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朝初年,牟姓人大量入川


来源:华西都市报

明清两朝初期,都出现过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不少外省牟姓人迁徙入川,使得四川的牟姓人口大为增加。在清朝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中,四川牟姓人口繁衍昌盛,奠定了现在四川再次成为牟姓第一大省的基础。明清两朝的牟姓进士一共有56人,四川(含重庆)有19人,其中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有5人,宜宾地区也有5人。

原标题:明朝初年,牟姓人大量入川

四川百家姓 我的姓氏 系列报道 牟姓5

明朝初年,牟姓人大量入川

牟墨林。

移民在四川新家园的生活(浮雕)。黄勇摄

宋明朝初期,山西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一部分,被分迁到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以后,有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牟姓人闯关东,播迁到东北三省。经宋元末期的战乱后,牟姓人口损失严重。明朝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牟姓人大约只有3.5万人。相比宋朝时的牟姓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接近1万人。在大姓中,减少1万人不算什么,但对本来人口数量就少的牟姓人来说,减少的这1万人,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因人口减少,牟姓在明朝时的姓氏人口排名中,跌出了前200名。山东取代四川,成为牟姓第一大省,人口有1.4万多人,其次是四川和浙江。四川牟姓人口剧减,与元末时的战乱是分不开的。

明清两朝初期,都出现过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不少外省牟姓人迁徙入川,使得四川的牟姓人口大为增加。在清朝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中,四川牟姓人口繁衍昌盛,奠定了现在四川再次成为牟姓第一大省的基础。明清两朝的牟姓进士一共有56人,四川(含重庆)有19人,其中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有5人,宜宾地区也有5人。

明朝初年

牟姓人入川建新家园

如今川东北一带的牟姓人,大多尊奉牟曰善为入川始祖。据牟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7年(1374),牟曰善和兄弟姐妹随同父亲牟融、母亲李氏,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举家西迁,经利川渡江,从万州入川。

走到东乡县(今宣汉县)王家乡,一家人埋锅造饭时,发现一个红匣子,里面有珍珠等财物。大家认为这是天意,遂定居下来,并把当地命名为红匣岭(今红豆岭)。

过了一段时间后,牟融想回老家去。牟曰善不想回去,牟融就带着其他儿子离去,但没有成功,最终落业在万州开县。

牟曰善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牟翔在永乐年间迁到与王家乡接壤的大成镇,二儿子牟翼留在王家乡。牟翔、牟翼共有9个儿子21个孙子,后世继续繁衍,人口急剧增加。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牟曰善的后裔或躲兵燹,或避苛捐,或逃灾荒,或游宦为官,或商贾迁徙等,遍布达州境内各地和巴中、城口、陕西部分地区。如今,牟曰善的后世子孙已繁衍到25代,人口超过4万。

据苍溪县鸳溪镇七宝山《牟氏宗祠碑叙》中记载,这支牟姓人的始祖叫牟守静。洪武24年(1391),牟守静奉令从合江县到川东北一带巡视,住在今苍溪县永宁镇境内一个叫施添驿的驿站。现今这个驿站遗址尚存,遍地瓦砾,残垣断墙,古木参天。

后来,牟守静没有返回合江,而是落业在距施添驿6里路的鸳溪镇七宝山下。牟守静死后,葬在七宝山(又名龙头山、老坟山),如今祠阁碑文都还在。牟守静的后裔,遍布苍溪县境内的30多个村社。

洪武年间,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人牟耀龙入川,死后葬在宜宾县梁红沟。牟耀龙有8个儿子,分别繁衍为一大房人,其中重庆、巴县一房,合江一房,贵州仁怀、石甲子一房,南溪一房,乐山一房,宜宾一房。

