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可怜天下父母心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可怜天下父母心

策划撰稿 本报记者 姜忠孝 实习生 姜月鑫 入户调查记者 马贺 吴茗韩雪洁 于悦 刘佳宁 陈婷婷

本报5月18日刊发了大型入户调查,通过对40户老年人保健品消费的调查,探析老年保健品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保健品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从五个侧面展现了《为啥吃亏上当的都是老爸老妈》,探究了老年人消费行为、消费理以及在消费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以此来揭示老年人社会化所面临的困境及表现。本期从老年人最敏感的话题入手,探寻面对身体机能衰竭的现实,老爸老妈们最大的焦虑是啥?

如何面对日渐衰竭的身体机能甚至死亡,这是老爸老妈当中最敏感的话题。记者入户调查时明显感到许多老年人,包括那些平时自称看淡生死、活得潇洒才好的老爸老妈们,也是尽量回避,让记者感受到老人们深深的焦虑。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有保健品消费的行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认为“保健品是延年益寿必备之品”的人数只有56人,占比31.64%,大部分的老年人还是持否定或迟疑态度。而对于“保健品只是心理作用,实际并没有那么大价值”这一观点,有58.76%的老年人是赞同的。绝大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比较满意,真正觉得自己身体非常好的人相对较少,仅占14.12%。而对自己身体状况并不满意的仅属于绝少数人,其中比较不满意的占6.78%,非常不满意的占2.82%。其中,有86%的人认为自己明显感觉到了身体机能在逐渐衰退,只有14%的人目前没有明显的察觉。“对身体机能的衰退非常担心和焦虑”的老年人占21%,“有一些担心和焦虑”的占51%,而“不太担心和焦虑”与“从不担心和焦虑”仅占21%和7%。“对年老以及衰亡感到非常恐惧”的占7%的,21%的人表示比较恐惧,42%的人表示恐惧程度一般,16%的人表示不太恐惧,14%的人表示不恐惧。

这些数据说明对于老年人来讲,超过七成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现出担忧和焦虑。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较为满意,但是又普遍感知到自己身体状况有下降趋势,老年人保健品消费与这种担心、焦虑心理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一切能够帮助自己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产品都“多多益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子女。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讲,对年老衰亡的感受并没有过分强烈,而是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镜头一

理智一点没坏处

在松原市宁江区新天地社区,记者走进毕大爷的家。毕大爷今年60岁,是位退休工人,每月有2300元的退休金。毕大爷很愿意和朋友来往,每周都出去聚餐或是一起打牌。他不是保健品的热衷者,一年也就消费几百元钱。毕大爷身体状况不错,买保健品主要是听人家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购买的保健品大多记不起来名字,都是在早市地摊上买的,一般都是增强体力或是治疗失眠。女儿也给他买过提高睡眠质量的补品。毕大爷坦诚地说,自己买保健品不是担忧自己的健康,多数是被人忽悠了。目前,他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没有恐惧感,认为生命衰亡离自己比较远。“但那也得把身体调养好,不给闺女添负担。”毕大爷的女儿今年29岁,是一名护士,给父母买的保健品都是滋养神经、调理睡眠状态的补品,来源于药店或者是医院,比较正规。她认为保健品有助于父母身体健康,用的保健品都是朋友同事用过的,效果好,而且多是中草药,可以泡脚、炖汤,缓解失眠。

在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街,记者走进了艾先生的家。艾先生今年68岁,是名退休公务员,有两个子女,每月退休金有4000多元。艾先生有点小爱好,隔三差五地和朋友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将、喝喝茶、喝点酒。“我以前喝酒喝多了,胃不太好。在保健品方面,不管按摩的机器还是吃的药我都买过,一般是听朋友说的或是逛街看到的。”艾先生说,自己的子女不在身边,但每周都打电话,有时候微信联系。“体验店里的保健品我也能接受,但是一次性买太多子女也不同意,怕我上当。说实话,我还真怕衰老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子女的负担,所以要保健,每年得花费五六千元钱。但生死无常,顺其自然吧。”

艾先生的儿子今年38岁,也是名公务员,比较忙,但每个月回家一次。“我爸有胃病,我妈是脂肪肝,都需要调理。听别人说哪种保健品好用就给父母买点,主要是滋补类的中药材、按摩仪器、各种维生素等。如果父母喜欢体验店里的东西我也可以接受。他们只要别成堆往家搬就行。”

