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绝美独特的人文景观 河北那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来源:长城网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逐渐往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原始的农业器械和劳作方式也渐渐从我们的眼中消失。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的国家。2013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计19个。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入选。2014年6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计20个。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与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入选。

原标题:绝美独特的人文景观 河北那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逐渐往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原始的农业器械和劳作方式也渐渐从我们的眼中消失。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的国家。2013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计19个。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入选。2014年6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计20个。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与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入选。

城市中的农业文化遗珠——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尝遍宣化葡萄鲜,嫩香似乳滴翠甘;凉秋塞外悲角远,梦尽风霜八十年。”1988年,童年时曾短暂居住于河北宣化的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为首届宣化葡萄节赋诗一首,道尽了他对第二故乡的清晰印象及对宣化葡萄的美好记忆。宣化古城历来就有“葡萄城”的美誉,每年中秋前后,满城葡萄飘香,串串晶莹剔透的牛奶葡萄吸引着八方来客。

据《宣化葡萄史话》记载,宣化葡萄最早引进栽培时间为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2013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葡萄与庭院式栽培为主,独特的漏斗架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如今,在宣化古城的观后村里,有一株近600岁的古葡萄藤,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见证着宣化葡萄发展的历程。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宣化牛奶葡萄是宣化的特色产品,因其果粒形似奶牛乳头而得名,其果实粒大、皮薄、肉厚、味甜品质好、酸甜比适中,堪称果中之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传统方式栽培的宣化牛奶葡萄也是宣化旅游观光的独特景观。

 “中国板栗在河北,河北板栗在宽城”——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宽城板栗栽培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据传,康熙四十五年,康熙途经宽河城,正值板栗成熟,食后赞曰:“天下美味也”。时至今日,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80万亩,栗树26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树达10万余株,现存最老的板栗古树树龄逾700年,被誉为“中国板栗之王”。目前,板栗带来的经济收益占当地农业收入的80%以上。当地人将板栗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拜师、庆寿、婚嫁等重要时刻,都以栗子相赠,以示祝福。有关板栗的历史传说、民俗礼仪、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板栗文化。

“中国第二长城”——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涉县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峰林立,这里有21万亩旱作梯田,农林作物丰富多样,迸发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大地艺术,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涉县梯田建造历史悠久,据考证,从元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修建梯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社会安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修田造地数量较大。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梯田修建与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形成了系统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与系统密切相关的乡村礼仪、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及饮食文化等。比如每年数九给辛苦一年的驴过生日,有谚语云“打一千,骂一万,数九叫驴吃碗面”。深藏在太行深处的涉县旱作梯田,独具特色,几乎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北方深山区大规模梯田。

(本文中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