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工匠|张爱玲故居暗管管龄76岁,他用小发明通入光纤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但是,他凭着工匠精神学习、思考、创新、实践,经历19年一线工作的磨砺,当选首批“上海工匠”。这名37岁的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技师认为,工匠精神是纯粹的、坚韧的、智慧的、极致的、利他的。拥有它的人会将职业视为一生的事业,从自己做起,将简单重复的事用心做好,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更注重充满乐趣的过程。

原标题:上海工匠|张爱玲故居暗管管龄76岁,他用小发明通入光纤

“上海工匠”称号获得者徐珺:“暗管入户”难度大, “四小工具” 解决大问题。编辑 廉秀宇(02:09)

作为一名线务员,徐珺经历了电话、窄带、宽带、光纤,每一次技术变迁都让他掌握的技能“归零”。

但是,他凭着工匠精神学习、思考、创新、实践,经历19年一线工作的磨砺,当选首批“上海工匠”。这名37岁的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技师认为,工匠精神是纯粹的、坚韧的、智慧的、极致的、利他的。拥有它的人会将职业视为一生的事业,从自己做起,将简单重复的事用心做好,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更注重充满乐趣的过程。

十几年前作业时踩空,缝针伤疤至今可见

“嫁女不嫁线务员!”这是通讯行业内的一句老话。

19年前,徐珺从技校毕业,成为一名线务员。在当时的上海,各种违章建筑把狭小的弄堂填得满满当当。为了给用户做电话安装和维护,徐珺要爬上电线杆,顺着混乱的线路寻找线路箱。线路箱常常被遮挡在违章建筑里,他便只好踩在违章建筑顶层的石棉瓦上作业。

有一次,屋顶石棉瓦装订不牢,徐珺一脚踩空,情急之下,他右手下意识地抓住旁边的广告牌,手指被广告牌上的铁皮划破,露出骨头,鲜血直流。至今,徐珺的手上还能看出当年缝针后留下的疤痕。

“虽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有时会有危险,但也有很多趣事。我在工作中也能遇到各种小动物寄居在各类设备中,老鼠、小鸟、蜘蛛、蟑螂、马蜂等等,甚至是盘踞在线路箱里的小蛇。”徐珺说,这些小动物会对线缆及线务员构成威胁,例如大蟑螂能啃食光纤,马蜂会蛰人,蚂蚁喜欢攻占光分箱。这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被徐珺记录在自己的微博里,或是自己运营的名为“线务员之家”的网站中,这也是中国首个专注于通信线务技术的网站。

徐珺不仅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干一行厌一行丢一行”,而且还得了不轻的“职业病”——他出差或旅行时看的不是风景,而是当地的线缆状况;朋友出国问他要带什么,他只求专业书籍和当地的线缆照片;闲下来的时候,他总喜欢骑着电瓶车,走街串巷寻找需要改造且难度较大的线缆,给自己出难题。

“18岁技校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通信线务员工作至今。虽然我的工作看似简单枯燥,但我却十分热爱它。”徐珺认为,自己的工作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他能寻求到一种纯粹的乐趣。

徐珺工作照

创新发明“暗管入户”四件小工具

在工匠生涯里,“暗管入户”是徐珺的拿手绝活。

很多居民家庭装修一新,不希望因为光纤入户而在墙上打洞钻孔、排放明线,而要做到“暗管入户”,不仅费工费时,对线务员的技术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徐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暗管入户”工程:老式楼房一梯八户,八户分别对应着八根暗管。如何能在管路混乱复杂的情况下判断出该户的暗管是否畅通?一开始,他和同事们使用价值50万元的工业内窥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经常会遇到管道扭曲、内窥镜失灵的情况。

经过不断摸索,徐珺和同事们一起发明了成本只有几元钱的吹管器。这种吹管器用一根与暗道相符的管路制成,每次测试前,徐珺和团队都会在所有暗管上贴上餐巾纸,之后,往吹管器里吹气,如果暗管那一头的餐巾纸被吹掉,就说明这条暗管是通畅的。

几元钱的小发明就解决了几十万元洋工具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徐珺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很快,徐珺和同事们一起创新发明了“四小工具”——牵引绳、穿线器、吹管器和控油瓶。

在徐珺参与的所有“暗管入户”工程中,张爱玲故居公寓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暗管“管龄”已有76岁。面对苍老的暗管,徐珺及其团队发明的暗管入户工具及操作方法大显神威,暗线入户成功率达77%。该工程证明,经过徐珺团队改进后的暗管入户工具及操作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光纤入户成功率及施工效率,工具成本也大幅度下降,易于普及推广。

谈及这件事,徐珺笑言其实是被一次次“归零”给逼出来的。19年来,他经历了电话、窄带、宽带、光纤,每一次工作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迁,都让徐珺已掌握的布线技能和技术优势“归零”。

为了摸索光纤入户方法,徐珺参阅了国内外光通信网络技术书籍近百册,自费万元购买了大量的工器包具。“其中有很多器具不适用于实际施工的,虽然失败了,但我仍坚持投入资金不断地改进工具。例如吊顶布线环境复杂,我们投入7000多元用于吊顶布线机器人的研制,从玩具坦克到专业机器人底盘,遇到了诸多难题,在测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