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好的美容品是诗词


来源:华商报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16岁的武亦姝摘得桂冠让大家赞叹,但这个舞台上有才情的人岂止她一个。总爱以一身温婉民国学生装出场的北大女博士陈更是陕西咸阳人,已经连续两季在这个舞台上闪耀出无限魅力,她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曾获得三次擂主席位,在2月7日播出的决赛中,以11分之差惜败武亦姝。

原标题:最好的美容品是诗词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16岁的武亦姝摘得桂冠让大家赞叹,但这个舞台上有才情的人岂止她一个。总爱以一身温婉民国学生装出场的北大女博士陈更是陕西咸阳人,已经连续两季在这个舞台上闪耀出无限魅力,她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曾获得三次擂主席位,在2月7日播出的决赛中,以11分之差惜败武亦姝。

1992年出生的陈更是咸阳秦都区人,曾就读于沣东小学、育才中学。作为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在读博士生,陈更对诗词有着执着的偏爱。

>>比赛过程

比拼飞花令时最放松

华商报:作为一位理工科博士,你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习中准备《中国诗词大会》比赛?

陈更:我在第二场比赛前都没有时间准备,实验室非常忙,所以我第二场之前都是在“啃老本”。想要深刻理解记忆诗词,有画面感的诗词就要想象画面,是诗人情感意识流的诗词就要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总之一定要和诗人产生共鸣。比如说在读李白的《侠客行》时,读到“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就想到喜欢的武侠人物。读到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时,大家都对其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很熟悉,但对后一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就会比较陌生,我会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来理解。

华商报:你在比赛过程中紧张吗?

陈更:诗词是一件放松、愉快的事情,比赛过程并不紧张,在比拼飞花令的时候最放松。起初最担心自己会给北大丢人,后来担心有的字不会写,所以在后期的比赛中会特意注意复习诗词中的字怎么写,因为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打字较多,而且在实验室编程使用英文,所以担心自己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华商报:在第二季参加的十期比赛中,哪一次比拼感觉最难?

陈更:最后决赛的时候,遇到的题目其实都挺难的。比如说出自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很熟悉,但前两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容易遗忘。以及在猜错别字环节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平时常见“山无棱”的表述,如果不仔细看汉乐府民歌原文的话,很容易疏漏这一点。

华商报:这一季武亦姝夺冠,你和她也有交手,你对她有什么评价?

陈更:非常优秀的一个姑娘,对自己有深刻了解,对未来有清晰规划,刻苦用功,前途无量。

>>两季参赛

诗词之美品读不尽

华商报:这已经是你第二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陈更:第一季觉得自己太出风头了,话太多。第二季就想安安静静答题,踏踏实实听讲,不太想过多地分析题目,因为嘉宾老师一定讲得比我好。

华商报:这期间你对传统诗词的学习积累有变化吗?

陈更:过了一年,有些进步。

华商报:你觉得参与这个节目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更:在现场听老师讲评诗词收获最大,很多耳熟能详的句子,也有不为人知的美,诗词之美真是品读不尽的,也从百人团很多优秀的人身上汲取了坚韧的、向上的力量。

华商报:很多观众感叹爱诗词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你觉得诗词改变了你的气质吗?

陈更:诗歌与其他学问比如电脑、算术、英文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诗词,被它吸引,也往往不是因为好学、求知,就是因为被感发、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正如叶嘉莹先生讲她最初学诗时所说:“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所以,当然会改变气质。

>>诗词感悟

品读诗词汲取人生力量

华商报:有一种功利的声音,说背诗无用,那么诗词于你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陈更:我喜欢诗词里对季节、对自然纤细入微、极敏感的感官,比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我喜欢诗词里特别执着、特别特别倔强的坚持,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喜欢诗词里一种梦呓般的迷幻感,比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这些都是现实中甚至其他文学形式中所没有的。你说诗词没有用?也许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某一种理工科学,来报答国家。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爱情能永恒,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也许一个孩子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会懂得原谅,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华商报:很多人看节目时感慨诗词之美,节目结束了依然是抱起手机继续快餐文化,你如何看待这种落差?

陈更:世间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大家都有不同的爱好,文艺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有体育爱好者、美术爱好者、影视爱好者……没必要都成为诗词爱好者。但我觉得大家看书还是要有所取舍,因为时间宝贵,要花在真正让你灵魂愉悦而人生受益的读物上。

>>未来计划

下月出版古诗词感悟集

华商报:有没有发现身边人因为这档节目开始重新关注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

陈更:有,尤其是爱美的姑娘们,发现了最好的美容品是诗词。

华商报:你在日常还喜欢读什么书?

陈更:最喜欢蒋勋的系列作品,《蜜蜂的秘密生活》可以提高情商,《张晓风散文集》品味人生之美。

华商报:网上有粉丝称赞你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你感觉怎么样?

