进”时浮夸风盛行,他敢于将1959年钢的生产指标由原定的2700万吨至3000万吨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上一步步地降下来,最后降到1300万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后来称赞他:“陈云同志的话是很正确的”,“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

陈云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曹应旺,原题:陈云的多谋善断:始终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正确对待个人生死与名利,是陈云多谋善断的“秘诀”

陈云为什么能做到多谋善断、思想方法对头?我们通过写作《陈云传》,深深感到这主要源自他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正确地对待个人生死与名利的态度。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国民党军封锁财政经济严重困难时,因收公粮多了,老百姓有怨言。陈云明确提出:“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先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才能帮助我们。”他主持边区财经工作,开源节流,发展经济,扭转了贸易逆差和财政上靠发行钞票的被动局面,出现了陕北老百姓家中存粮满缸满仓的可喜局面。周恩来说:“我们就靠这个打了三年的解放战争,胡宗南的部队无可奈何。”

在党的七大上,陈云说:“是否对人民尽了责任,可以考验谁是优秀子孙,谁是不肖子孙。”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陈云提出:“从使基本群众得到益处去争取群众。”他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其大等于天!”正是由于千方百计地“从使基本群众得到益处去争取群众”,才把观望中的群众发动起来,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而在东北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弱势到强势、由防御到进攻的伟大转变,进而走向东北全境解放的胜利坦途。

建国后,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是陈云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基本立场。他说:吃、穿、用,油、盐、柴、米,这是人民的大事,“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陈云不是把为人民服务看成抽象的口号,而是强调其具体的、历史的内容。开国之初,农村经济占绝大部分,城市的繁荣要靠农村经济推动。对此,陈云指出:“城乡交流是一件大事,要动员全党的力量去做。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对财经工作者,陈云认为其“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标志,是尽可能地合理地为国家节约资金,增加财富”。财经工作者要为人民管好钱,用好钱,“钱是老百姓的,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

在陈云心中,人民是天,唯此为大;人民是地,唯此为本。“党的事业重于山,个人名利淡于水。”在革命生涯中,陈云多次遇险。1945年9月中旬,陈云同彭真等乘苏联飞机去东北,飞机在山海关机场降落时冲出了跑道,猛插到一块稻田里,尾巴翘了起来。陈云在飞机的舱门撞开时,一下子被推进了驾驶室。1946年冬,南满形势危急时,陈云自告奋勇去南满。在斗沟子车站,一辆货车差点撞上陈云乘坐的火车,幸亏扳道员眼疾手快,奋力扳开了道岔。1949年7月,陈云坐火车去上海主持财经会议行至昆山时,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袭击,火车头被打坏。每次,陈云都是处变不惊,泰然处之。

陈云向来在意的是革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地位升降和名利得失。他在延安时以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离开中组部部长的高位,去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主持边区财经工作,就是一个例子。他不仅在财经工作岗位上解决了当时边区最急迫的问题,而且对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轻视经济技术工作的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屡建大功,却从不把功劳记在个人名下。他说:“我们的功劳是哪里来的?头一件,老百姓要革命。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他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然而,他同样反对夸大个人的作用。1982年4月,他在审阅《陈云文稿选编(1949年至1956年卷)》文稿后,特别叮嘱编者要在后记中说明:他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他强调指出,同志们在阅读这卷文稿的时候,如果觉得那一段工作还有成功之处,决不要把功劳记在他一个人的账上。

正是因为陈云以人民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与名利于度外,所以他勇于从实际出发,敢于坚持真理。“大跃进”时浮夸风盛行,他敢于将1959年钢的生产指标由原定的2700万吨至3000万吨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上一步步地降下来,最后降到1300万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后来称赞他:“陈云同志的话是很正确的”,“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