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英豪:笔墨恢弘绘古今 华夏春秋展豪情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年4月26日,“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将在四川美术馆揭开大幕,现场将展出张英豪历时10多年创作的80余幅中国历史人物绘画。

原标题:张英豪:笔墨恢弘绘古今 华夏春秋展豪情

张英豪:笔墨恢弘绘古今 华夏春秋展豪情

《中华始祖》

《唐王李世民文治天下》

《苏武牧羊图》

《三顾茅庐》

《先师孔子》

《关羽》

《历史丰碑》局部图。

《戚继光平倭寇》

《斩颜良诛文丑》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乐山)。乐山历来是中国西部的艺术重镇,回顾四川20世纪水墨画发展的历史,这座城市绝对有资格大书特书。

抗战时期,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陆俨少、丰子恺、关山月等国画大家,相继在乐山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近代,又有以李琼久为首的画家,开创名噪一时的嘉州画派。

乐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人文景观,滋养着一代代艺术家的成长,也吸引了很多外地艺术家在这里扎根创作。今年75岁的山西画家张英豪,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7年4月26日,“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将在四川美术馆揭开大幕,现场将展出张英豪历时10多年创作的80余幅中国历史人物绘画。

这些作品纵横古今,汪洋恣肆,形象而准确地呈现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上千平方尺散发和折射出画家独特的历史审美观。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以如此海量的巨画展现中华5000年历史文化,这位执着的艺术家无疑是先锋者。

军营里走出来的艺术家

在“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开展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张英豪进行了独家专访。

人生七十古来稀,眼前这位扎着马尾的艺术家看上去只有50岁出头。浓眉大眼,嗓音洪亮,有着北方汉子特有的豪迈。或许正是这种豪放硬朗的性格,铸就了其大气洒脱的笔墨语言。

聊起颇为传奇的艺术经历,张英豪的讲述急缓相间,如行云流水。“我的母亲是西安人,我父亲是山西运城人。我出生在运城,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38岁就去世了,父亲把我们7个孩子拉扯大,非常不容易。”

张英豪的父母都有文化,母亲会绣花而且粗通文墨,父亲也会画画,而且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童年的张英豪,有了最重要的艺术启蒙经历。

张英豪6岁开始用铅笔画画,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连环画。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

上学的时候,张英豪一直都是学校文艺骨干,给学校画板报。高中毕业,他到太原铁路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唯一感兴趣的是解剖学。

张英豪笑着说:“学医好像与我的绘画无关,但其实用处很大。我学习人体结构、骨骼、肌肉,这对绘画都有用,因为可以让人物比例掌握得更加精准。我现在画人物,就与那段经历有关系。”

1963年,血气方刚的张英豪怀着满腔热情,应征入伍。得益于自身的美术功底,他被分配到野战军宣传部门,这让喜欢画画的他如鱼得水。

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部队培养了他。他专门从事美术创作,部队举办的各类展览中都少不了他,他一直承担展览中主题画的创作并负责总体设计。

数年中,他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有数百幅,多次入选全军、全国美术作品展,部队还派送他去中央美院培训。

军旅生涯使张英豪的画艺大大提高。更可贵的是,他的军人气质与精神得到了塑造。1978年,张英豪从北京调到西安政治学院,工作主要是给学院的电化教学绘制投影幻灯片,很多主题都和历史人物有关。

中年转型痴迷水墨创作

1985年,张英豪转业到了地方,担任陕西省展览馆馆长。

因行政工作繁琐,他无法专心画画。七八年后,他申请调离,南下珠海。后来,他干脆辞职,扔掉铁饭碗,专心创作。

刚成为职业画家的那段时间,条件很苦,“因为当时艺术市场还没完全开放。为了养家糊口,我给人画过广告,也手绘过商品促销用的小卡片。”

虽然很艰难,但张英豪对艺术的初心不变。那段时间也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因为从那时开始,他从一名油画家成功转型成为水墨画家。

“我最开始是学西画的,包括之前在部队里的很多创作也是水粉和水彩,后来我决定开始创作传统国画。”张英豪的中年转型,主要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喜欢画历史人物,用国画来表现无疑是最合适的。此外,水墨画的创作也让他很过瘾,“画国画很多时候都是在抒发个人情绪,画到高兴的时候会忘乎所以,特别酣畅淋漓。”

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谭斌评价其艺术特点:“兼有西洋油画、素描和中国水墨技法的深厚功底,又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教化;既认真刻苦地向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学习,又不拘泥于一门一派而博采众长。”

