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国企,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国企履行社会责任调研

2016-12-26 12:08 凤凰国际智库 李伟男

凤凰国际智库特约研究员 李伟男

提到“贫困县”,你会想到什么?是露天厕所?还是希望小学?是颠簸崎岖的山路?还是大眼睛中流露对知识渴望却又无助的孩子?只有当亲自踏上贫困地区的土地,才会发现,真实的情况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甚至颠覆你的想象。

“贫困”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当然不会是电视和观众的距离。据《全国贫困县》2016年排名统计,中国有592个国家贫困县,是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事实上,贫困无处不在,而“扶贫”这一话题永远不会过时。

凤凰国际智库发布的《2016中国扶贫报告》发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中国减贫带来挑战。”扶贫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企业与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今年4月,凤凰网《宣战2020,中国扶贫•世界贡献》公益专项基金正式启动,率先吹响了“舆论扶贫”、“互联网扶贫”的冲锋号。而国企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也是我们长期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社会上一直对“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够不够”心存质疑。

在中国,谁是扶贫等社会公益的主导者?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究竟做了什么?国企真的在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却吝啬于服务民生吗?带着这些问题,2016年12月5日,凤凰国际智库记者深入青海玛多县、玛沁县及周边地区,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之旅。

在中国,究竟哪些企业承担了最多的社会责任?

2006年,《财富》杂志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将是商业环境发生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是重要而持久的全球管理趋势。过去普遍认为,战略、管理、绩效和利润才是评价企业最核心的标准,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不应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动物,而应承担起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2008年,《财富》杂志率先从世界500强中挑选CSR100强并设立了社会责任评价机制。而中国只有三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

如今,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何?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真实的数据可能会重塑你心目中关于国企的印象。2015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报告指出,连续5年来国有企业都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主力军。国企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最高,56.1分,央企社会责任发展指数67分,外资企业26分,民营企业23.3分。在扶贫领域,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6家国企结对帮扶了遍及21个省的246个贫困县,占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2%,成为中国扶贫攻坚战的主力军。

国企为何愿意始终奋斗在中国扶贫战场上?在中国,国企是国家的名片,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国有企业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是否能做到心系民生。如今,但凡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国企,都不好意思不提社会责任,有的甚至已经喊了十几年。然而,“社会责任”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各个企业之间落实的如何,存在着天差地别。真正想学好社会责任这门课,还需要货真价实、经得起考验的功夫。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做了什么,还要知道效果如何。

国企扶贫,是蜻蜓点水的功夫,还是痛下血本的坚守?

2016年,作为“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先锋,国家电网出海可谓“百战百胜”,境外投资实现了全部盈利。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位列第二,超过中国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央企。不过,无论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多么风光无限,都要面对一个现实——相比于海外项目动辄两位数的收益率,在国内的利润率却只有百分之几。海内外巨大的营业额差异不禁使人困惑。国家电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本在于国家电网公司在像青海这样的偏远农村牧区电网建设中长期的巨大投入。

坐落于中国西北高原上的青海省,屹立着华夏最美的雪山圣域,点缀着中国最辽阔的青海碧波。这里美景数不胜数,却唯独人口稀薄。当地人对记者表示,来青海旅游自然是好的,可是提到经济状况,却连连叹气。在青海,37个县中有16个是贫困县。坐在吉普车上,从西宁出发到任意一个州县几乎都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玛多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却只有15000人,像这样的县在青海还有很多,人口分散程度可想而知。

在调研中,国家电网青海公司果洛供电公司副经理兴奋的对记者说,最后三个县将在年底全部进驻大电网。在青海,无论是偏远的山间村落,还是几里地只有一户人家的草原,都有电网覆盖。然而其中所付出的人力、资源和金钱却很少有人注意。国家电网工作人员曾感慨“坊间都说我们是垄断企业。如果守住西宁城和周边地区,我们会有很好的赢利,可是周边广大的山区和牧区怎么办?”青海的偏远牧区,牧户之间的距离至少也有一公里,平均每户通电的费用最高达到10万元。

扶贫有很多种形式,经济的发展是最直接、根本的动力。流传于中国大江南北的“要致富先铺路”让人们意识到修路的重要性,电力同样如此。在青海的众多贫穷地区,国家电网承担的责任变得十分厚重。“只有通上了电,贫困地区才能发展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这是国家电网在扶贫之路上不变的信念。

“扶贫”与“环保”,一个小县城和它身后的国家大战略。

记者来到了青海果洛州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上,一个享有“千湖之县”美誉的村落。玛多县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住着朴实的藏族牧民,无论寒暑秋冬,常年与草场和牛羊相伴。20年前曾是人均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富庶之地”,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人间仙境。而如今,全县有一千多家贫困户,四千余人,成为了一处引人深思的“非典型”贫困之地。

经调查发现,玛多县曾因大力发展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70%的草场退化,草原沙地、湿地萎缩、鼠害猖獗、湖泊干涸,生态环境变得十分恶劣。牛羊数量骤减,村民收入缩水,一些牧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些事发生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是否很恐怖?2005年8月,国家启动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环境问题才终于被重视,玛多的生态环境才开始发生转变。然而玛多县的“贫困”帽子却一直戴到了今天。

