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习近平提到的“黑石号”是怎样一艘宝船?


来源:人民网

随着打捞的进展,6万多件珍贵文物从海底“浮出”,其中90%以上为陶瓷物品,以湖南长沙窑的瓷器为主,还有河北邢窑白瓷、河南巩县的白釉绿彩瓷和浙江越窑的青瓷等,种类非常丰富。

“黑石号”沉船文物打捞消息立刻传遍世界。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印尼方面提出购买意向,但当时印尼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打捞方提出必须整体购买,中国博物馆最终不得不放弃。随后,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购得了这批贵重文物。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为此捐出巨款。购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为新加坡政府拥有。

沉船文物的出水,引发了许多神秘问题:为什么“黑石号”会在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勿里洞岛附近沉没?按照通常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路线,商船应当绕过新加坡,穿越马六甲海峡,但它却向东南方向行驶了600余公里。它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被风浪吹得偏离了航线,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个港口?

船上发现的精致金银器皿在中国国内考古中也十分罕见,有的甚至还成双成对。它们究竟是中国人送出的礼品,还是要运到阿拉伯国家的市场上去出售?为何船上的钱币不多?船上的商人以什么方式在中国进行结算?这艘船在哪里装上了最后一批货物?商船究竟想驶往何处?……船上的文物吸引了全球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上中国世界角色的丰富联想。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第6期)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中国2000多年前首次对世界展开贸易以后,就像蚌壳一样,时开时合。在唐代,蚌壳大开,且维持了数个世纪之久。一连串的发明让中国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黑石号”文物打捞之后,还引起了一系列涉及海底文物保护问题的争议。

笔者2011年在新加坡参观了“黑石号”文物展览。当时,主办方介绍称,将安排这批文物的全球巡回展,按计划应于2012年年初由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的萨克勒博物馆推出第二场展览。但是,史密森学会后来却致信新加坡方面说,因为“黑石号”的打捞属于商业性质,不符合国际准则,因此决定不在美国展出,并建议全球其他博物馆参照其做法。史密森学会的决定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此前,该组织也曾努力阻止对这些文物的拍卖活动,提出改由印尼政府全面接管,并为此建设一个博物馆来做永久性展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史密森学会依据的是2001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从2009年1月生效。公约主要基于四项原则:保护水下遗产的责任;水下文化遗产应保留在原来的位置;禁止以商业为目的的开发活动;各国合作保护此类遗产、加强水下考古培训并提高保护水下遗产的意识。

水下沉船宝藏归属权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公约虽然回避了归属权问题,却确认了沉船及其宝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能用来牟利。公约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针对水下文物保护的国际性协议,也是国际社会治理掠夺性沉船打捞的有力措施。但是现实中,公约的执行有两大难点,一是很多国家没有加入公约,或尚未批准公约;二是有很多打捞介乎于商业与文物考古之间。

显然,新加坡政府现在拥有的“黑石号”文物也面临这样的模糊性。一些美国学者致信史密森学会,坚持认为这艘沉船的打捞是一次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打捞,而不是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可能会导致无法查寻有关船员和货物的重要信息。美国考古学会也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这次打捞从技术上说虽然“合法”,但以赢利为目的,属于典型的商业打捞。这个美国考古界的权威组织甚至要求史密森学会,必须在商业打捞与文物考古之间划清界线,阻止这一展览在其他国家进行。

对这种观点,有新加坡专家并不认同。他们强调,印尼政府在得知发现这艘沉船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海底探险公司开始全天候打捞,并派军队保护打捞现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打捞时间过长,造成文物被盗,破坏沉船的完整性。这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性的文物打捞措施。同时,让沉船文物到世界去展出,不仅有利于更多观众了解历史,也有利于研究人员从中得到更多历史信息。没有商业参与,打捞不可能成功,展出也不可能成功。事实上,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一部分美国学者的支持。

经过新加坡与美国有关机构的反复协调磨合,“黑石号”如今终于得以“驶入”美国。《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展览于今年3月7日起在纽约展出,向美国人讲述航海大发现之前数百年就已存在的“全球化”故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秒世界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