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来渝创业32载 从产销工业电气设备到卖电


来源:重庆晨报

在1984年来到重庆后,陈松枢和当时绝大部分在重庆创业的浙商一样,都是从贸易起家。在重庆,他开始也是走街串巷销售五金电器。短短几年之内,伴随着温州迅速崛起的工业电气产业,他的销售业务逐渐步入正轨。

原标题:来渝创业32载 从产销工业电气设备到卖电

重庆吉能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松枢

陈松枢1984年来到重庆,作为最早一批扎根重庆的浙商之一,他身上至今仍保留着诸多浙江人的“古典”印记:低调、持重,略显保守,对外谦逊有礼,对内定力十足。

尽管在重庆经商的时间很长,但在32年里,陈松枢足足做了20年销售商,待时机成熟之后,才办厂做实体。而在此后的十多年,当很多商人热衷于投身房地产、金融,或是急于跨入其他行业时,陈松枢仍埋头于他所熟悉的产业,深耕产业升级。

这一个月里,陈松枢很繁忙,因为公司已经进入重庆市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售电企业目录,所以要接受系统培训。尽管对未来的售电运营仍在盘算之中,但陈松枢认为这是他实现产业提升的一个重大机会。

不远千里来重庆创业已有32年

1960年,陈松枢出生在温州乐清。他当过兵,转业后回到温州,又做过老师,后来进入国企,但在国企干了几个月之后便毅然下海。

之所以不远千里到重庆,陈松枢说其实也很盲目,只是在部队时认识的一位领导是重庆人。

在1984年来到重庆后,陈松枢和当时绝大部分在重庆创业的浙商一样,都是从贸易起家。在重庆,他开始也是走街串巷销售五金电器。短短几年之内,伴随着温州迅速崛起的工业电气产业,他的销售业务逐渐步入正轨。

1991年,陈松枢的乐清老乡南存辉创办正泰公司,这无疑给陈松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平台,他也成为正泰最早的代理商之一。

足足准备20年才办厂做实体

1997年,重庆直辖,这是浙商涌入重庆进行投资创业的第二波高潮,而此时的陈松枢仍不紧不慢地做着自己的代理商生意。直到2004年,当他认为自己的资金、技术、市场已经全部到位后,才决定创办实体。

2004年,陈松枢熟悉的一批浙江老乡开始在重庆投资房地产,而他进入的仍是最为熟悉的工业电气领域。尽管是第一次办厂,但陈松枢为此已经足足准备了20年。20年沉淀下来的资金、技术、市场渠道迅速发力,让陈松枢在重庆的工业电气领域越做越好,产品从最初的高低开关柜到电力变压器系列产品以及电力安装。

用科研力量来促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陈松枢所在的工业电气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承受着行业利润不断下滑的压力。

面对市场的剧变,每个企业的应对招数都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开始控制规模,有的寻求向其他行业突围,而陈松枢却选择了一个看似更慢更笨的办法:一方面是与重庆的知名大学洽谈,商量双方进行战略合作,组建联合实验室,希望用新的技术平台支撑企业的转型。另一方面则紧盯国家电网下属的研究院,希望通过多种办法,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运营。

希望明年“卖电”降低用户成本

随着国家加快电力体制的改革,陈松枢又开始准备进入售电行业。

传统的电力行业,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火电、水电、风电等发电环节。第二个是由电网公司进行的传输。第三个是区域内进行配网和售电服务。在电力改革之前,基本都是央企在运营,而国家不断加快电力体制改革,重庆、广东成为了首批试点配售电改革的省市,改革的直接成果就是已有重庆的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售电行业。

目前重庆市发改委已经公布了两批共计24家售电公司,陈松枢创办的重庆嘉能售电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按照他的设想,拿到售电牌照后,明年将从电厂批发所需用电,可以直接给重庆的工业企业售电。一方面可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获取部分利润,而未来陈松枢更为看好的是供电领域进一步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人的一生要发现价值、控制风险

重庆晨报:我们以前所熟知的在重庆扎根的第一代温州商人大多是1987年来的,而你到重庆的时间比他们还要早。会不会有人说你的生意太保守?因为很多比你起步晚10年、20年的商人,企业规模、知名度都远远大过你。

陈松枢: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是1984年3月24日到的重庆,当时给自己提的要求是每一天都必须要有一点点收获。我记得谈下来的最小一笔生意是18元,而当时的成本是6元多,我还可以赚10元。

当时父母都反对我离开温州,我是借了300元才到重庆的,我不能失败。生意到底该怎么做,这和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我认为应该是资金、技术、市场都具备一定条件之后才能启动,我不习惯冒进。

重庆晨报:浙商的商业智慧一直都是渝商的榜样,但这两年以来,却不断爆出企业遭遇危机的消息。

陈松枢:我一直相信,人的欲望要与能力相匹配,如果各方面的资源都不到位,为什么要贪图做大呢?浙商有一个传统,生意哪里好做就往哪里走,基本上都是利益在驱动。但我理解这其实是一种粗放型的富裕,应该更加专注自己擅长的产业,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过去的保守或许是对的,起码把握得住风险。

现在一些企业出现了经营压力,我们还在拿地建厂。不用杠杆,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人的一生,一是发现价值,二是控制风险。

重庆晨报:这和浙江人的文化传统还是有关系。

陈松枢:我儿子是学建筑的,他在念博士,但现在做的却是互联网金融。我对他说,虽然我不熟悉这个行业,但我还是支持你,相信你的眼光。当然我们事先约定,只给他一定的资金及2年的时间。他做他的行业,我做我的行业,各走各的路,人是为价值而活着,没有价值,何来尊严?我相信他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内心的定力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重庆晨报:这个时候和大学、实验室合作,会不会耽搁转型的时间?

陈松枢:在浙商中,包括鲁冠球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我想是与浙江大学的科研实力息息相关的。重庆的一些重点大学在中国行业内的科研能力很强。当然,我们的合作也有一些创新。

请扫描

渝商会

微信公众号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