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举报“顶霾上课”,学校怕什么

学生有意见,也表达了,学校首先应该检视自己的行为,并与学生及家长充分沟通。

文丨胡印斌

据新华社报道,前不久,西安西工大附中高三学生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雾霾天学校不按规定停课。随后,碑林区教育局干部将投诉电话号码转给学校,学校随机查询到学生信息,并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目前,涉嫌泄漏学生举报电话的当事人、涉事学校已被通报批评。

学生向教育部门举报学校违规补课,不仅不应该被“批评教育”,相反,好的教育恰恰应该鼓励这种“起而行之”的行为。学生有明晰的规则意识,有积极的行动能力,能够及时就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表达意见、发出声音,并不是坏事。学校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这也部分验证了教育的成效。

然而,从现实看,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与教师,均没能意识到这一点,甚至不惜滥用行政力量,以“抓坏蛋”的侦缉手段查询学生信息,并痛击之。这样的做法显然涉嫌粗暴侵犯学生的正当权利,走到了教育的反面。这样言行不一、说教与践行背离的做法,传递到学生那里,又会收获什么样的“硕果”呢?心口不一,还是人格分裂,亦或是虚伪掩饰?

总是喜欢一唱百诺、一呼百应;总是把学生视为听话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总是以冰冷的行动深刻的触及学生的灵魂,使之驯服。我们的教育为啥就容不下半点不同的声音?

要知道,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格养成,在于传授给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与路径,而绝不仅仅只是一些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只是一个个应考的工具。这就要求,要将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纳入视野,并赋予价值与意义。高考的训练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求真、求实、乃至规则意识的养成就无关紧要。某种程度上讲,后者往往会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价值支撑。

如果学校一边指导学生将“实事求是”等等说辞记诵在心,一边却在实践中粗暴打击学生的实事求是行为,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问题的、不成功的。它会以一种残酷的割裂方式告诉学生们,不要说真话,不能表达真实的思想。到头来,恐怕只能培养出一个个面目模糊的学生。

钱理群教授此前抨击大学生多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并非完全是大学教育的功劳,而是其来有自,从中学,甚至是小学阶段就早早起步了。这其中,固然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对于学生正常表达意见的抑制,也有锦标主义的驱使,但根本上,还是与时下教育日益工具化的倾向分不开。比如强调权威,禁绝讨论,注重结果,罔顾过程,甚至不惜言是行非。

而由此产生的后果也十分严重。一方面,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公共事务产生冷漠、疏离,一心只读考试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性灵堰塞,理想褪色;另一方面,必然催生很多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心里对什么事都门儿清,但说出来却一点“瑕疵”也不会有,正确得吓人,整个人好像戴了一副面具一样,让你很难了解其真实的想法。

回到“顶霾上课”事件,其实教育局和学校完全能够处理得更好。学生有意见,也表达了,学校首先应该检视自己的行为,并与学生及家长充分沟通,毕竟,尽管只有两名学生投诉,但实际上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愿。如果学校能够打捞到这些声音,并妥善处置,相信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秩序,反而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好机会。

此外,还是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一听到不同声音就如临大敌的思想,让学生多说说话,天塌不下来。这一说话的过程本身,也不妨视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胡印斌

胡印斌

媒体人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特朗普见马云的根本原因

由两位“商人”来谈论中美关系,也是时代的缩影,经济贸易还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也是彼此依赖的“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