陈更:北大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身边很多同学以前可能都是省状元、市状元,都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所以我认为自己这一点“小聪明”,并不值得一提。

华商报: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陈更:我的读古诗词感悟集《几生修得到梅花——重觅诗心》将在一个月后出版,目前已经完成稿件交付给出版社,书中将收纳我的40篇文章,其中20篇赏析诗词作品,另外20篇品读诗人。 华商报记者 任娇 罗媛媛

汉中小伙儿张欣未

参加诗词大会

完成父亲梦想

“第一眼看上去,还真以为是‘大鹏’董成鹏。”近日,在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百人团中的选手张欣未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个26岁的小伙是汉中人,目前在北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而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诗词梦想。

昨日,华商报记者电话联系到张欣未,他从小在汉中生活,当年以汉中文科第十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师大,毕业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2013年就在汉中中学教语文。”张欣未说,2015年12月,他才辞职并去了北京。目前仍在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我出生时父亲就双目失明,但他却酷爱古诗词,也会经常会给我背诵。”张欣未说,“在他的熏陶下,我也喜欢钻研古诗词。”他说,这次之所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是想展现一下自己平时的积累,另外也是为帮父亲圆一个古诗词梦想。

8日,华商报记者在汉中市区一盲人按摩店见到了张欣未的父母。“儿子参加节目让我很感动,也很内疚,因为从小没有给他更好的环境。”张欣未的父亲张少全说,此次大赛中,儿子选到了第1组题目(共9道题目),答对3题,获得118分。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他却非常欣慰。

张少全高三快毕业时,因为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脱落造成双目失明。治疗了多年也未见有起色,于是便学了按摩,1991年儿子张欣未出生,“别的孩子能有父亲领着出去玩,我却做不到。”张少全上学时格外喜欢古诗词,也背了不少,于是只要有空便会教儿子背诵。“从小家里条件就不好,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这也让我和他爸爸更内疚。”张少全的妻子巩芸芳说。张欣未2015年3月参加了陕西省旅游局及陕西卫视举办、面向全国的大型益智类综艺节目《唐诗风云会》,并击败了众多选手,最终进入全国总决赛,并取得了第二名。“那次我们一块去录制的节目,没想到儿子能取得那样好的成绩。”张少全说,他不在乎儿子最终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能将古诗词的爱好坚持下去就好。

“我知道父亲一直希望我能有所作为,我自己觉得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张欣未说,以后他会一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让更多孩子传递古诗词的美,教给他们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陕师大汉服女生陈思婷

小时候坐妈妈的自行车对诗

2月4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二女生陈思婷身着汉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七期,首次用时87秒答对22题从百人团脱颖而出,出战《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四场飞花令 ,与16岁女高中生武亦姝围绕“月”字吟诗,两人棋逢对手,拆招无数。

提到参加第四场飞花令的心情,陈思婷说:“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入选。比赛的时候还带了小零食,边吃边答题,欣赏其他选手的精彩表现。后来要宣布参加飞花令的人了,我想怎么可能是我……潇洒地往嘴里塞了一大把零食,然后就被噎到了。”

能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现,强大的诗词储备是必不可少的。自从会说话开始,做语文教师的妈妈就让陈思婷接触古诗。陈思婷说:“小的时候我妈妈用自行车载着我,她说一句诗我答一句诗,还是挺温馨的。”

陈思婷抄写古诗已经坚持六年,诗词量达6000多首。正是因为这些平时的积累,让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是那么从容淡定。现在学习背诵诗词对于陈思婷来说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了她的生活当中。她说:“诗对人的影响真的是很大的,起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部分也会改变人的思维或者价值观点,比如说可以摒弃一部分社会的浮躁与功利,我觉得很有帮助。”

正是由于对古诗词浓厚的兴趣,使得陈思婷在选择专业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她说:“大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将中学阶段对于诗词的感性认识慢慢升华为理性思考,不仅能感受到诗词在文字上的美感,同时在意象的塑造、语言的雕琢、音韵与格律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华商报记者 任娇

渭南教师刘泽宇

每周为全校师生讲古诗词

1月29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播,来自渭南高新区第二小学的语文教师刘泽宇在个人挑战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答对所有题目,获得第一轮最高分266分,并打败其他三位选手,成为擂主,在与百人团中答题最多且最快的攻擂者彭敏对决时,他沉着冷静、稳定发挥,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对战。昨日,他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09年至今,每周二早上都会为全校师生讲解20分钟古诗词。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让我感受到中华诗词对不同人的鼓舞力量,在这个舞台上,有农民、有学生,无论是精英还是草根,都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中华诗词之美。”刘泽宇说,“古诗词是高雅的艺术,但并不是高冷的。古诗词中有刻画社会生活、花鸟虫鱼,还有诗人的爱国情怀、思乡和友谊。诗词更容易和普通人亲近,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人生自有诗意。”

“我们小学从2009年开始,每周二会利用20分钟早操时间,全校师生一起学习古诗词,为了便于小学孩子理解,我会讲古诗词的故事,也会讲作者的故事。”刘泽宇介绍,从去年开始,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比例已经开始逐步提升,未来的教材改革中,应该也会逐步增加古诗词教育的比例,“但是现在来看,中小学古诗词教育的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壮大”。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最重要读出诗词之美,美读与理解。”刘泽宇建议,“很多古诗词中当时的古音,现在课本中会用普通话来解读,就失去了古音的美感。这次古诗词大会中,对古诗词的古音都专门做出了注解,是很好的导向。” 华商报记者 任娇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