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为情自杀背后的文化困境

在满足社会秩序正义的语境下,让每一个价值分歧者都有自己认同的美好明天,所有人的明天才不会掉进生命最黑暗的泥潭。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一种恐惧症,就是很害怕看到关于媒体人自杀的新闻。因为每次看到,都有锥心之痛。很遗憾,这两天又遇着了。

11月27日凌晨1时许,媒体女记者段丹峰,在朋友圈和微博发布男朋友婚前劈腿的消息,表露出轻生念头。随后,段丹峰在合肥一处住宅楼从11层坠下身亡。经警方初步认定,段丹峰系自杀。

这一次不是因为以往那种工作压力与心理抑郁,而是因为爱情。很多媒体报道的标题就叫《女记者因未婚夫劈腿跳楼身亡对方坚称两人已分手》。

我想表达自己的悲伤,还有对逝者的悲悯,以及对其家人的安慰,但我写出来很苍白。这一刻,我完全表达无能,写不出内心的锐痛感觉。段丹峰,一路走好!对不起,我的词穷,让我羞为写字人。更对不起的是,逝者为大,我却以此为由头来表达观点。

一个记者为情自杀,痛感还在于,它让我看到一个失去文化宽容的社会注定滋生太多悲剧,一个不能给予他人自由的世界注定充满生命缠斗。导致这种情况的恰是因为现实充满太多的道德捆绑与价值偏执,而文化传播没能有效祛除这样的心灵流毒。

媒体人本身也没有走出这样的文化困境,这很可悲。对段丹峰自杀事件,很多媒体都把猜测当成真实,把道德谩骂当成维护正义的手段,内容并没有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价值判断也没有建立在理性的姿态之上。总之,人们在偏离真实、契约、法律、文明这些价值元素,仅仅停留在悲悯同情与道德攻击的层面。

段丹峰在遗言中说,那个叫潘奥的男人短短几天变得太快,没有给她留有缓冲的余地;而潘奥则强调他和丹丹已经分手,房子是自己出资购买,也是自己装修,并不是为结婚准备的婚房;段丹峰大学同学张旭说,“是渣男步步紧逼,做得太过分。”这三人的表达指向,一个情爱纠葛,一个是法律权利,一个是道德判断。旁观者也多根据这些话语,在自己的文化框架内自说自话。

让感情的归感情,让道德的归道德,让法律的归法律。不管你认不认同,结果就是这样。比如,未婚男女双方从法律上讲有各自选择伴侣的自由。女方自杀虽因男方移情别恋,但男方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同情不能挽救生命,痛骂渣男甚至略显庸俗,法律又不是万能的。由此,也更彰显在价值分歧之下,文化宽容有多么重要。

一个好的社会,不要过多用道德捆绑人,不要过度用制度羞辱人。道德很重要,但全社会都要明白道德最好先用来律己;制度很重要,但先有人,后有制度,制度未必都能跟上时代需要。婚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必须放在一个好的社会语境下来看待和对待。一个好的社会,我认为,就是一个注重自我实现与给予他人自由的社会,就是一个讲究文化开放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就是一个理性和知性主导社会主流话语的社会。

作为记者,作为文化工作者,我想这样阐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应该拥有积极自由,来实现自我价值;应该给予他人自由,让人可以在分歧境遇下共生;应该懂得“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理性平和待人处世。如果你觉得我说的都是大道理,那我具象点,更加直白地说,我选择伴侣,不会接受那种时时监控对方手机的女人,不会认同那种一时不接电话就不停追查盘问的女人,更不会选择那种轻易就以“渣男”“无耻”之类道德词汇对待别人的女人。

我相信,在满足社会秩序正义的语境下,让每一个价值分歧者都有自己认同的美好明天,所有人的明天才不会掉进生命最黑暗的泥潭。

作者

单士兵

单士兵

《重庆时报》副主编、评论部主任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围观首富的一天,别中了鸡汤的毒

对围观的吃瓜群众而言,不妨多一点“难道他忙的时候大家都不能闲着,他有钱就什么都要向他看齐”?的反鸡汤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