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网红”县委书记批贫困户不懂感恩 网民急了

2016-11-11 07:21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

原标题:网红书记批贫困户不懂感恩,网民急了

“教育老百姓感恩”?11月4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的文章发表后,不少网民感到诧异。

在这篇题为《精准扶贫中 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的文章中,陈行甲以巴东县一名贫困户“碰瓷”政府的事例为例,指出了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少数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抱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由此,他建议加强贫困户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老百姓的教育问题。

这不是陈行甲第一次搅动舆论场。此前,陈行甲的讲话稿已多次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发,以措辞犀利、毫不避讳、接地气的风格著称。他高调反腐,宣称:不受贿、不收礼,希望大家叫他“不收钱的县委书记”,也曾录制MV,从3000米高空跳伞,只为宣传巴东旅游。

陈行甲说的事例或点出了扶贫工作的现实,但在网络舆论场却引起了争议。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显示,这篇文章在11月4日上午,由巴东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号首发,在巴东地区网民、基层公务员群体、自媒体账号中有限传播。11月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甚至《联合早报》等境外媒体对原文进行转发和评论,相关信息量开始迅速增加。

有关陈行甲言论的讨论在11月8日上午10时左右达到高潮,并持续保持热度。当天下午1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陈行甲文章后,3个小时内的阅读量超过了10万。

在一些网友眼里,陈行甲是敢说真话的好干部,“这才是基层的实际情况”“确实有这样一群人,被好政策惯坏了”。其中,既有巴东籍网民的声音,也有不少基层公职人员的,甚至还有现身说法的贫困户。

网友“咸鱼”直言:“陈书记看问题很准,精准扶贫实施几年了,这种现象确实被忽略了。”

网友“夭夭”认为陈行甲道出了很多基层干部的难处:“上级有任务,下面的群众不理解,不自强,一味等补助,工作很被动。” 他表示:“脱贫攻坚重要的还是群众要自强,不能一味地等靠要,否则就算当年脱贫,后面依然会返贫。”

网友“青松傲雪”坦承自己就是一名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也对陈行甲的文章表示非常认同:“每年都享受政府的补助,那是给你输血,关键还是要自己懂得努力”“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哪能扶起来?”

网友“典心”相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毫不讳言地指出小部分群众的问题,不是与人民作对,而是为了更多群众的安乐着想。

在批评者看来,陈行甲关于“感恩教育”的言论仍然是官场思维的表现。一些网民在跟帖中宣泄自己对基层贪腐问题的不满,以及对扶贫政策执行情况的怀疑。

11月7日下午,凤凰评论率先以《“贫困户不感恩政府”该怪谁》为题批评陈行甲“感恩教育”的提法。特约评论员西坡指出,地方希望贫困户感恩政府的心理中,潜藏着还想当父母官的封建尾巴。西坡强调,地方官员要多去反思政策设计是否合理。

针对西坡的批评,同样也有网民发声为陈行甲鸣不平。如网友“说点实话真难”回应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言就不会全面。当你作为一个践行者真正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你就会部分理解陈书记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也有人试图分析贫困户为什么不感恩,而政府的信任危机往往成为网友给出的答案。

网友“叶倁秋”等人追问:“扶贫资金是不是真的进了贫困户的口袋?”来自长沙的一名网友则讽刺道:“政府要制造公平公正的氛围,而不是拿小恩小惠去要人感恩。”

中青舆情分析师认为,一位县委书记的文章在舆论场引发如此量级的讨论,除了陈行甲本人的“网红书记”光环效应,还有媒体传播的因素。一些媒体和网民对陈行甲文章的解读存在偏差。

部分媒体以《“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有的贫困户不懂感恩,要加强教育》等为题报道,未免有标题党嫌疑,置换了核心概念,将扶贫主题变为了“官员要教育老百姓”。遗憾的是,从网民反响来看,不问是非先仇官的不在少数。“官员不作为却要求人民感恩”“扶贫钱款没有多少能真正发到贫困户手中”的说法依然在舆论场俘获一大批围观者。

包括中国网在内的媒体指出,陈行甲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如何教育贫困户感恩,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要求乡镇干部多到群众中去,贴近群众。而贫困户需要自强,一直是主流舆论长期以来的共识:扶贫不扶懒,扶贫先扶志。心怀感恩,便会自强,自强脱贫,自然感恩。从这个立意上解读,陈行甲的文章指向的仍然是扶贫工作中的一些怪状态和老问题。

政府扶贫是职责,扶贫不是对贫困户的施舍;贫困户也当自强,不能总是有“等靠要”的心态。感恩与否不是关键,重点在于扶贫的方式方法,还有贫困户自身的心态和努力。所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不必在“感恩”上纠结了,还是想想如何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吧。

以下为陈行甲《精准扶贫中 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全文:

