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治理榜:以三方互动推进善治

在任何一个城市那里都不难找到随着时光流逝而进步的一面,但是对栖息于其中的市民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进步能否惠泽每一个体。

“以媒体之力协同推进城市治理,希望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改革创新力度更加彰显、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南方都市报连续四年推出“广州城市治理榜”。榜单挖掘上百组数据,阅览近万条信息,对广州各职能部门、区街的表现进行了量化排名。

有人制榜,就会有人看榜,一个以城市治理为内容的榜单,它受到市民的热烈关注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就今年刚出炉的这份榜单而言,看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成绩和进步,广州科研经费投入和科技创新实力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势头,花都、增城的增速尤其咄咄逼人,增城的专利授权同比增长速度排名全市第二,达到35.7%,增长速度超过天河和黄埔,花都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在行政透明度榜上,去年排名第十一位的市公安局今年跃居第一,而在改革创新榜上,广州市法制办公室晒行政执法数据开全国先河、广州市水务局每月发布河涌污染“贡献”榜等六大典型案例,彰显了广州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

看到了不足,从经济竞争力的部分指标可以发现,广州的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也看到了问题,9个部门在信息公开申请渠道便捷性上失分,个别重大公共事务进展缓慢,不幸被挂在了“公共事务蜗牛榜”上。

既然是榜单,就会出现差等排名。但诚如媒体所言,“并非流于以座次论英雄,而是希望通过褒扬行政正能量,给创新者以鼓励,给后来者以信心。”作为主办方的媒体,这自然是应尽之责,而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广州市民对这份榜单的最大期待无非有两点,一是从中找到走向善治的正确路径,二是于榜单的丰富信息之中增进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从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城市的善治如何可能?在公共事务纷繁复杂、公众权利意识日益凸显、利益诉求又呈现多元格局的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一个关键是最不能忽视的,这就是要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找到社会的共识。

广州市公安局在今年行政透明度榜上的“逆袭”为此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案例。市公安局主要加分项在今年榜单新设的热点舆情应对上,据统计,2016年共有13个市直部门应对了26起热点舆情,其中市公安局应对7起,不仅应对频率最高,而且其应对质量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所谓舆情应对,很大程度上其实并非一个技术活儿,一个部门在舆情应对一项上获得高分,显然由于其对舆情乃至舆情背后的民意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应有的敬畏。

在任何一个城市那里都不难找到随着时光流逝而进步的一面,但是对栖息于其中的市民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进步能否惠泽每一个体。今年的榜单及时注意到了这一点,新增了人类发展指数榜和街坊点赞榜,强化了对衣食住行满意度的测评,并将市民的意见纳入了评价体系。从街坊点赞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南沙新增2000个学位”、“海珠辟出千余单车停放点”还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用水问题”,都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琐屑,代表着市民真实的生活,而它们得到政府积极回应最后又获得市民热情点赞,这一过程正是善治逻辑的最佳体现:尊重每一个市民的利益,重视每一个市民的需求,政府部门就不难找到城市治理的着力点,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就不难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行政透明度榜虽小,可以喻大,因为人们可以借此观察公权力对民意是否具备足够的尊重;街坊点赞榜虽小,可以喻大,因为它显示了街坊口碑的力量,并进而促使政府部门进一步关注市民的诉求;一份“广州城市治理榜”自然更可以喻大,因为它是政府、公众、媒体三方互动的结晶。

媒体榜单中说,“愿善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这样的愿景并不虚妄,一个更开放更创新也更包容的广州,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

南都社论

南都社论

南方都市报就重大社会、时政问题发表的社论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一场由老百姓发起的“专项整治”

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将来由网友和媒体合作,适当的时候继续发起别样的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