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引“金融活水”浇灌“普惠之花”


来源:福建日报

“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涉及部门多,需要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产品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今年9月13日,福建银监局在北京召开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福建银监局局长赵杰表示,近年来福建银监局引导银行业机构增加薄弱领域的金融供给,汇聚合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引“金融活水”浇灌“普惠之花”,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成效。

原标题:引“金融活水”浇灌“普惠之花”

建瓯联社普惠金融服务车走村入户。

建瓯联社普惠金融服务车走村入户。

“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涉及部门多,需要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产品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今年9月13日,福建银监局在北京召开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福建银监局局长赵杰表示,近年来福建银监局引导银行业机构增加薄弱领域的金融供给,汇聚合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引“金融活水”浇灌“普惠之花”,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成效。

来自福建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末,福建涉农贷款占比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农户贷款连续7年实现“两个不低于”;至8月末,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项贷款1505.9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5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信用建档率达99.3%;贫困户贷款增速高出同期农户贷款160个百分点;最近3年小微贷款年均增速11.2%,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实践路径一:重心下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霞浦县溪南镇,距霞浦县城23公里,山路崎岖。溪南镇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个养殖重镇,但金融资源短缺。当地的养殖户办理一笔银行业务至少要往返城乡两次,仅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就要数个小时。

这使当地1万多户养殖户扩大生产常受制于资金,养殖生产难以有“大动作”。去年,邮储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通过“邮银”合作在邮政代理网点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推行小额贷款,满足当地养殖户资金需求。没想到这一联手,就创造出了新的模式——“霞浦溪南”模式。据了解,自去年9月试点至今年5月,霞浦县邮银通过“霞浦溪南”模式,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300多笔、金额超过1亿元。

今年年初,福建银监局印发了《福建银行业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行动纲领》,引导辖区银行业机构优化布局,下沉重心,设立各类特色支行、事业部等方式,延伸服务半径。邮储银行的“霞浦溪南”模式就是银行业机构下沉重心的创新代表。

事实上,“下沉”的不仅是机构,还有人。自2010年起,福建银监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出“银团合作”模式,整合金融机构资源优势和共青团组织优势,前后5批遴选283名银行业优秀青年干部,分赴全省89个地方团组织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务,送金融干部、金融政策、金融知识到县域基层、到青年身边,走出了一条服务青年、推动团建的新路子。

随之,一系列新产品、新举措、新模式在田间地头“开花”:省联社、邮储银行与团省委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大力推进扶持青年创业“百千万”工程,加大对创业青年的信贷支持和贴息补助;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多家涉农机构试点推出“银团合作”专属金融产品——“银团合作”青创联名卡;在金融团工委体系下设青年创业金融服务办公室,初步形成了“县有服务办、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队、户有服务员”的“四服务模式”。

银行业机构服务重心下沉,薄弱地区、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则“浮出水面”,普惠金融的供需矛盾则得到了调节,这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实践路径二:精准扶贫提升金融服务的契合度

截至今年8月末,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项贷款1505.9亿元,同比增长11%;贫困人口信用建档率达99.3%;贫困户贷款增速高出同期农户贷款增速160个百分点。这如何做到?

在“全国扶贫第一村”——屏南县赤溪村,畲族群众钟而钊利用农信社的普惠金融卡,顺利地拿到了5万元低息贷款,用于改造3亩柚子园。去年他家的红心蜜柚产量达5000多公斤,收入超3万元。

手续繁、担保难、时间短,是农户贷款的三个障碍。福鼎农信社不断从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契合度,为当地农户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

例如,通过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资金实施“益农宝”工程,真正实现“手续简单、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贷、按天计息”;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合作,建立300多户农户信用档案,农民凭人品、信用等无形资产也可申请贷款;立足农村“山、海、房、地”等环境和资源特点,创新推出农房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推动了农民富起来,如今赤溪村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近1.2万元,早已成为一个致富村、幸福村。

利用金融力量,“贷”动赤溪村致富,是近年来我省银行业机构金融精准扶贫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福建银监局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行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契合度。如开展贫困人口信用建档,明确扶贫信贷投放重点;创新一系列产品,推出“担保金·扶贫贷”“惠农宝·扶贫贷”等产品,满足扶贫资金需求;搭建金融扶贫工作信息发布平台,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金融扶贫行动,福建银行业不仅打造了“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脱贫样板,还创新了“脱贫率接近70%,信贷规模增长2.59倍”扶贫光泽模式。金融已成为福建扶贫的重要力量。

实践路径三:拓宽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在福州三木花园小区,张女士为自己的爱车办理了光大银行的ETC闽通卡,提升了高速出行的效率;李先生获得了10万元的消费贷款,满足了购房后的资金使用需求;王大伯通过社区普惠金融学校,了解了防诈骗知识……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践上,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通过打造“公益化、服务型”的社区银行品牌形象,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非金融”金融服务,使金融服务变得“唾手可得”。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山海等普惠金融服务差距,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福建银行业大力实施“便捷普惠、阳光普惠、创新普惠、民生普惠、教育普惠“五大行动”,重点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和范围,截至今年9月,福建辖区共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2.15万个,升级普惠金融服务站2559个,设立“普惠金融学校”25所,实现县域目标农户建档、信用评级、阳光信贷、乡镇网点、电子机具、建制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六个全覆盖”。

此外,为了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覆盖率、申贷获得率,邮储银行、海峡银行等各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涉农支行、小微支行、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服务实效,重点加大小微、涉农等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小微方面侧重创新信用贷款,以及动产、权利等质押贷款,推广无还本续贷产品、“助保贷”、“税易贷”等。涉农方面突出扩大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研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房财产权抵押、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产品。

(长飞 晨晖)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