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总理考察威海港,释放三重信号

总理对贸易问题的阐述,再次验证了中国政府的合作理念,凸显出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殷切愿望。

文丨特约评论员  钱智俊

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威海港。考察过程中,总理指出,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从不刻意追求顺差,而是希望贸易更加平衡。既要扩大出口,又要加大进口;既要进口高技术产品,还要进口高质量产品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倒逼国内企业升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次考察,总理话落威海,意指全局。从全球看中国,从中国看威海,此次讲话释放出三重关键信号,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全局思路。

首先,中国将积极承担全球治理的大国责任。

2016年至今,以国际贸易为焦点,全球经济治理已陷入困局。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长期疲弱,保护主义和孤岛主义在全球泛滥,以邻为壑的利益博弈日益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不断升温。据IMF统计,2016年世界商品贸易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3%,进口总额同比下降3.2%。并且,IMF强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是抑制2017年全球贸易的首要原因。

面对这一全球困局,中国主动表明不追求贸易顺差,兼顾出口和进口的共同增长。这一举措切中时弊,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定心丸”。这不仅践行了中国维护全球共同利益的大国责任,更将发挥中国作为第一出口大国的示范作用,打破贸易摩擦和经济失速的恶性循环,引导全球经济治理回归包容互惠的正确轨道。

其次,中国经济将提供全球贸易的增长动力。

对于稳定全球贸易,中国不仅有行动意愿,也有行动能力。根据总理的此次讲话,中国经济将从两个方面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力。一方面,中国“消费崛起”拉动全球贸易。在全球乱局中,中国居民收入依然保持稳健增长。据IMF测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6.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印度。与此同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迅速转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全球贸易的强劲引擎。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对外开放。引入高质量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形成显著的“鲶鱼效应”,促使中国企业淘汰过剩产能、加速产业升级。2017年,产能的“去旧育新”正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重点。因此,对内改革的需求将扩展对外开放的空间,产业升级与贸易平衡相互促进,从而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化合作提供持续保障。

最后需强调的是,中国将持续坚持“一带一路”的正确理念。

在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中,零和博弈与大国利益优先的固有理念成为顽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提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致力于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至2016 年底,中资企业的“一带一路”在建合作区达到56个,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城市,威海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于此时此地,总理对贸易问题的阐述,再次验证了中国政府的合作理念,凸显出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殷切愿望。此举将坚定与会各国的信心,以本次高峰论坛为契机,共同搭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携手开创互联互通的新局面。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下一篇

重温“4.19”讲话 助力网络强国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实际行动奏响网络强国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