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者:考古现场比弩箭毒虫等机关更危险的是什么?


来源:羊城晚报

史籍中,只有《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内藏有弩箭,其他帝王陵墓的史料,几乎都没有出现机关等陷阱的记载。不过这并不代表发掘现场没有危险。考古现场最害怕的是塌方,因为很多工地都在地下深处。

核心提示:史籍中,只有《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内藏有弩箭,其他帝王陵墓的史料,几乎都没有出现机关等陷阱的记载。不过这并不代表发掘现场没有危险。考古现场最害怕的是塌方,因为很多工地都在地下深处。此外就是文物的安全,要时刻防止发掘过程中有二次破坏,还要防止盗窃者,因此现在考古工地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考古现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7年04月06日第A14版,作者:游晓鹏、王慧颖,原题:考古为何不挖帝王陵?

近日,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系教授高蒙河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笑言,考古人是不看盗墓小说的,一方面是因为忙,另一方面是来自职业信仰和专业操守的本能抵制,而且“考古的精彩远远超过盗墓文学”;至于为什么不主动发掘帝陵,主要是存在法规、技术、伦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明定陵的深刻教训影响至今

长久以来公众有一个误解,就是以为考古就是挖宝,甚至是主动出击到处寻找墓葬发掘文物。

我国现行文物工作基本方针可概括为十六个字:“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国务院于199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高蒙河特别强调了“不主动”三个字,因为再完善的理念、政策和法规也有遇到极端特殊情况之时,比如陵墓被盗了或者在基建中偶然出土了,那该清理的还是要清理的,考古上把这种做法叫做“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实中,一些经考古发掘的帝陵级别墓葬,多属于这种情况。

迄今为止,中国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主要是两处墓地,一处是殷墟商王陵墓,一处是明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明定陵1956年仓促开挖的教训对很多考古人触动很深。定陵发掘30多年后,当年主持定陵发掘的考古领队夏鼐先生说过一句既带遗憾又不无警示的话:“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技术条件达到了也不可能主动发掘帝王陵

高蒙河说,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考古不挖帝王陵,仍然存在技术、法规、伦理等多方面因素。

以秦始皇陵为例,秦始皇陵分地面以上的外部结构坟冢和估计约37米深的地下结构墓室。考古工程不同于普通工程,不能够利用大型挖掘机械进行破坏式的挖掘,只能用小铲子进行作业。一旦真的开挖,地上文物景观势必遭到破坏。若挖洞进入陵墓,又无法解决地宫太深,如何上下交通的问题。此外,很多人都知道,文献记载秦始皇陵内有大量水银,经过探测,墓内汞含量确实比较高,这也给开挖带来难题。

在遗产保护上,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不约而同的通则,而且很多帝王陵墓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不是考古部门随便想挖就能挖的。

高蒙河说,不挖帝王陵还存在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上的因素,“很多帝王的后人还在,如果挖人家的祖坟,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同时,很多帝王都是各个朝代治国理政的代表性人物,不少都是历史上或多或少做出贡献的历史圣贤,他们的遗存也要切实做到保护第一。

如此,是否意味着尽管秦始皇陵在国人心中存在巨大的好奇,技术条件达到了也不可能去主动发掘?高蒙河表示确实如此,笑言“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主动发掘的”。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