玛多县的脱贫之路注定是独特而漫长的。如何在“扶贫”和“环保”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定点帮扶项目面前最迫切的问题。2011年起,国家电网每年拨出1000余万资金投入到玛多县的产业扶贫中,开启了“一揽子”帮扶计划。在建设领域,国家电网对玛多县做了电网改造和变电站升级更新;在产业领域,国家电网捐建了宾馆、学校、蔬菜大棚,在当地设立了产业扶贫中心;在民生领域,国家电网帮助当地的民族小学修建了校舍、设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卫生所。据了解,这笔资金正在逐年增加。

如何保证这笔资金真正落实到扶贫上?一方面,国家电网从2011年开始下派公司的部门主任处长干部,到玛多县挂职常务副县长或县长,深入了解对玛多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这种对接机制,规范扶贫援建工作的管理,同时考察资金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依托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地方供电企业的力量,与地方政府扶贫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对每一户的信息都进行及时的统计和更新,给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管理的统合支持。

“一揽子”扶贫计划究竟效果如何?记者看到,产业帮扶引导牧民们学习新的技能,发展新的产业,保障了最低生活需求,减少放牧的同时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电网积极辅助玛多县政府进行生态移民,为移民村提供资金支持。记者从玛多县的新源移民村了解到,牧民们从分散的草场上被集中在山下交通便利的地区,在医疗、教育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的同时,保护了草场,节约了国家电网的电力维护成本。

扶贫也要遵守市场规律——“光伏扶贫”的创意与风险

今年年初,在美国光伏发电公司“太阳能都市”获得内华达州补贴的两个月后,股神巴菲特以56亿美元买下了该州规模最大的电力公司。11月底,阿特斯阳光电力宣布位于日本山口县的24MW在日最大光伏电站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且收益稳定,再加上高额的国家补贴,各企业纷纷涌入到这个朝阳行业中,前景十分广阔。

在中国,光伏扶贫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2016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玛多县启动“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总投入9282万设立了规模10MW的定点扶贫光伏电站,今年5月份投入运行以后发电良好,预计到年底能够创造超过380万元的收益,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为什么选择光伏来扶贫?“一方面,青海在高原上,海拔高,光照还是很充足的。另一方面,我们作为电网公司也可以发挥自己在电力专业领域的优势”,“电力扶贫是电网的特色。”国家电网青海公司发展部主任李海峰认为。

“光伏电站收益高、效益好,每年能创造三四百万的经济效益”,当地光伏电站的运营负责人对此毫不避讳。国家电网驻玛多县挂职副县长张强对记者说,“我们原来的扶贫方式是直接给老百姓钱,是输血型的,但是现在通过这光伏扶贫这块变成了造血型的,光伏电站至少可以运营25年,是长期有效的扶贫方式。”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采用易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支持扶贫攻坚,玛多县扶贫光伏电站是首座,目前来看是成功的。但就整个青海而言,作为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规划和在建的还包括诸多村级扶贫光伏电站、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光伏电站过多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都将无条件的提供并网服务,保证全额消纳”,李海峰说。

从“发钱”到“造梦”,扶贫之路依然漫长

直接发钱能帮助穷人吗?人们往往会认为,如果直接发钱,穷人会迅速将这笔钱挥霍掉,而且还会对“发钱”产生一种理所应当式的依赖。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家克里斯• 布拉特曼对此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穷人哪怕是小偷和罪犯,多会考虑到将大部分的钱用来投资自己。事实上,穷人缺少的不是理性花钱的意识,而是教他们正确投资的引导。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才让多吉则认为,扶贫不仅需要发钱,还要造梦。

在青海,这场造梦之旅已经开启。国家电网将大电网系统铺进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寒之地,给玛多经济提供了造血的核心动力,“光伏扶贫”为玛多的贫困提供了一笔长期稳定、不可或缺的收入。“产业扶贫”为玛多县民提供了靠自身劳动脱贫的机会,在符合市场机制的同时为贫困户指出了一条生存之路。作为中国第一大央企,国家电网不仅有着海外“攻城略地”、强大的进取心,更有着扎根基层、浓烈深沉的责任感。如果将浩大的扶贫工程看成一颗参天大树,国家电网在青海的一个偏远的县城用5年的时间精心栽培,以电力为“水源”,以光伏为“养料”,在“产业”支架的引导下,静静等待这个贫困县真正成长壮大的一天。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从1996年提出全球减贫目标至今,中国的减贫成果不言而喻。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像国家电网这样的众多国企在中国贫困第一线几年如一日的坚守。然而,扶贫是场长期的攻坚战,还需要更多的民企参与其中。

责编:朱家浒 PN054

中国扶贫 世界贡献
凤凰网大型扶贫报道项目。

进入频道首页

凤凰网官方微信号

想看新闻热点、敏感事件、
独家分析?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宣战2020
  • 凤凰聚焦
  • 在人间
  • 暖新闻
  • 第一解读
  • 数闻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