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茶馆》香飘加拿大明星阵容呈现经典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记者郭佳自温哥华报道 1986年,中国话剧《茶馆》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的舞台;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0日、11日,裕泰大茶馆在“别了温哥华”30年后,又一次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于枫叶红了的季节在这里异地开张。虽然《茶馆》每一次在海外的登台都可谓当地华人的节日,但此次重返温哥华却上演了一幕幕暖心场景,老舍先生去世整整半个世纪之时,全明星阵容登台、保持首演形态的《茶馆》,在谢幕时观众的山呼海啸中将已渐渐被边缘化的舞台艺术又拉回到话剧的黄金年代,在远离主场的陌生环境中呼吸着久违的气息。

原标题:《茶馆》香飘加拿大明星阵容呈现经典

排队等候检票的观众

本报记者郭佳自温哥华报道 1986年,中国话剧《茶馆》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的舞台;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0日、11日,裕泰大茶馆在“别了温哥华”30年后,又一次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于枫叶红了的季节在这里异地开张。虽然《茶馆》每一次在海外的登台都可谓当地华人的节日,但此次重返温哥华却上演了一幕幕暖心场景,老舍先生去世整整半个世纪之时,全明星阵容登台、保持首演形态的《茶馆》,在谢幕时观众的山呼海啸中将已渐渐被边缘化的舞台艺术又拉回到话剧的黄金年代,在远离主场的陌生环境中呼吸着久违的气息。

观众实在太多 演出开始后仍在检票

首演当晚,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The centre”剧院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一幕——观众分两侧检票的队伍从剧院门口一直排到了这条长街的拐弯处,原定开演时间8点已过近10分钟,门口仍有数十位观众在等待排队入场。据称,这样的场景对于这座经历过多次重装、拥有1700个座位、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剧院还是第一次。

经过剧组与剧场连夜协商,第二天,为了保证演出准时开始,剧场破例提前45分钟引导观众入场,可即便如此,因为观众太多,最终还是推迟了5分钟开演,并在一楼最后一排增加了临时座椅。

创新和突破 就如同给龙椅刷白漆

由文化部外联局力推的“中华文化讲堂”当然也不会放过北京人艺访问加拿大的契机。继多伦多之后,主演濮存昕和杨立新又一同来到坐落于温哥华的知名学府——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陈氏(陈经纶)表演艺术中心与该校戏剧系及亚洲研究系师生进行对话。

在回答学生提出的《茶馆》是否需要突破和创新的问题时,杨立新称:“这个戏1956年排出后没演多少场,如今60年了才演出了600多场,而且不同于其他戏的是,这出戏只有北京人艺能演。这部讲述1898年到1948年历史风云的大戏,至今还保持着原汁原样,常有人问为什么没突破?这个戏不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把龙椅刷白漆,对于这个戏,我们投入自己的生命就是创新。”

濮存昕说:“《茶馆》最高明之处是不写政治,而是写了小人物议论政治。而这种规制的戏在全世界也不多了,34个演员演了50多个角色。”

自己的历史 需要有自己的解释

30年前《茶馆》在温哥华的演出辐射的记忆也因此次演出而被唤起。据该校戏剧系华裔教授刘思源介绍,1980年《茶馆》赴欧洲三国演出后,当时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看过戏后曾经说:“现实主义易沉闷,而太情节化的戏又似乎只是为了赚眼泪,但《茶馆》这两个毛病都没有。”杨立新回应道:“这说明老舍先生解释的历史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那时甚至还有欧洲观众看完戏后说‘看了这个戏后就知道了中国为什么要发生这样一场革命。’”

在濮存昕眼中,“《茶馆》给了年轻人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一堂形象的课,因此这个戏到全世界演出,展示的是一种民族的气质,一种我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胸怀。也让外国人看到我们有能力解释自己,而我们则是替大家把历史呈现给当下。对于自己的历史,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解释”。

创作和交流 都要比肩世界一流剧院

随着《茶馆》加拿大演出的落幕,北京人艺也完成了今年的出访计划。北京人艺党委书记王文光介绍:“加拿大之行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海外华人也需要内心的充实,需要来自祖国的文化滋养,因为这是维系华人家庭的根,维系华人与祖国的根。北京人艺虽然顶着光环,但无论从创作还是交流上如何更像国际化一流剧院,我们也在慢慢摸索。比如今年在俄罗斯的演出,就是我们与俄罗斯一流剧院合作,在主流社会展示人艺地位和国家水准;而年初在新加坡的演出则是在当地一流殿堂进行的针对主流观众群的纯商演;此次赴加拿大又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对北美市场的一次开拓,同时承担了中加文化年的政府级演出任务。今年的三次出访也恰好体现了北京人艺赴外演出的三种形态,无论面对的是主流社会还是华人圈,都有着各自的文化意义。未来我们更希望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结合在首都剧场进行的精品剧目邀请展,增加与国外主流剧院及戏剧节的互动,比如以色列以及戏剧传统丰厚的东欧国家,都将是我们未来合作的方向。”

摄影/李春光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