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的能吏与循吏之辩

如果不能在廉洁上做循吏,那么“能吏”稍有不慎,往往就会危及他人、社会和国家,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有能力的官员贪腐,改革者贪腐,往往更加令人扼腕叹息。

文丨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9日下午,中纪委发布信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项俊波落马的原因,现在尚待组织审查结果,不过在2015年年底,中纪委对保监会的巡视反馈意见中已可见端倪。在对中国保监会党委进行了专项巡视后,中纪委称,各级纪检机构要深化“三转”,聚焦主业,敢于监督,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高度关注领导干部利用行政审批权搞权力寻租、利用行政处罚权搞人情执法等问题,认真核查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

项俊波是学者型官员,曾出版过《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现代金融市场知识手册》、《国际大型涉农金融机构成功之路》、《保险基础知识》等多本书籍。项也是一个干才。

项俊波在农行时,亲自操刀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IPO的农行上市,这可业界尽知。不过,大事之中的小事更可见其能力。2010年时,伴随上市,项俊波倡导农行网点向城市网点转型。农业银行因为其最初的定位,网点全国分布广、且下沉深,其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型之难,可想而知。当时笔者在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也从事相关的网点转型的咨询服务。当时的网点转型的员工培训,都是在每天下班之后进行,往往延迟到深夜,周末也不休息,几个网点一起集中培训。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走一个过场。这种下沉直至基层的实效,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并不容易。后来,项到保险行业,也继承了这种风格,关键词仍然是“转型”。

2011年10月底调任中国保监会,在到任短短两个月之后,项俊波拿出了上万字的保险行业调研报告,最核心的观点是认为,“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民众保险需求大规模释放的阶段。”到任五年之后,项俊波主导的一系列市场化的保险改革新政相继落地,而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也逆势上扬,达到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五年间,保险业各项数据迅猛扩张。截止到2016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4.96万亿元,较2011年的6.01万亿元翻了一番还多,资产规模增幅达148.92%;原保险保费收入2.89万亿元,较2011年的1.43万亿元翻了一番。行业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万亿元。2016年项俊波在接受媒体访谈中曾称:“我现在是中国最大的‘保险推销员’”。如今险资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转型、或者说改革的结果。

司马迁的《史记》在列传之中特设《循吏》、《酷吏》两目。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循吏是“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所谓循吏,指的是遵循为官的法理制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与此相对应的是能吏的概念,指那些熟悉为官之道,却不墨守陈规,长于解决棘手疑难问题,推进改革的官员。显然,项俊波算一个能吏。

从心理学上讲,能吏往往是胆汁质性格。这种性格的人,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精力充沛、刚强果敢,行为坚忍不拔,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但与此同时,胆汁质性格的人也有行事鲁莽、办事不考虑后果、固执、“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等特点。这往往为日后的贪腐埋下伏笔。云南原省委副书记仇和,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都属其中的典型例子。比如,有传说刘志军曾高铁火车头跑高速实验的时候,亲自站火车头参与实验,这种以自身安危来督促实验,并做安全担保的行为,用现在创业的话语来说,是一种All in的态度。而仇和更是早在去云南之前,就以强烈、鲜明、个性化的执政风格,全国闻名。

改革的时代,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破除原来旧例,向新局面转型的时代,显然,这会因为触动旧的利益而很艰难,所以,在当下这个以改革为图腾的时代,改革需要能吏,需要这样的改革者。但如果不能在廉洁上做循吏,那么“能吏”稍有不慎,往往就会危及他人、社会和国家,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有能力的官员贪腐,改革者贪腐,往往更加令人扼腕叹息。

如何使得官员在改革上当能吏,在清廉上做循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所以,只有严管理干部,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分明,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唯有如此,方能防止能吏变贪腐。

王岐山曾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说过,“看待腐败要有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能吏贪腐,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历史名相,明朝张居正,锐意改革税制,大规模清丈土地,推出一条鞭法,增加了税收,使得“海内殷阜”,“帑藏充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农业政策之一。但如此能吏,仍然难躲贪腐之结局,神宗下令抄家时,抄得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万余两。

这个规律,到今天似乎也没有怎么变。如今最火的电视剧是《人民的名义》,令人感慨的是,项俊波年轻时也是类似于《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一样的能吏。1998年天津蓟县国税局大案,项作为审计署特派员,深入虎穴,历经跟踪、车祸、威胁,顶住压力最终侦破大案。屠龙英雄变恶龙,能吏变贪腐的历史怪圈,令人叹息。

1945年,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黄炎培先生就直问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周期律?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毛泽东的回答是,已经找到一条新路,可以走出这历史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政府的松懈,让人们各负其责,避免产生“人亡政息”的情况。60多年后,习近平在走访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时,再次提及这段对话。显然,直到21世纪的今天,“历史周期律”这个著名命题的现实意义依然存在,对于能吏与循吏之辩正统一,也有启迪及警示作用。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刘远举

刘远举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专栏作家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黄易走了,“黄易式创作”活着

在金庸梁羽生之外,黄易开辟了自己的玄幻武侠道路。他坚信武侠小说有着旺盛的生命,并以自己的实践显示其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