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哥布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真问真答


来源:大象公会

欧洲各地在历史上几乎都存在过类似“哥布林”的民间传说。在这些传说中,他们因故事内容的不同以及所属文化的差异而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但总体上讲,其个头一般比较矮小,性格特征则表现为贪婪、怪诞、懦弱甚至有些邪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国魔幻文学的强大影响力,我们今人经由小说、电影、游戏接触到的哥布林一般都带有“英国血统”,属于“英式哥布林”。

电影《魔幻迷宫》中,大卫·鲍伊饰演的哥布林国王

英国有关“哥布林(goblin)”的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据说源自盎格鲁诺曼(Anglo-Norman)文化中的“gobelin”——即古法语中的“gobelin”。

大约在公元 1195 年左右,诺曼底人安布鲁瓦兹的著作《神圣战争史》证实,“gobelin”指的是一个徘徊在诺曼底埃夫勒周围村庄的恶魔或半人半神的精灵。另有文献证明,早在 1141 年以前,维塔利斯就已经在古拉丁语中使用了“gobelinus”一词。不过,由于拉丁语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知识界的专用语言,因此民间传说采用拉丁语词汇的可能性不高。

小说《公主与哥布林》内页插画,1920 年由插画家杰西·威尔科克斯·史密斯创作

在中国,“哥布林(goblin)”一词经常与“地精(gnome)”相混淆。不过,在欧美传说中,这两个词语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虽然二者的体形都很矮小,“地精”的外貌却更接近人类。

与“哥布林”类似,“地精”也是一个贪婪的种族,但更加聪明智慧,总体形象也更偏正面。准确地讲,他们是一种“生活在地底的精灵”,与魔法和炼金术关系密切,有时守护着地底的宝藏。例如,《魔兽世界》里的“侏儒”,其正确翻译就应该是“地精”。

《魔兽世界》中的“地精”与“哥布林”

在熟悉暴雪文化的魔兽玩家心目中,“哥布林”往往是一副狡猾的奸商形象。但这其实并非暴雪首创,早在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克莉丝蒂娜·罗塞蒂的长诗《妖精市场》(Goblin Market,这个翻译虽然算不上错误,但却很容易误导现代人)中就描绘了“哥布林”的恶德商人嘴脸。在诗中,哥布林商人欺骗少女吃下有魔力的果实,令她中毒上瘾。之后又企图诱拐少女,为阻止她回家而撕破她的衣服拔掉她的头发。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目前流行世界的《中古战锤》和《魔兽世界》等魔幻文化中,“哥布林”通常都与兽人结伴。这和托尔金的小说《魔戒》有着莫大的关联。

在《魔戒》中,托尔金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创造了“哥布林”种族,并将其设定为兽人的亲戚种族。托尔金的《魔戒》对后世魔幻作品的影响之大,在此自不需赘述。而他的这种设定也成了魔幻类作品中的潜规则,致使后世的小说、游戏等文化产品在设计“哥布林”时深受影响,也常常让“哥布林”与兽人为伍。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