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于海涛和他的《辉发河传》


来源:《吉林日报》

侯中久 邓黛

每一本小说背后都承载着作者的血汗真情。

监狱警官于海涛发奋读书,笔耕不辍,拼搏十年,创作出一部长达43万字的长篇小说《辉发河传》。

《辉发河传》是海涛的第一部处女作。为一部全方位多视角地描写监狱发展历史及民警工作生活的长篇史诗;一部凝结着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长篇小说。一幅描绘关东民俗风情的多彩画卷;一首爱的挽歌、情的绝唱!

六十年代末期,海涛出生在吉林省辉南县。父亲是辉南劳改总队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教师。

高中毕业后,海涛进入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长春北郊监狱子弟中学做了一名初中教师,后又改做管教工作。

基层管教工作,牵系着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千丝万线都从一个针眼儿穿过,位低责重,工作时间又长,可以说是集苦、脏、累、险于一身,海涛一开始很不不适应,几次想调到外系统工作,但母亲用丁玲说过的一句话教导他:“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地方,他都会充实和丰富自己!”

工作之余,于海涛开始了《辉发河传》的创作。

为了写好这部长篇小说,海涛忘记了昼与夜的交替,常常一写就是一个通宵,常常写得手指发麻,眼睛发花。夏夜蚊虫叮咬,他就把自己藏进蚊帐中,脚底下放一盆水,困倦了就用凉水洗把脸,冬季严寒,他就趴在被窝里写。日月走笔,个中艰辛,唯有作者自知。

写小说,是个极其孤独的职业,发表前无法与他人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海涛只能一个人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与小说中的人物林湘、格儿、松华、柳琳等共悲喜、同歌哭,且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不能自拔。写到《深山里的童话》一章中来福死去的情节,他的泪水甚至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松华得了绝症住在ICU病房,林湘剃了光头买了假发去见她,再一次让他泪流满面;神鹊谷含冤十八载的汪明惠与林湘相认那一段,不能自已……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勤奋笔耕,长达43万字的长篇小说《辉发河传》终于写完并由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文革”末期,七岁儿童林湘随父母搬家到辉发河谷乌兰煤矿路程中夜闯野狼沟。无意中拾得一只走失的狼崽,引起狼群对全家的追杀。半路上全家得到乌兰屯猎人老德泰的救助,林湘由此结识了老猎人的孙女格儿。同时获得了乌兰屯大萨满老德重的跳神救护,并成为大萨满的最后一名传人。不久林湘认识了矿山子弟校教师汪明惠的外甥女松华,三个孩子由此开始引出了十年后一段忧伤的恋曲悲歌。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林湘的身世、憧憬、迷茫、抉择、奋斗,于逆境中抗争,不懈努力最终使父亲沉冤昭雪的故事,及其与格儿、松华、柳琳之间的情感纠葛告诉广大读者,爱恨情仇不过是云烟过眼,而逆境和痛苦可以辩证地看作人生宝贵的财富,让一个人更加坚强地面对一切。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