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温暖中国·我在云南过春节】怒江灯笼坝:又到橙黄橘绿时


来源:云南网

南来北往的车,一辆接一辆在橘子园旁停下来,一袋袋金黄色的橘子橙子被春节赶回家的人们带走。短短的三个小时,400斤橘子和橙子就被抢购一空。密四英和丈夫背起篮子,走进橘园采摘。“春节前就卖出去5000斤了。去年雨水太多,特别是橘树花开时,暴雨成灾,影响了部分橘树挂果,收成不是很好。”密四英告诉记者,以前一亩水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就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她种了20多亩橘子和橙子,用生态种植法,橘子橙子品质好,销路好,一年有近50000元的纯收入。

原标题:【温暖中国·我在云南过春节】怒江灯笼坝:又到橙黄橘绿时

云南网讯(记者 李寿华)大年三十清晨8点,泸水市大兴地镇自表王基村灯笼坝小组赶马河公路边,一长溜橘子摊已经铺开,带着露水的金黄橙子和红彤彤的橘子,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惹人喜爱。“我们6点就到橘子园采摘,这样比较新鲜,口感好,容易卖个好价钱。”橘子种植户密四英说。

灯笼坝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三大坝子,这里气候炎热,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水田密布,是怒江峡谷的粮仓之一。长期以来,单一的水稻种植生产模式,让这里的傈僳族群众生活温饱有余而致富无门,经济来源少,增收渠道窄。

2007年,大兴地镇利用离州府六库近,地处国道沿线,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的优势,从宾川引进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扶持部分群众试种橘子和橙子,以改变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南来北往的车,一辆接一辆在橘子园旁停下来,一袋袋金黄色的橘子橙子被春节赶回家的人们带走。短短的三个小时,400斤橘子和橙子就被抢购一空。密四英和丈夫背起篮子,走进橘园采摘。“春节前就卖出去5000斤了。去年雨水太多,特别是橘树花开时,暴雨成灾,影响了部分橘树挂果,收成不是很好。”密四英告诉记者,以前一亩水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就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她种了20多亩橘子和橙子,用生态种植法,橘子橙子品质好,销路好,一年有近50000元的纯收入。

目前,灯笼坝橘园已由最初十几亩扩大到近400多亩,并带动了附近的维拉坝、鱼地坝地区的农民群众开展橘子橙子种植,上百贫困群众从中受益。许多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出外打工,走上了致富路。

灯笼坝村民和风英以一亩1500元的价格,把3亩水田租给橘子园,一年什么也不做,就有4500元的纯收入,自己去六库打工,每个月有1800元,加上丈夫的打工收入,已建盖了新房,生活日渐红火。“若只靠3亩水田,一年也就吃饱肚子,没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就艰难了。”和风英说,像她这样,把土地租给别人种橘子,全家人出去打工的人,村里有许多,日子都比以前好过多了。

村民才华妞在橘园帮活,一天固定有60元的工资,还有销售提成。她还在橘树底下养了50多只鹅,专门卖鹅蛋。因是本地品种,土法喂养,营养高、品质好,非常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卖到八九元一枚。一年光是鹅蛋,就收入1万多元。

大兴地镇农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州市农业、科部门扶持下,镇里积极实施灯笼坝柑桔园科技示范项目,研发推广节水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管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含量,并成立了农民柑橘合作社,做好柑橘育苗技术、嫁接、修剪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橘园田间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柑橘产业发展。

如今,灯笼坝橘园已经成为为怒江州、泸水市农业部门、科研院校、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周边群众学科技、用科学致富树立了榜样。金黄的橙子和红红的橘子,鼓起了当地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扮靓了农家的新生活。

“每一年的春节前后,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虽然从早忙到晚,很辛苦,但一年的劳动成果有了收获,一家人很开心!可以高高兴兴过个好年了!”密四英满是汗水的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