富顺有两房人,即牟万章、牟万爵。牟万章、牟万爵以捕鱼为生,落业在富顺西路太源井、老挖滩,子孙在富顺县东路盘龙寺、苟家冲、茨藜坎、牟家湾等地繁衍生息。

永乐14年(1416),曾在西安为官的牟尚哲入川,住在南充牟家坝。牟尚哲有9个儿子(《牟氏族谱·回祖裔志夔支系》收录的《牟尚哲晚年怀记》中说是八子),繁衍为九大房:长房在南充,二房在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牟家山,三房在泸州牟家坪,四房在宜宾县,五房在富顺,六房在洪雅,七房在今重庆市万州区,八房在梓潼,九房在苍溪。

明末,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牟弘道(字懋修),与两个弟弟牟弘喜、牟弘余入川住在射洪县。牟弘喜、牟弘余在张献忠入川后死亡,牟弘道逃到盐亭县谷村沟(现名牟家沟)。

定居下来后,牟弘道以农为业。牟弘道有牟昌文、牟昌龄、牟昌茂3个儿子,繁衍成三大房人、13支系,后裔散居在盐亭、蓬溪、射洪、三台、中江等地。

四川牟姓

牟俸牟志夔较有名气

整个明清时期,四川牟姓人相对沉寂,无论在哪方面的名人都比较少。在科举上的进士,巴县人牟俸、南溪县的牟志夔值得一说。

明朝景泰年间,牟俸考中进士,当上监察御史。成化8年(1472),牟俸以左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山东。在山东,牟俸正好碰上岁祲。岁祲是一种迷信说法,指一年到头妖气弥漫,应该是闹灾荒的意思。

牟俸对此高度重视,紧急向朝廷打报告,要求把济南仓储的粮食减价向市场出售,又叫临清关税收米麦赈灾,朝廷都同意了。

尽管如此,因受灾人数太多,仍有大量老百姓外出逃荒。牟俸又请求附近地区妥善安置灾民,并请求江南富庶地区向山东伸出援手。下半年气候渐冷,他又请求向灾民发放布棉。

在赈灾中,因为救灾如救火,牟俸有时来不及向朝廷打报告,擅自做主截留漕粮、让大户人家捐纳粮食、挪用公款买粮等,然后再向朝廷如实汇报。朝廷都表示理解,对他不予追究。牟俸在山东5年的任上,救活了无数灾民。

成化13年(1477),牟俸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苏州一带。牟俸深知江南的土豪们一向巧取豪夺,想对这股歪风邪气进行打压,一方面“禁索私租”,另一方面劝土豪们大量捐纳粮食以备灾荒,使得土豪们“怨谤纷然”。

在山东期间,牟俸与布政使陈钺产生了矛盾。牟俸调走后,陈钺向当时掌权的宦官汪直打小报告。成化14年(1478),牟俸因事回到京城,汪直把牟俸打入诏狱(锦衣卫专设的监狱)。半年后,牟俸被谪戍湖广。第二年,牟俸死在戍所。

牟志夔,字凤衢,原籍湖北公安县。《牟氏族谱·回祖裔志夔支系》中说,牟志夔“童年有大志,明礼成好学”,万历32年(1604)考中进士。历任吏部侍郎、都察院都御史等。牟志夔曾为南溪城西的桂溪桥撰写《桂溪桥碑记》。

栖霞牟氏

营造著名的牟家庄园

明清时,全国牟氏中,最有名的是山东栖霞牟氏和湖北利川牟氏。

山东栖霞市的牟氏大体上分为两大族群:铁口牟和名宦牟。所谓铁口牟,是栖霞市铁口镇的牟氏,尊奉元朝海运将军牟全为始祖。牟全是栖霞市铁口镇人,元朝至元年间,出任武略将军、水军都督。

当时,东方沿海地带多次遭到倭寇骚扰,导致民不聊生。元朝廷命令牟全率领舰队征伐。牟全带着战舰,开创水道,3次东征,屡建奇功,有力地打击了倭寇。回国后,牟全在河北桃花店被刺身亡。

元朝廷御葬牟全在铁口镇观音山下,并建祠堂纪念。至今祠堂仍在,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牟全的后人,如今分布在铁口镇的10多个村子里。

