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什么时候教育投入更多在人才健康

文/凤凰网主笔陈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在智慧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谈到关于对智慧教育的反思。王殿军指出,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智慧教育机器所不能取代的;育人是一个系

文/凤凰网主笔陈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在智慧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谈到关于对智慧教育的反思。王殿军指出,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智慧教育机器所不能取代的;育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有其客观规律,技术的使用必须尊重这一规律;智慧教育更多应该做雪中送炭的事儿。因此,他指出,对任何技术的到来,要冷静思考,审慎使用,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发达而忽视规律,并强调什么时候教育的投入更多的是人、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软的东西,教育的投入方向才是健康的。

 

以下为王殿军演讲摘编:

关于智慧校园,我理解大概就是在互联网数字校园基础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升华,因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我们能够用信息化手段,把学校整个系统置于非常智慧的形态下,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校园的日常生活。

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变化?比如我们的数字校园、远程签到、智能卡,在校园任何地方走,一天的轨迹都看得一清二楚。包括我们的孩子们吃了什么东西、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营养成分如何,都能够分析得到。包括我们的设备维修,随便在网上通过手机就可以保修某一个地方怎么了……这些使得我们教育更便捷、高效,把人的低效劳动变成高效劳动,腾出更多时间去思考教育。另外,我们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确立了一个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全面采集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到毕业所有生活活动和学习点滴、考试成绩、获奖记录、作业情况等,能够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更好把握孩子的需求、个性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但我对教育是有一点悲观的,教育最大的挑战并不来自于我们培养孩子具备怎样的素质,而是来自于信息技术的前进步伐正以迅猛的速度加快,人从零赶上正在发生的社会所需要积累的知识能力和智慧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智慧教育机器所不能取代的,还是人和人之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智慧教育一个更大的优势,使我们能够更了解一个个体,更尊重个体的需求,能够更精准地为个性化的生命做教育服务。智慧校园无论多么地高大上,有一个任务必须执行,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服务,它是为教育服务的,不是教育为技术服务。

清华附中这些年安安静静地提了三大责任:

责任一,为领袖人才奠基。像我们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校,其实拿了最好的生源,是最好的人才苗子,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人培养成未来国家的栋梁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果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一个考试机器、一个只知道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学生,就有一点耽搁人才。所以,我提出名校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优秀的人、卓越的人,我们或许不可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但是要打好这个底色,奠好这个基。

责任二,名校如果只做到这一点,对其知名度打引号,要更好的话,应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不是仅仅服务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对国家、民族甚至世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人才就发挥作用了。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名校应该提更多的要求,在教育改革创新上,必须比别人早想一步、早走一步,给大家探路。我作为清华附中校长十多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道路。比如我们开发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为了满足学有余力高端学生的需求,并通过在线扩大,让任何一个无论在哪里的优秀学生,只要有能力学、愿意学,都可以来学。

责任三,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几个名校都办了分校,有很多支教活动,我们不能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扬扬得意,我们得看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基础上变得这样优秀,要看到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学校、需要我们帮助的学生、老师,我们要做更多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帮国家在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平等上做名校该做的事儿。信息化的到来、智慧教育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把这些责任做得更好。

智慧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永远是我们的挑战,还是要有一些反思的东西:

教育毕竟是人和人的关系,无论技术先进到什么程度,永远不可能把学校解散,永远不可能让老师失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有些交流是互联网甚至机器人没法解决的。我觉得教育不要单独只依靠技术,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完成教育的全部任务,无法替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育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有其客观规律和内涵,技术的使用必须尊重这个规律。什么时候让这个规律落实的更彻底,内涵更接近真理,技术才用的比较正确。如果技术违背教育规律,违背人才成长的规律,技术就用错了。信息技术是用来提升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不是要挑战规律的。

智慧教育更多应该做雪中送炭的事儿。比如我刚才说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信息技术、没有云服务、没有大数据,就无法实现这个东西。比如来自最边远地区的寒门学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和我们的孩子同步学习,在寒暑假会集结在一起,住到我们学生家里,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这样能够改变边远地区的贫穷家庭。我每年从全国性选择40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坚持了5年,我希望能够永远坚持下去,让智慧教育为实现我们尽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对任何技术的到来,我们要冷静思考,审慎使用,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发达,否则容易把我们国家教育投入的方向引入歧途。现在教育上的硬件投入,我已经觉得有点头大了,更新一代又一代,装修一次又一次,房子盖了拆、拆了盖……什么时候教育的投入更多的是人、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软的东西,那时我们教育的投入方向才是健康的。有些环节,信息化的东西能够发挥作用,有些环节还必须依靠人。

作者

陈芳

陈芳

凤凰网主笔,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和新疆话题。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人大附中校长:未来要培养什么样

文/凤凰网主笔陈芳3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在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民进北京市委会联合主办、云校大数据技术研究院承办的智慧教育论坛上发表关于未来教育和未来人才的演讲。他讲到互联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