在长春市朝阳区西朝阳路社区,记者走进今年66岁的辛大娘家。老人每月有3700多元退休金,有两个子女。老人平时闲不住,总和朋友一起锻炼、唠唠家长里短,看电视最爱看养生节目,一年里会在保健品上消费4000多元。“我身体不太好,有骨刺。腿脚方面需要治疗调理。我买过藏药、蒙药,还有一些中药材膏药。”“买保健品主要原因是不希望一旦倒下生活不能自理,成了子女的负担。”“没有把保健品当成救命稻草,保健品毕竟不是药,不能治病救命。”“我对身体衰老有担忧,但早晚是要死的,也就听天由命,也和子女交流过身后事,提前说明白了免得他们有矛盾。”辛大娘的女儿以贩菜为生,今年45岁。她告诉记者:“我和父母一起住,我一般都是直接把保健品买回来,一般都选牌子货,这样的有质量保证。我家保健品开销比较多。”“以前父母经常在早市、地摊上买一些保健品,都是三无产品,我和父母沟通过好几次。现在他们在正规店买总

比以前好,至少质量上有点保证,虽然有些东西不一定对症。”记者发现,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还是对身体衰亡深怀恐惧感。

在长春市朝阳区文化广场,记者采访了今年66岁的张姓老人。她是一位退休医生,文化程度高,研究生学历,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两个子女。平时,她会和医院的退休同事一起逛街、跳广场舞。身为医生,她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也买过一些保健品,不过投入不大,一年不到1000元钱。“我身体不错,没病没灾。保健品也是因为孩子说哪种好,劝我买的,或是他们给我买的,一般都是像西洋参之类可以煲汤的东西。”“人参之类的保健品有用,不过得细水长流,长时间使用才能见效。”她认为,中医滋补的方子一般都好使。“我通常在光复路那儿的药材店买,那是批发市场,进的货好还便宜。”“体验店我也买过,能让顾客试用,看到实效才更让人相信。”她说,自己买保健品主要是保持身体健康。“我是学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必不可免,不用恐惧。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阶段,都经历过了人生才能完整。”张医生的女儿今年37岁,是个个体户。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周回一次父母家,不过每天都和妈妈微信聊天。“我父母身体挺好,不过年纪大了补补钙比较好。我妈虽然是西医,但比较信中医滋补的说法,用人参、鹿茸之类的中药煲汤。我以前偶尔也买点钙片、核桃粉之类的送过去。”

镜头二

老年人中的“愣头青”

在农安县,记者采访了一位农民,今年87岁的王老汉。老人有6个子女,大部分在一起生活。老人平时喜欢走亲访友,聚在一起主要唠孩子,养生保健方面涉及的不多,也没有购买保健品的经历,偶尔是孩子给买一点钙片。老人觉得身体还算可以,子女给买的保健品,买啥吃啥,平时主要是食补为主。老人很关注自己身体,不希望给子女增添负担,希望健康,但对身体衰老能够坦然接受,“死是自然规律。”老人的女儿在长春某事业单位工作,经常给父亲打电话。她曾经买过某大品牌保健品,在直销店买的,主要是补充钙和蛋白质的。她说父母从没有跟儿女谈过身后之事,对死亡没有恐惧,但希望自己能长寿。

在长春市二道区英俊社区,记者采访了陈师傅。陈师傅今年65岁,每月退休金2800元。好交际,经常和朋友聚餐、喝茶、聊天。他买过几次保健品,都是器材类保健品,比如洗脚盆、按摩器等,大约花了3000多元。“我身体挺好的,经常去强身健体。女儿也给我买过按摩器、理疗仪。感觉还可以,能缓解身体酸痛。”陈师傅说,自己之所以买保健品,主要是想让身体状态更好,能多活几十年,享受幸福人生。陈师傅的女儿是一名公务员,月薪3000多元。女儿每周都去父母家,经常打电话,聊聊近况。“我爸有时候感觉腰疼,所以需要贴膏药或者用按摩器治疗一下。”女儿说,父母都比较想得开,不惧怕衰老和死亡。