所谓名宦牟,据说是“李改牟”的后裔。李八真的大儿子李原诚改姓牟后,有牟长庚、牟长春、牟长年3个儿子,牟长庚有牟福、牟敬两个儿子。牟敬在明朝洪武3年(1370)出任栖霞县主簿(相当于是副县长),任期满后,因患病不能回到湖北,定居在栖霞蛇窝泊镇南榆疃村,成为栖霞名宦牟的始祖。

名宦牟繁衍昌盛,人口大大超过铁口牟,族人如今分布在栖霞市120多个村子里。而且,名宦牟出了10名进士,29名举人,7名京官,3名州官,61名县官。

到了清朝,牟敬的第14世孙牟墨林,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地主。他和他的后裔营建的牟家庄园,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电视连续剧《牟氏庄园》,就是以牟家庄园的兴衰为故事主线。

牟墨林,字松野,据说他长得有些黑,名字中又带“墨”字,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牟二黑子”。牟墨林的父亲牟綧,生长在一个小地主家庭里,兄弟5人,分家时得到了60亩土地,算是一个相对富裕的自耕农。

牟綧一方面勤勤恳恳地耕种发家致富,一方面让独生儿子牟墨林去读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牟綧把60亩土地发展到了1000亩,为牟墨林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

牟墨林读书也厉害,成为了太学生。嘉庆16年(1811),牟墨林继承父业。牟墨林有文化,而且精于谋略,善于经营,他利用各种方式得到了当地几个百亩以上地主的土地。

道光16年(1836)前,栖霞连续3年大灾。特别是当年春,不但饿殍遍地,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局面。牟墨林家积存的粮食全部无偿地赈了灾,官仓也无粮可赈了。饥民们为了活命,由乡绅出面,请求牟墨林漂洋过海到关东贩运救命粮。

到关东贩粮,需要经过3次装运,一是到产粮地采购粮食运到海港码头,二是装船过海再运到登州海港,三是雇佣骡子与脚夫从登州港运回栖霞。陆地上倒没有危险,海运的危险系数就很大了。

牟墨林没有退缩,答应贩粮,但条件是,他把粮食运回来后,饥民们得用土地来换,一斗粮换一亩地。为了活命,饥民们同意了。牟墨林在灾民中组织了一个运粮班子,立即行动。

粮食买回来了,大量饥民涌来要求换粮,并把此前说好的“一斗粮换一亩地”哄抬到“一升粮换一亩地”。牟墨林同意了,此举不但拯救了大量饥民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田产暴增。据说,到牟墨林临终时,他已拥有3000多公顷土地。

牟墨林家业鼎盛时,账房先生就有60多人,雇员140多人。同时,他还广交官府,新官到任、官员卸任,逢年节、遇喜庆,都有款待。

牟墨林性情缄默,乐善好施,生平穿着朴素,吃喝节俭,常年背着粪篓巡视田野,查看庄稼,终生保持着农民的本色。牟墨林的子孙在家风熏陶下,也是着力经营。

到“民国”初期,牟氏家族土地达4000公顷,山岚8000公顷,房产5500多间,成就了牟氏庄园。牟家连富了10代,长达356年,是中国寿命最长的大财主家族。

清朝中期,栖霞的牟氏还出了一个著名的数学家牟庭,原名廷相,字陌人,号默人。牟庭7岁时与哥哥牟贞相在家塾读书,19岁时成为贡生,当时山东学使赵鹿泉称他是“山左第一秀才”。

牟庭39岁前开始注解《尚书》,曾任观城县训导,后来以病辞官。牟庭与牟应震、牟昌裕并称为“栖霞三牟”。道光12年(1832),牟庭去世。生前著有《周公年表》《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诗切》《改定崔氏易林》《同文尚书》等。

另外,在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的牟氏家族中,从乾隆到咸丰不到100年里,出了5个进士(4个文进士、1个武进士),其中牟犉儒、牟颖儒两兄弟一起考中文进士,5年后,他们的大哥牟安儒也考中了文进士。