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张英豪终于创立并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没骨画法。

他说:“没骨画显得厚重,层次更丰富。有大块的黑,大块的白,强烈的反差。有些用线,用的是破锋,把笔打散。用自如、活泼的笔触,其实是一种笔墨的戏耍,体现在画中,韵味都出来了。”

崇敬石鲁 与乐山结缘

在张英豪的艺术生涯中,他主要凭借超凡的天赋自学钻研,长安派画家石鲁对他的水墨创作影响和启发很大。从石鲁的“形神论”画风中得到灵感后,张英豪开始了彩墨人物画的创作。

张英豪毫不讳言自己对石鲁的喜爱:“早年我在西安的时候,也曾拜访过石鲁先生,还曾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他指点。我喜欢他绘画中透出的那种霸气,而且他的绘画主题永远都围绕着老百姓的生活。”

1997年,张英豪慕名来到四川石鲁的老家仁寿,后来又转道到乐山采风,由此与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结下美满姻缘,与志趣相投的李燕女士结成伉俪。

在乐山居住的20年里,张英豪结识了乐山画界的许多人士,领略了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地道的乐山人,后来还和乐山画家联手办展。

他表示,乐山的好山好水也给予自己许多艺术灵感,“抗战时期很多像丰子恺、黄宾虹这样的大画家就住在乐山五通桥,他们的不少作品就是反映乐山的风土人情。乐山有许多地方可以入画,就是我家对面的凌云山,也是一辈子都画不完的。”

用画作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乐山创作生活的时候,张英豪萌生了要创作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水墨的想法。从2002年开始构思,到2015年全部完成,整整画了13年。

张英豪说:“我是军人出身,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我一直想着利用人物画,来表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

正是这种情结,一个个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豪杰穿透历史烟云,再次在他的画笔下鲜活起来,让人仿佛回到了那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历史画卷中。他把这个让人震撼的作品命名为《华夏春秋》。

2015年7月15日,“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所有参展画作每张尺寸均在两米以上。其中唯一的巨幅长卷《历史丰碑》,画面集列了108位有功于新中国的英雄人物。

这些大尺幅、集群式,作品气象雄浑,充满内里的历史画,技艺、风貌、个性独特,彰显了张英豪的雄强豪气和全面技能修养。

《华夏春秋》展览20多天,参观人数达20万之众,人们无不惊叹称赞。陈毅之子陈昊苏对其作品的评价是:从总体上来说是宏大的诗篇,就是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精神体现出来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看了热血沸腾。

张英豪说:“《华夏春秋》我一共创作了105幅,因为作品数量太多,展览空间有限,两年前在北京只展出了60幅,这次在成都展出80幅,算是这个系列首次以最全的面貌公开亮相。”

即将出现在成都市民面前的《华夏春秋》中,涵盖了近100个历史事件,数千个历史人物,在张英豪浓墨重彩的画笔下,《大禹治水》《商鞅变法》《三顾茅庐》《戚继光平倭寇》等作品一一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光点。

张英豪说:“我创作《华夏春秋》的一个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实习生林聘

张英豪个人简介

张英豪,字引夫,号南海游子,西安人。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转业至陕西省文化厅,任陕西省展览馆馆长,1992年下海到珠海市,1999年定居四川乐山为职业画家。

从小习画,后考入山西太原铁路医学专科学校,肄业入伍。初学水粉、油画,1990年代初转攻中国彩墨人物。1987年首评为副研究员、高级美术师。十数年间,先后于山东、河南、安徽、广东、四川举办个人展览10多次。

2000年于河南三门峡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于山东龙口文化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于山东潍坊十笏园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2年于河南新乡市文联展览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2005年于深圳关山月纪念馆举办联展

2006年于广东省开平市第二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于四川成都美术馆举办三江三友画展

2011年于美国洛杉矶举办联展

2012年于深圳博物馆举办《历史·传奇·人生》——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

2014年于四川乐山举办《华夏春秋》部分——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

2015年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先后出版的各类画集:

2000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英豪画集》

2002年澳门出版社出版《引夫人物集》

2010年澳门出版社出版《水浒一百单八将》

2010年澳门出版社出版《引夫人物画选》

2014年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出版《水浒一百单八将》

2014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珍藏邮册

201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张英豪作品集》

新闻媒体报道:

2000年河南电视台《走进直播室》栏目专题报道

2011年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专题介绍其绘画艺术历程

201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专题新闻纪录片《彩墨人生》

2015年收藏天下栏目《经典与创新》专题报道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