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家银行的扶贫长情与一个员工的真情实践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在李浩赴任北岐河“第一书记”之前,农行总行的相关领导已经对饶阳等四县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两次召开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会,对金融扶贫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全行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全局来谋划,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推进措施,将其打造成金融扶贫的示范和标杆。

原标题:一家银行的扶贫长情与一个员工的真情实践

当李浩报名去北歧河扶贫时,许多亲戚朋友不太能理解:放着北京的高楼大厦不待,跑到河北的庄稼土里,图嘛?然而,这在中国农业银行内部却显得顺理成章:扶贫是农行人的光荣使命,义不容辞!

事实上,自1986年国务院设立专门扶贫机构以来,农行一直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0年来,农行在金融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行人也与贫困地区的老乡们结下深深的情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农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金融扶贫作为服务“三农”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总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开发金融部,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行做好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的有力抓手。2015年,国务院明确给农行增加了新的定点任务,确定河北饶阳、武强,重庆秀山,贵州黄平四个县为农行总行定点扶贫县。农行人重任在肩。

李浩去的北歧河正是饶阳的贫困村。这个“80后”要带着农行人的扶贫传统,和乡亲们一起刨穷根、治穷根,为“最宏伟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在李浩赴任北岐河“第一书记”之前,农行总行的相关领导已经对饶阳等四县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两次召开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会,对金融扶贫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全行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全局来谋划,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推进措施,将其打造成金融扶贫的示范和标杆。

这无疑给李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他在后面的工作中也的确大受裨益。不过,这仍不意味着一段轻松之旅。其实,看到北歧河村的第一眼,李浩心里凉了不少:

土路上杂草丛生,堆满了各种垃圾;沟渠中的积水日久腐败,发出阵阵臭气;村里没有几个人影,倒有些羊啃着杂草;村委会的屋顶漏着天,几个烧焦了的扫把胡乱扔着;没有什么产业,除了一家奶牛合作社和一家面粉厂……

这与早已习惯的都市生活差距太大了。李浩的心一下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压住了。然而,这还不是情绪的谷底。当走入农户家里,他的心更加沉重!

李浩将简单的行李放在养牛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贫困户。第一户是78岁的姚广乱家。

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土坯屋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哆哆嗦嗦地站着,嘴角还不停地抽动。他就是户主姚广乱。多年的心脏病和关节炎已经折磨得他无法独立行走。老伴儿躺在床上,满头白发,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由于身患脑血栓和重度关节炎,她已卧床七八年了。整个屋里充斥着刺鼻的酸臭气息。

在攀谈中,李浩得知,姚广乱仅有一个儿子,今年50岁了,3年前的冬天突发脑梗,虽然救过来了,但也是卧床不起;孙子、孙女还小,全都在外读书,一家人就靠儿媳妇养几十只鸡的微薄收入过活。另外,姚姓在北岐河属于外来户,人口少,可接济他们的亲戚很少。一家六口挣扎在温饱线上。

第二户是65岁的葛彦福家。

葛家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4年前,葛彦福勤劳能干的儿子葛松骑车不慎跌倒,脑袋撞在了路边的石头棱上,当场昏迷不醒。经过抢救,葛松的命是保住了,却丧失了语言和行走能力,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现在,他的身体已严重变形、两只脚面严重静脉栓塞而开始腐烂。看到李浩他们,葛松发疯似地拍打着轮椅。

葛彦福的妻子身体也不好,腰间盘突出,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不说,还得长期服药;他的父亲葛金苓86岁了,患脑萎缩,行动十分不便;他的母亲刘贵沾87岁了,患有心脏病无劳动能力。全家老小每年光医药费就得近4万元,全指望着葛彦福和他儿媳妇弄的温室大棚。

从这两家出来,大家都沉默不语。好一会儿,村支书葛凤林说:“我们曾经组织过两三次村民捐款,可仅能解决些眼前的困难,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哎,咱们村里还有10多户和他们情况差不多的家庭。在村里,千万不能得大病,一人得病,全家受累。”

除了这些极端困难的家庭,李浩发现,农村更为普遍的痛处还是留守。北岐河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老人和孩子。他们的生活就艰难很多。葛占猛家就是个典型。他家就剩下老两口和两个学龄前的孩子,他们穿的都是旧衣服,有的地方甚至还打着补丁。厨房里没有一丁点肉星儿,住屋里也没有一件儿童玩具或读物。孩子们在木头块上用圆珠笔画着汽车轮子,把它当玩具汽车玩儿。见到生人,他们的眼神怯怯的,却又似乎有很多的话想说……