利川牟氏

出了130多个将军

再说说湖北利川牟氏。利川在元朝和明朝,都由四川夔州府管辖。清朝改土归流后的雍正13年(1735),利川单独设县,归湖广施州卫管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利川牟氏在古代也曾是四川人。

据利川牟氏族谱记载,利川牟氏始迁祖叫牟茂。牟茂祖籍南京上元县五枫村,原籍湖北荆州公安县。元朝至正2年(1342),牟茂从荆州下百里赤安反马乡,过荆州虎渡口,经恩施柳州城,越石板岭,在清江县(今利川市)都亭乡李子坳高穴口、大木杠等地谋生。

牟茂身材高大,为人正直,武艺高强,秉性质朴,品行高尚,常常为人打抱不平。

一次,当地的田土司派出数十个家丁,把李子坳附近的向家坝向家的闺女抢走。牟茂闻讯后,孤身一人打败田土司的家丁,夺回被抢的向家闺女,声震当地。后来,牟茂被向家招为女婿。

至正11年(1351),清江县与石柱县接界的剑南(后改为建南)、临溪、枫木、黄水一带少数民族造反,夔州府派施州卫镇边万户总管征讨,但征讨不力。遂改派时任忠孝军民安抚司都亭里里役的牟茂带人征讨。牟茂连连立功,被授予柳州城宣慰使职务。

至正17年(1357),明玉珍占据四川后,攻占施州,牟茂归顺明玉珍。明玉珍任命牟茂为剑南长官,仍管辖剑南、临溪、黄水、枫木、石柱一带。

后来,牟茂出任援边宣慰使,驻守石官峒。明洪武4年(1371),明玉珍的儿子明昇归顺明朝,随明昇归顺的牟茂,被朝廷封为荣禄大夫,向氏夫人被诰封为正一品夫人。

牟茂有牟仲泰、牟继兴、牟继旺、牟高凤、牟九凤、牟翔凤、牟碧凤、牟义凤9个儿子。洪武初年,牟继旺迁徙到万州白羊石龙乡下元坝,生子牟万凤、牟联凤、牟捷凤、牟登凤、牟提凤,万州牟氏奉牟茂为始祖。

开县淘溪河牟氏族谱记载,牟茂的三哥牟魁定居在四川。牟魁的后人落业在开县淘溪河,其中一部分后来迁居到宣汉和达州。

据不完全统计,牟茂的后裔如今有十六七万人,牟茂的后裔以利川、万州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

尚武,是利川牟氏的传统。利川牟氏16代人,在元、明、清3朝出了130多个将军,可谓是将军世家。利川牟氏的将军们,习惯山地作战,性情彪悍,主要在四川、贵州驻扎。

清乾隆34年(1769),利川牟氏在利川东城下坝村大木杠重建牟茂陵墓,墓前竖有74块石碑,其中72块石碑上刻有牟茂在明清时的后裔72名将军的名字和职务。牟家坟实际上是一个占两亩多的全国罕见的将军碑林,可惜1958年被毁。

明末时,利川牟氏军职最高的是凤卫侯牟文绶。牟文绶,字章甫,是牟茂二哥牟盛的后裔。牟文绶曾带兵攻打孔有德,驻守登州,收复凤阳、重庆,转战贵州等地。高丽国国王登基,祟祯帝叫牟文绶带兵出使高丽。

崇祯10年(1637),牟文绶升任总兵,第二年又被提拔为凤泗总兵右都督府右都督,驻守明朝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崇祯15年(1642),牟文绶被封为荣禄大夫。

李自成义军进京,明朝瓦解,牟文绶跟随桂王朱由榔,意图光复明朝,被封为凤卫侯,也就是保卫朱家天子在凤阳陵寝的侯爷。

此后,牟文绶回到利川老家居住,组织地方武装抗清。顺治10年(1653),牟文绶去世,享年59岁。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绘图李潇雪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