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鄱阳湖水利枢纽有三大作用无可替代


来源:澎湃新闻网

“如果单从解决滨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来说,可以通过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设施来解决。但鄱阳湖水利枢纽枯水期抬高水位,应对江湖关系变化作用、生态作用、改善湖区通航的作用无可替代。”胡春宏说。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鄱阳湖水利枢纽有三大作用无可替代

“从水资源量来看,鄱阳湖不缺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泥沙中心副主任胡春宏解释,“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每年的9-10月份湖泊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长,现有设施取不上水。”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开始,胡春宏陆续参加了多次鄱阳湖工程的技术研讨会。今年6月份,胡春宏再次跟随中科院项目组下湖实地调研,对湖情、气候、枯水、建闸、江豚、湿地、候鸟情况及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基地、鄱阳湖水利枢纽闸址等进行了实地察看。

针对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争议,11月6日,胡春宏在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函中提出观点:“采砂不是造成目前鄱阳湖9-10月份水位消落过快,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对于主要原因,胡春宏分析,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加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每年9-10月份水位消落过快,9-10月份长江干流水位降低,对鄱阳湖出流顶托作用减弱,鄱阳湖出流加快,提前进入枯水期。

“如果单从解决滨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来说,可以通过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设施来解决。但鄱阳湖水利枢纽枯水期抬高水位,应对江湖关系变化作用、生态作用、改善湖区通航的作用无可替代。”胡春宏说。

工程到底“建与不建”,胡春宏总结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定位“调枯不控洪、建坝改建闸”是合理的,目前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运行调度方案,多听取生态、环境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解决,鄱阳湖工程部分作用无可替代

澎湃新闻:从科研层面看,鄱阳湖的水资源面临一个什么现状?

胡春宏:鄱阳湖多年平均出湖水量约1485亿m³,从水资源量来看,鄱阳湖不缺水。

鄱阳湖的滨湖区农村分散性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但城镇集中供水和农田灌溉还是以地表水为主,供水量、供水保证程度取决于湖泊水位的高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每年的9-10月份湖泊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长,现有设施取不上水。

根据分析,到2030水平年,鄱阳湖环湖农田缺水约4亿m³,其中9-10月份缺水约占全年缺水的56%。

澎湃新闻:鄱阳湖区哪些乡镇村庄枯水期缺水了,占整个湖区乡镇村庄的比例有多少?

胡春宏:据统计,鄱阳湖周围受湖泊水位降低影响显著的农田灌溉面积有310万亩。2007年湖水位偏低,鄱阳湖周边南昌、鄱阳、余干、万年县以及鄱阳湖环湖区6个区县约有26万人取水困难。2009年8月15日起,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到10月10日,湖区水位累计下降约7m,当年湖区受灾面积约119万亩,还造成几十万人的临时引水困难。

澎湃新闻:九三学社发文公开表示,由于湖区农田和居民数量有限,完全可以采取其他办法解决。水位降低对灌溉影响主要是提灌站取水条件,而鄱阳湖地区夏天之外只有春灌需求,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设施完全可以得到很好解决。且鄱阳湖周边主要是沉积地貌环境,地下水丰富而且水质普遍优于地表水,安全的居民饮水最好通过打井等措施解决。您觉得是否合适?

胡春宏:鄱阳湖水利枢纽是一个综合枢纽,其作用包括:应对江湖关系演变、修复和保护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缓解滨湖区季节性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湖区通航条件等等。

如果单从解决滨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来说,可以通过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设施来解决。但鄱阳湖水利枢纽枯水期抬高水位,应对江湖关系变化作用、生态作用、改善湖区通航的作用无可替代。

采砂不是造成鄱阳湖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闻:有人认为,鄱阳湖采砂扩大了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从而加快湖水注入长江速率,这是引起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您怎么看?

胡春宏:鄱阳湖采砂对鄱阳湖的年内日最低水位、年内月平均最低水位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造成目前鄱阳湖9-10月份水位消落过快,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近十几年来受长江流域来水整体情势、江湖关系演变、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每年9-10月份水位消落过快,9-10月份长江干流水位降低,对鄱阳湖出流顶托作用减弱,鄱阳湖出流加快,提前进入枯水期。

2008-2012年与1999-2002年相比,鄱阳湖8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水位消落深度增加了3.6m,枯水期(星子站水位低于10m)延长了56天,年内日最低水位平均值、月最低水位平均值降低了约1.0m。

实测资料统计,1998-2010年鄱阳湖入江水道段的总容积扩大量为3.41亿m³。根据我们计算,近年来入江水道冲刷是其容积扩大的主要原因,贡献率约为2/3,挖沙贡献率约占1/3。

澎湃新闻:挖砂作业对鄱阳湖水质有哪些影响?对于鄱阳湖生态和资源又有什么影响?