精准扶贫中 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

(作者 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

深更半夜写这篇文章,是近期出现的个别现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在进入正题之前,总觉得不好拿捏,因为,这篇文章我想用“教育”这个看上去很严肃的词来说说我们衣食父母——老百姓,这就像是说自己父母的不是,怎么也开不了口。在我们传统的潜意识中,父母就算错了也是对的,以为这就是孝道。但理性一想,这是伪孝。如果父母去做不道德的事或有失颜面的事,当儿女的还默认他去做甚至怂恿他去做,是不配称孝子的。比如,有人在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父母却不晓得感恩,遇上不顺心的事还去找对方的岔,把不顺心归结于对方的帮助,那当儿女的正确的做法是劝说父母不要这样。这应该也是一种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儿女,只要是正确的目的,任何人之间都可以产生。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转换,我觉得写这篇文章会内心温暖,父母的伟大里一定有人人都需要的两个字:感恩。因为只有懂得感恩,幸福才会简单,想让父母幸福的儿女一定不会是不孝的儿女。

前不久,巴东某乡有位分散搬迁安置的贫困户,过去房屋很差,在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中,他自己选择了在他老家附近分散安置建房。根据分散建房安置政策,贫困户自己平整地基,政府按照人平2500元的标准给他平地基的补助(他家四口人,平地基的补助是10000元)。待他平整好地基之后,政府花十万元左右把房子建好送给他,不再需要他花钱;结果在他自己平地基过程中,因自己施工不当地基培坎裂了缝,导致平地基的费用超过了10000元。他“理直气壮”的到乡政府反复大闹,要政府给他“赔”钱。理由是政府要他脱贫,要他修屋,才会有地基问题出现。

咱们把这事摆到桌面上论一论,用我们农村话说,如果这位贫困户稍微有点哈数,稍微知道点好歹,稍微晓得点倒正,都不会闹得这么荒唐。这怎不叫人痛心,因为这个贫困户完全对党的好政策没有一丁点感恩心理,对政府给他家的大力帮助没有一丁点好歹的鉴别。

现在,有少数老百姓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 、“我掐着你玩”,成为无理取闹的潜台词。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他更得急,他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而且脱贫表上还要他签字呢!

面对这些现象,当干部的肯定不能与老百姓计较、赌气,因为躬身为民是当干部的本分,为了老百姓的事当干部的也应当受得了气。巴东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17万多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政府的职责所在,等不起、慢不得。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上强调,“要和全体老百姓一起算账,要让老百姓认账”。巴东在精准识别阶段,全县屋场、院子会达5000多场次,每次屋场院子会都严格履行了八步走的程序,我们真正地面对了全体老百姓,谁是贫困户谁不是,都是老百姓评出来的,都是大家认了账的。

但是,针对种种不自强、不感恩的现象,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加强贫困户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老百姓的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五年来,我对干部的管理一直是声严厉色的,对老百姓,我没说过重话。时下,一说教育当官的好像就是正确的,一说教育老百姓好像就怕政治上不正确,其实这个问题不容避讳,特别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要明确提出来。

习总书记说过:“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精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条件,让他们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即“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起来。这个过程中,政府和老百姓需要同时发力,政府拉一把,自己更要努力。绝不能党的政策好就靠国家养着,而且养着养着还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碰瓷”。“扶贫”与“脱贫”两个词,前者是外因,后者是目的,关键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如果自身都是麻木的,那么再好的政策再多的帮助都可能只会解决燃眉之急,即我们常说的扁石头怎么扶得起来,稀泥巴怎么扶得上墙。

当然,这不是去责怪老百姓,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群众的教育的缺失。下一步,我们是不是要响亮的提出来,也要教育民众,引导民众,要自强,要感恩,要知好歹。沐浴在党的惠民政策中,我们更要有“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当官的要有、干部要有,全体老百姓都应当有,人人都要践行。正所谓,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淳民风。民风怎么淳?就得靠教育和引导。 “越穷越光荣”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正置身于一个需要自强、需要感恩的时代,因为,我们将迎来的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

好啦,大道理就不讲多了。最后给乡镇的头头脑脑们提个要求,把开会念文件的时间挤一点出来,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给群众交一些政策的底,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吃了苦也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再就是,群众的教育引导可不能生硬的说教哦!你们能不能想一些既接地气,老百姓又看得懂的标语刷出去,让老百姓也体会体会你们的苦心。比如:“国家大力扶持,我们晓得好歹,最终脱贫要靠我们自强勤快”。或者说:“党的政策好,自己也要使力搞”之类的。

责编:宇文杰 PN051

中国扶贫 世界贡献
凤凰网大型扶贫报道项目。

进入频道首页

凤凰网官方微信号

想看新闻热点、敏感事件、
独家分析?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宣战2020
  • 凤凰聚焦
  • 在人间
  • 暖新闻
  • 第一解读
  • 数闻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