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贯道的《消夏图》不幸显得生硬而做作


来源:新快报

现今所知活跃于元朝宫廷中的画家极少,刘贯道为其中之一。他是北方人,原籍河北,1279年,他奉召为忽必烈作像,获命御衣局使一职。《图绘宝鉴》曾指刘贯道师事古人画风,而能“集诸家之长”。

原标题:刘贯道的《消夏图》不幸显得生硬而做作

日期:[2017-02-26] 版次:[A22] 版名:[收藏周刊·识见] 字体:【大中小】

■刘贯道 消夏图

■刘贯道 消夏图

■高居翰(美)中国美术史学家

现今所知活跃于元朝宫廷中的画家极少,刘贯道为其中之一。他是北方人,原籍河北,1279年,他奉召为忽必烈作像,获命御衣局使一职。《图绘宝鉴》曾指刘贯道师事古人画风,而能“集诸家之长”。

刘贯道名下有一幅可靠的作品,是《消夏图》手卷。此画一直被认为出诸南宋大师刘松年的手笔,后来作品流传到上海收藏家兼鉴赏家吴湖帆手中,他在画上发现有小字署名“贯道”,才确定原作者是刘氏。

我们不难看出《消夏图》何以被误认为宋人手笔,以及作者何以被誉为巧妙折中各家画风;因为此画在风格上根本不单独属于某一作者或某一时期。但是此画具有元代很多花卉或其他题材的绘画的一般特征,画中线条凝重,转折与宽厚处的安排都有明显的颤动,没有南宋院画典型的柔和轮廓线。他的形式与主题都很古老。数百年来逍遥的文士一直是人物画偏好的主题。画中的高士舒服地躺在园里的一张床(榻)上,旁边有两名婢女随侍在侧。身后有扇屏风,上面绘有类似场面,但地点在室内:这幅画中画里,有另一位坐在榻上的文士,和更多的仆人,他身后还有一扇屏风,上面画了一幅山水。这种画中有画又有画的构局,称为“重屏图”,十世纪时便有了;较早的作品出于南唐宫廷画家周文矩之手,刘氏此画右方的两名侍女很可能就反映出周氏的画风。

刘氏此画已可谓勾勒精确、技巧高明了,并不像明代院画那样显得重浊而突兀不自然。但元代鉴赏家无法预知明代的过度发展,他们的参考标准是宋代或更早的画作,于是和早期大师比起来,刘氏此画便不幸显得生硬而做作了,无疑正应验了所谓的“今世画师谬习”,而这正是当时的文人画家所要挞伐的。文人画家的解决方法是,把所有的夸张画法一概去除,将风格回复到前代,或者是追随已经在从事复古的大师。就人物画而言,宋代的典范就是李公麟。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