胡春宏:采砂对水质的影响。一是造成局部范围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水体的感观;二是破坏了湖泊底泥,加快了吸附在底泥的重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的释放,影响水质;三是采砂船、运砂船含油污水的排放,也直接对水质造成影响。

采砂对生态的影响。鄱阳湖入江水道是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点,草洲为鱼类天然的产卵和摄食场所,而这一带又是重要的采砂区,采砂严重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影响鱼类的产卵繁殖。浑浊的水体也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浮游生物的生产量。泥滩和草洲是经过长年累月形成的,也是越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采砂也直接破坏了泥滩和草洲,影响越冬候鸟的栖息环境。

“鄱阳湖工程对下游水资源影开发利用影响不大”

澎湃新闻:有专家称,鄱阳湖水利枢纽汛后拦水,总体上会加剧下游业已严重的枯水期提前的趋势,对长江下游和河口水资源不利。这种质疑是否合理?

胡春宏:鄱阳湖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在每年9月1日-15日,该阶段天然情况下大通站平均流量约40200m³/s,鄱阳湖出流仅占大通来水的9.4%,鄱阳湖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多年平均拦蓄流量1310m³/s,仅占大通流量的3%,对下游水资源影开发利用影响不大。

长江上游水库蓄水期的9月15日-10月31日,鄱阳湖水利枢纽闸前水位从17.5m(吴淞高程)降低至14.5m,多年平均鄱阳湖出流与天然情况相差变化不大。

正是基于对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考虑,我们优化了调度方案,建议10月末控制水位从最初确定的16m降低至14.5m。

澎湃新闻:三峡大坝建成后,泥沙沉积在库区,清水下泄,造成中下游河道下切严重,崩岸问题显著。鄱阳湖枢纽工程一旦建成后,会不会也出现这种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胡春宏:天然情况下,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宜昌以上。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水流含沙量锐减,造成中下游河道下切、局部崩岸等问题。

鄱阳湖可以看成长江干流的一个支流,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只有994万吨,仅占大通站同期输沙量的2~3%。

根据我们计算,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运行10年、20年、30年与现状无枢纽情景相比,鄱阳湖年平均出湖沙量减少约100万吨,仅占大通站同期输沙量的0.3%。所以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不会像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运用后那样造成下游河道的冲刷加剧。

“多听听生态、环境专家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优化运行调度方案”

澎湃新闻:您曾提出鄱阳湖建闸的论证中,要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建闸之后会对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胡春宏: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后,若枯水期水位过高,将淹没大面积草洲和泥滩,挺水植被的生长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越冬候鸟的栖息地和食物源将受到影响。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湖区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水位抬高、流速变缓,五河尾闾和河汊等局部区域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加。

澎湃新闻:蓄水后,不同水位调度分别会淹没多少候鸟栖息的洲滩?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占总洲滩的多少?

胡春宏:鄱阳湖中有大型蝶型湖泊102个,总面积约816 km²,约占鄱阳湖总面积的22%。高水位时,蝶型湖泊与大湖连成一片,当星子站水位低于14m时,几乎与主湖区水体分离。

天然情况下,浅碟形湖泊水情动态变化特征符合越冬候鸟的迁徙规律,加上湖内及其洲滩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越冬候鸟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成为越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和觅食场。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按天然的水文节律控制湖泊水位,不会对越冬候鸟造成影响;若枯水期星子站水位高于14m,水域面积迅速扩大,洲滩上浅碟形内湖和低滩部分莎草植物群系大部分面积别淹没,蚌湖的1/3、大汊湖的1/2等都将被水淹没,候鸟越冬生境多样性受到影响;当星子水位高于16m,鄱阳湖90%以上的面积为水域,低滩地、高滩地和杂草群系几乎全被淹没。

澎湃新闻: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或者风险?

胡春宏:“建坝改建闸”是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形式的基本定位,“调枯不控洪”是鄱阳湖水利枢纽运行调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一个全闸工程,且工程建成后4-8月闸门全开敞泄、江湖连通,不影响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格局,不会向大坝那样完全阻断河流的连通性。

闸控期,通过闸控,维持湖区水位按自然的多年平均水位消落,并适当抬高最枯水期水位,有利于泥滩、草洲的渐次出露,塑造适宜的湿地景观格局,为越冬候鸟提供丰富的越冬生境和食物源。

总的来看,鄱阳湖水利枢纽定位“调枯不控洪、建坝改建闸”是合理的,要多听听生态、环境专家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优化运行调度方案。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