镜头三

耳朵根子别太软

在长春市东朝阳路社区,记者来到今年71岁的郭老家,老人每月有2800多元的退休金,老伴已经去世,有三个子女。老人爱运动,每周都去打球、锻炼。和朋友经常聊起的话题是新闻、养生保健等,一年里会在保健品上花费五六千元钱。“因为经常锻炼,我身体还行。我觉得只要多运动、适当补充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就行,有些保健品有效,像我买的理疗仪、烤灯之类的确实管用,能缓解疼痛。像这个药那个粉的,吃了一段时间也没见啥效果,我就没再买,我觉得药物不能当食品用。”“子女都不让我在体验店购买,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骗人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衰老,成为累赘。加上店里售货员会唠嗑,说着说着我就稀里糊涂地买了。”“我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真有恐惧感,对死亡有点害怕,但以后一定会经历,得跟孩子们唠唠,提前把事情交代好,免得有遗憾。”

老人的女儿今年51岁,是个自由职业者。她告诉记者:“我一般都买品牌保健品,和朋友一起团购。我爸则是各种保健品都买。我家有两个烤灯、两个按摩洗脚盆,过期蛋白质粉都扔了好几罐了,还有其他的各种保健品摞了半柜子,实在太多了。跟他沟通过,不过我爸答应得好好的,回头还是忍不住去买。我觉得一是因为我爸年纪大了,对生病比较恐惧;再就是商家推销的时候好话一套一套的,把我爸忽悠蒙了。”

在长春市朝阳区东朝阳路社区,记者采访了今年67岁的张阿姨。张阿姨每月有2500多元的退休金,有一个儿子,老伴过世后一直独居。张阿姨在家待不住,天气好的时候就和姐妹们在一起逛街聊聊天,或者去公园锻炼。老姐妹都很注意自己的健康,经常看养生保健节目。一年里会在保健品上投入三四千元钱,买过中草药、治疗仪、保健品等。“我觉得上了年纪,各种调养都应该有。商家出来推销或者报纸上发的广告产品,都会买来服用。儿子在外地,每周打来一次电话,一两个月回来一次。也给我钱让我自己买点保健品调理身体,我可不想成为子女的累赘,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有恐惧感,但死亡不可避免,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也跟儿子唠过身后事。”

老人的儿子今年45岁,在外地从事会计工作。他告诉记者,“平时都是电话联系,有时候我妈还给我发微信,说说近况,有时间我就回长春看她。我妈身体还不错,我觉得只要注意一些就行,平时给我妈生活费或零花钱她不要,说让我把钱留给孩子。我就给她买点保健品,像血糖仪、蜂胶之类的,对身体保健有帮助。我妈在服装、饮食、旅游方面开销不太大,但是保健品开销多。每次她跟人逛街或是到市场上,只要有商家做推销就容易被忽悠。我妈每次都是跟风买,一见到搞促销就走不动道了。我跟她说过不少次了,她都是答应得好好的,回头一到那儿就又被人忽悠,买了不少保健品和仪器。我妈就是耳根子软,还愿意买东西。再有,商家说话也有套路,处处站在她的角度说话。”

“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健康点,不要拖累子女,身体好还能帮着他们照顾照顾孩子。”“其实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久病卧床,自己痛苦不说,还要给孩子们带来无尽负担,拖累整个家庭,拖累子女的生活。”“年纪大了,慢慢地身体不灵活了,帮不上孩子什么忙了,还好我这是在养老院待着,拖不了孩子后腿,要不然心里总是很嫌弃自己的。”“希望通过坚持吃保健品,好好调养一下身体,让自己别老的那么快,等孩子有一天需要我,我能轻手利脚地帮他们忙。”……这些是记者入户调查时听到最多的话。老年人视自己的子女如生命般重要,强身健体的原因首先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让子女担心,不给子女增添负担。很多老人表示,希望在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还有能力帮他们一下,这说明不成为子女的负担成为了老年人最大的期望。

在面对死亡这一问题时,老年人只能选择自己承受,这种独自承受的压力会导致老年人加重其对身体衰老的心理焦虑,进而寻求缓解这种焦虑的渠道。因此,保健品消费就成为缓解这种焦虑的渠道之一,通过保健品消费,老年人或从生理上真正得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或从心理上获得心理安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焦虑的心理。

生死观在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行为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便是大部分老年人都比较忌讳谈死亡、谈后事,但是对待生命终结的态度却有着较为统一的答案。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都是理性的,都能够接受生命终结这件事,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很看重自己身体的衰老变化,并寄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延缓衰老。

看来,想要成功克服老年人社会化的困境,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盲目寻求“长生不老”是不现实的,应该用平和、理性的心理看待生命终结,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