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雪庐居士客居台湾赋诗痛忆故乡济南:名泉名士都潇洒


来源:齐鲁壹点

济南自古就颇得诗人青睐,有“济南自古是诗城”之说。大词人苏轼曾写道:“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清代诗人王士祯则有“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的佳句。

原标题:雪庐居士客居台湾赋诗痛忆故乡济南:名泉名士都潇洒

雪庐居士客居台湾赋诗痛忆故乡济南:名泉名士都潇洒

02-12 09:32

济南自古就颇得诗人青睐,有“济南自古是诗城”之说。大词人苏轼曾写道:“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清代诗人王士祯则有“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的佳句。

其实,曾有一位萍踪万里的游子,总难舍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故乡的悦耳泉声,并写下了大量怀念济南的诗作。他,就是在台湾妇孺皆知的慈善家、佛学大师“雪庐居士”李炳南。战乱岁月中,李炳南求学济南,出仕莒县,随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奔走重庆、南京及台湾,却始终留恋着济南的诗情画意。

济南府三十年 湖山入怀佛入心

李家世居济南,李炳南的父亲李寿村信佛好施,街邻呼其“李善人”,曾与士绅一起创办灾民救济所。清光绪十六年(1890),李炳南生于趵突泉之东的济南南券门巷北首路西李家大院,6岁时,父亲便送其入蒙馆受教,蒙馆设在正觉寺。

他一生作诗累计上万首。在济期间,他写有《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千佛山》、《过华不注山闻有杏花林》、《龙洞山红叶》和《历下亭文会》、《月夜泛明湖》及《访黑虎泉啜茗》等大量故乡山水诗。写山,有“千龛佛窟依云镂,九点烟痕落地裁”;写湖,有“扁舟泛明月,深入荷花里”,“烟水一亭杨柳暗,风骚四壁藕花开”;写泉,有“虎气蒸腾岩上观,雪湍飞过渡头桥”,“钟杵泉声清沥沥,茶烟柳色澹悠悠”等。他喜爱护城河的碧波,有句曰:“泺源城边水,一曲青琉璃。下叠红板桥,上遮绿杨丝”。并有“名泉名士都潇洒”,“吾乡自古名士多”等诗句,彰显爱乡之情和一个济南人的自豪。

13岁时,他就读于趵突泉近邻的尚志书院(即尚志堂),四年后,考入山东法政学堂监狱专修科。他说:“(学堂)任教者为司法界人士,当时法界学佛者颇多,且日本法学,多半脱胎于佛学,故教授时亦讲佛学,闻之,甚有领略,较前之囫囵吞枣,截然不同味。”学堂监督庄陔兰及张志(易吾)等教员,都是留日归来,并且于儒、佛颇有造诣。民国第一任山东高等检察厅厅长张志,被誉为“齐鲁法学大师”、“慈佛厅长”;第二任厅长,乃是唯识学家梅光羲(撷芸)大士。李炳南曾回忆说:“梅撷芸先生于山东当检察厅厅长,于济南大明湖新西门南侧小仓街,组佛学社设讲座,法界同仁时去听讲,课程皆唯识,因与科学似,且余有旧底子,故闻得起劲,兴味旺然,每逢开讲必去。”

莒渝宁廿九年 饱尝战乱别离苦

1920年,受梅光羲厅长的派遣,李炳南赴莒县监狱先后出任管理员和典狱长。任职期间,几度兵匪围城,县长逃遁,城内秩序混乱,都是他舍生忘死,挺身而出,或率警兵弹压安抚,或偕他人缒城说敌。

在莒期间,他闻知一代高僧印光法师,在苏州办了一个弘化社,专门印赠佛书,便立即去信索取,很快就收到《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小册子。读后,他对于印光法师佩服万分,遂以通信方式,皈依于印光法师,法师赐其法名“德明”。

1937年,抗战烽火四起,李炳南随孔德成南下重庆。在《济南陷落前一夕南发》一诗中,他这样表达自己悲壮的心情:“河山余此夜,风雨暗平陵……忽闻吹画角,转觉气崚嶒。”入川后,“日机飞渝轰炸无间宿夕,连续近四载,阎闾尽成焦土。上公两易其居,俱化灰烬。因之城乡互徙,后避入歌乐山结庐焉。”(《雪庐诗集·蜀道吟·小引》)当时,敌机不断狂轰滥炸,每当警笛响起,李炳南即率众仆,护持孔德成及其家人紧急逃避。众人数次都是在瓦砾下爬出,得以生还。不得已,孔德成等迁至重庆歌乐山中避居,林中的几间平房被称为“猗兰别墅”。

彼时,护宝南下的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任国使馆修纂,住歌乐山云顶寺,距猗兰别墅只有三里。他经常来猗兰别墅与孔德成、李炳南、吕今山、邢蓝田、陈名豫等山东同乡论学谈文,喝酒吟诗,并与李炳南切磋佛学。王献唐后去四川南溪栗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饯别时,李炳南赋诗四首相赠,“知交倍觉客中亲,相送旗亭泪满襟”的诗句显露真情。王献唐在栗峰为之绘《雪庐图》,且作诗一首:“一杖飘然到,茆堂罨翠螺。拈来冰雪意,貌出水云窼。此景济南有,济南今若何……”雪庐乃李炳南故里书斋之名,避寇重庆歌乐山,书斋仍沿用旧名。王献唐之画与诗,抒发了两人战火流离中对故乡的共同思念。

抗战胜利后,他随孔德成迁往南京。离家愈近,思念愈浓。其《忆济南七二名泉》诗曰:“潇洒济南地,甘泉七二名……今饮建业水,悠悠故乡情。”他陪衍圣公三返曲阜,只一次返济探家。战后的济南,一片萧条。“万里归来访旧邻,百家不见十家存”,“呜咽珍珠泉水畔,晚鸦排阵战秋风”。(《济垣杂兴八首》)他在《还家》(四首)中,写有“抵里情先热,升阶泪暗弹”,“流亡十年事,含混说平安”等句,流露难以抑制的深情。在济期间,恰逢重阳佳节,南券门巷就在千佛山下,南圩子门之西。他有诗描写山会景象:“菊花团紫柿丹黄,野客挑来担担霜。风帽蹇驴山上去,难逢故里度重阳。”

只身伴孔德成赴台 弘法亦在念鹊华

1949年2月,60岁的雪庐老人只身伴孔德成赴台,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他先后创办诸多慈善机构,筚路蓝缕四十年,经手钱财巨量,而个人生活较苦行僧犹有过之。他每天晨午两餐,一馒头一菜一汤,晚餐泡面糊半碗,率以为常。

雪庐老人孤身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关怀家人。夏夜在孔家官邸避暑时,他与衍圣公谈起故乡济南的正觉寺,回想往事,不由吟出“流人羡煞晦时月,阙后还能再度圆”的诗句。他购得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拓本,悬诸室内,日日观赏不辍,以慰乡愁。赋诗曰:“照眼双峰青似旧,羁魂省得梦中归”,“不必闻声辨乡语,料他皆是济南人”。山东同乡刘霜桥居士和济南籍书法家赵天行购得《鹊华秋色图》拓本,他亦为之题诗,有“两点烟痕堆案青,为君题罢泪飘零”等句。

雪庐居士1986年辞世,春秋九十有七。圣裔孔德成敬献挽联曰:“数万里流离倍尝甘苦与君共五十年交谊多历艰难为我谋”。三年后,雪庐老人的灵骨回归济南故里,葬玉函山。

(作者:魏敬群,本文于齐鲁晚报1月12日刊发)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