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孩子擤鼻涕姿势不对或致中耳炎


来源:信息时报

此外,张宏征特别提醒,不少小患者是由于擤鼻涕姿势不对造成分泌性中耳炎。他解释,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是耳朵里面的咽鼓管阻塞,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

原标题:孩子擤鼻涕姿势不对或致中耳炎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通讯员 胡琼珍 伍晓丹

春天广州忽冷忽热,又到流感高发季,抵抗力比较低的小孩子最容易“中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张宏征提醒家长,要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擤鼻涕,否则容易导致中耳炎,听力下降。

5岁前儿童逾半有过中耳炎

张宏征说,春季因气温反复、空气质量不佳,儿童很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进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家长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调查数据显示,5岁以前的儿童,一半以上会得一次中耳炎。”张宏征说,儿童特别好发分泌性中耳炎,这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何实际生活中到医院治疗中耳炎的孩子不多呢?张宏征说,这是因为中耳炎有一定的自愈性。当孩子感冒好了,自身免疫力上升时,一部分孩子就会自愈,“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即便感冒好了,中耳炎还存在,如果不及时发现就会变成慢性中耳炎。”

擤鼻涕方式不对可能致病

此外,张宏征特别提醒,不少小患者是由于擤鼻涕姿势不对造成分泌性中耳炎。他解释,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是耳朵里面的咽鼓管阻塞,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

“通常咽鼓管的肌肉是闭合的,但感冒擤鼻涕方式不对,压力变化就会打开,液体从鼻子进入耳朵,造成中耳炎。”所以张宏征提醒父母,千万不要拿纸巾整个捂住孩子的两个鼻孔擤鼻涕,而应该捂一边鼻子擤另一边,两边轮流交换。

孩子哪些表现,父母要警惕?

“当有感冒病史的孩子,老说耳朵闷,经常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或者看电视总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家长就要警惕了。”张宏征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症状比较隐蔽,一般没有耳朵的疼痛,主要只是引起听力部分减退和耳闷;而且孩子小,不会表达,因此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不容易被发现。

张宏征表示,在门诊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听力已经受到影响明显时家长才发现异常,才带孩子就诊,此时已经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

有以下情况要警惕

婴幼儿:对周围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反复抓耳,易激惹。

学龄前儿童: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

学龄儿童:上课时听不清讲课内容,看电视时音量放得很大等。

患上中耳炎怎么治?

如果家长发现患儿有上述异常现象,应尽早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结合鼓气耳镜、鼓室导抗图和耳显微镜或内镜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愈率,婴幼儿的自愈率更高。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儿应严密观察随访,保守治疗足够的疗程。

拖延较长时间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永久性传导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等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对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鼻咽部肿瘤等。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