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动能决不是新兴产业的同名词

经济新动能决不是新兴产业的同名词,传统产业一样能够产生新动能。而所谓的新兴产业,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新动能,也谈不上“新”字。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16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解决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间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加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是新动能,不要把新动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新兴产业。

这是一次非常及时准确的提醒,也是一次对经济新动能比较客观理性的解释。自打出现经济新动能这个概念起,几乎每个地方都将其与新兴产业划上等号,把新兴产业看成是经济新动能的唯一来源。结果,所有地方都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用新兴产业置换传统产业的思路。一时间,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爆棚现象。相反,对传统产业不重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关注留下的发展速度空缺,则又需要通过城市建设、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去弥补,从而造成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扭曲,资金等脱实向虚现象也更加严重。

所谓的经济新动能,就是在现有动能基础上新增加的动能。也正因为如此,就不存在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的动能还是传统产业提升增加的动能。如果新兴产业发展的效率不高、起点不高、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样难以产生新动能。前几年风电、光伏行业发展留下的教训还是非常深刻的。风电、光伏虽然是新兴产业,但是,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且迄今没有恢复元气,新动能来自哪?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为之留下了一大堆的问题、一地风险。很显然,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为经济增加新动能的。

那些原本已经出现很强竞争压力的传统行业,如家电行业、手机行业等,由于相关企业,特别是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加大了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却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新的市场空间,产生很多新的经济动能,成为了经济企稳向好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钢铁、煤炭等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通过有计划、有节奏、有步骤地去产能,也出现了新动能增强的现象,给经济稳定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

这也意味着所谓经济新动能,并没有固定的概念,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如果要说概念和内容的话,就是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能量的都是新动能,不管出自于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真正的传统产业,只要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适应环境保护和自然环境改善,适应广大居民生活要求变化,不时地做出改变,并在改变中积极引导消费、挖掘消费潜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为经济增加新动能。

从近两年来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新兴产业的自我封闭、自我欣赏以后,也逐步感受到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最典型的莫过于电商。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还是京东、苏宁,都出现了相互合作、向实体经济靠拢的现象。曾经高高在上的虚拟经济,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也正是不再高高在上,就使得原本的虚拟经济越来越接近实体经济,不再那么“虚”声一片。更多情况下,虚拟经济变“实”了,实体经济也向“虚”了。而这种一进一退,显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脱实向虚,而是虚实融合。

面对经济新动能的概念,必须有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经济新动能决不是新兴产业的同名词,传统产业一样能够产生新动能。而所谓的新兴产业,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新动能,也谈不上“新”字。所谓“新”,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有增量,且这个增量必须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水平提升实现的,而不仅仅是量的扩充和规模的扩大,更不是低效率扩张和数量增加。

而面对地方政府在经济新能动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不准确认识,有关方面既然对经济新动能有明确的指向,就应当对经济新动能以及如何增强经济新动能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进一步规范经济新动能的概念,避免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新动能时,再陷入到唯新兴产业至上的发展怪圈之中,避免给中国经济发展再增加各种不利因素,增加各种发展隐患和风险。

下一篇

善待农民地权是农地三权分置的前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善待第一轮农地改革分到13亿多亩耕地的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