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渝中区率先试点“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2月19日16时30分讯(记者 舒婷)日前,重庆市渝中区召开了全区政法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渝中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收效显著。

李子坝社区“视频监控墙”。渝中区政法委供图 华龙网发.jpg

李子坝社区“视频监控墙”。渝中区政法委供图 华龙网发

打造全封闭视频围合“圈” 社区防控更安全

“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渝中区最先在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警务室推出。记者来到李子坝社区警务室看见,警务室墙上,6块50英寸的高清显示屏构成一面“视频监控墙”,辖区的商场、小区在屏幕中清晰可见。民警点击鼠标、转动操控手柄,楼宇通道、背街小巷都看得一清二楚。

据了解,李子坝社区警务室在前期打造“民心天网”公共视频监控,实现辖区全覆盖基础上,将公共视频监控通过视频专网接入社区警务室,构筑了全封闭的视频围合“圈”。

民警介绍,按照“全局网格化,网格闭合化”的要求,对公共视频监控有盲区的社区、居民小区、楼宇通道、背街小巷等区域逐级进行角度优化视频围合,组成视频防控圈,大幅提升了社区防控能力。

据统计,去年,李子坝社区提供有价值破案线索80余条,通过线索破案和打击处理同比上升71.3%和29.8%。同时,辖区侵财案件发案和可防性案件发案分别同比下降50.2%和83.33%。

有事微信群里“吼” 当好群众“小管家” “现在方便得很,有什么事情在群里吼一声就行,社区民警很快就给解决了!”辖区居民王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为了了解群众所需,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李子坝社区警务室还按照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单位、特种行业、居民楼栋、店堂门市等分类建立警民微信群,组建相对独立又有共同话题的“小社区”。 社区警务室民警李娜回忆说,此前在“嘉陵江边社区警务微信群”里看到居民抱怨大半夜楼下喝夜啤酒的划拳声很大,打扰到居民休息了。 随后,李娜与社区民警一起前往现场,很快妥善处理了这起警情。 除此之外,渝中区警方还依托微信公众号和民警版APP等系统搭建掌上社区警务平台,辖区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选择所在社区即可实现一键找到辖区民警、预约社区民警办事、自主申报预约办理居住证及第三方社会公共服务等“管家式服务”。

现在,社区民警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警情通报、温馨提示等日常服务工作,有效地提升服务民生水平。社区居民也通过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向社区民警提出工作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破解了新时期群众工作入不了户、交不了心的难题!”化龙桥派出所所长柴丛来说。

社区民警更加“接地气” 办事效率更高了

走进李子坝社区听见辖区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这些民警们很接地气,经常都看得到他们。”

事实上,通过“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还实现了对社区民警的科学化管理,让社区民警沉得进社区。 据介绍,目前通过建立行踪GPS定位、工作可视化展示的社区民警管理智慧化平台,依托百度或高德地图对社区民警工作进行网上定位、网上视频传输,改变现有的社区民警“坐班式”警务模式,实现警力下沉。

记者了解到,现在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同时,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和重点节假日、便民服务的时段和部位上,始终保持“警察常守、警车常巡、警灯常闪”。

值得一提的是,李子坝社区还实现了人口信息的“智能采集”。通过升级改造居民小区门禁系统,将身份信息写入门禁卡,居民刷卡进入小区或楼栋,系统就能自动上传该使用人的基本信息,大大缩短了民警入户登记时间,有效提升实有人口登记率,由过去民警被动逐户上门采集变为现在居民主动申报个人信息办理门禁卡。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