一天走下来,李浩倍感难受。这一幕幕让他真正感到为什么国家要扶贫,为什么说“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也让他明白了“农业银行作为因农而生、因农而长、以农为本的国家控股大型商业银行,重担在肩,责无旁贷”的含义。

二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心才通,气才顺。这是农行人多年扶贫的经验之一。李浩在北歧河的第一“仗”也选择了修路。

原来,北歧河的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极为不便。于是,李浩想从村主干道修起,让水泥路延伸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可是,好事儿却不好办。村委都双手赞成,却又个个挠头皮。之前,连续三任村支书都想干而没有干成。究其原因是村里有“几块难劈的柴”,不清理门前堆放的杂物,施工无法进行。

曾在农村生活过的李浩是有办法的。他从小就见惯了姥爷“治疗村里的各种疑难杂症”。于是,他决定让老百姓的舆论来推动修路。

早上五点半,村里的大喇叭开播,内容是全村修路施工的总规划、愿为修路出工出力的村民名单、全村路修好后的美好愿景。刹那间,小小的北歧河沸腾了!村民们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大喇叭连续广播了5天。然而,修路却始终没有动静。一些村民主动来问:啥时候修路啊?村委们统一答道:有几户不配合,我们需要大伙儿的支持,请互转告签个修路配合书。三天内,只有不到100户签了字。有村民私下嘀咕,“我看李书记未必能把路修好,多少任书记都做不成,就凭他一个新来的毛头小伙子就能行?”

望着这稀稀疏疏的名单,李浩和村支书知道该添把火儿了:“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打响群众的战役”。

李浩和村委们分头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劝说大家珍惜国家扶贫大好时机,要从全村发展大局来衡量个人利益得失,要为下一代人考虑。在苦口婆心地开导下,越来越多的人签名支持。最终,主干道最关键的5户也点头同意,积极清理门前杂物。至此,一片乌云散去,局面瞬时打开。

当一切清理就绪后,钩机、铲车开始轰轰隆隆在村道路上作业时,李浩脸上露出了笑容。不多久,全村3.6公里的主干道水泥硬化完成。如今走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修路让乡亲们对李浩有了信心。李浩也趁热打铁:

在与省委组织部驻村干部一起努力下,先后争取到各项资金50多万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新村委会,建成了400多平米的休闲小广场,成为全村老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通过农业银行扶贫专项资金,他又为全村修建了500多平米的小公园,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和30个视频监控探头,清理了20吨生活垃圾,粉刷了近2万平方米的墙体外立面。

“自从村里安装了路灯,晚上可热闹了,有跳舞的、有唠嗑的、还有兴高采烈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周边村民们也都跑过来凑热闹。这路灯点亮了老百姓的心!”村支书葛凤林激动的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的心情也舒展开来,对这个农行来的小伙子更加信任。有了这样的基础,李浩才好大展拳脚。

三在长期和贫困的斗争中,农行人认识到,突出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只有“积极建立贫困农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产业合作等增收机会”,才最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土壤。李浩在北歧河的调研和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刚到北歧河,李浩就琢磨这里为什么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的结论是:与其它贫困村一样,北歧河存在各种各样的“穷根”,但最核心的还是缺项目,缺资金。和它相比,周围较为富裕的村庄,要么第一产业优势明显,要么第一、第三产业互动较好。

于是,李浩认定,发展产业是北歧河脱贫致富的关键。

“那么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李浩时不时的思考着。“唯有对接县城的核心产业,在其成熟的上下游产业环节中为老百姓寻找致富的机会,才能确保百姓的利益最大化”。李浩想到了县城的蔬菜产业优势,于是他首先抓的就是蔬菜大棚。

通过调研了解到,尽管村里部分人开展了蔬菜大棚的种植,可是却受制于自己的学识,不能掌握最新实用的技术,导致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也卖不上好价钱,甚至还要亏本。还有不少人不敢种蔬菜,他们说:“都说种植大棚蔬菜不赔钱,但前期投入需要五六万元,我们根本拿不出这些钱来;万一要是赔了本,我们拿什么来还?”

在左右为难时,河北省委组织部驻村干部专门联系了安平县京安公司资助了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支持建造大棚。这一下子全村沸腾起来了……不少贫困户纷纷表示愿意种植大棚蔬菜。虽然土地流转中出了一些岔子,但经过努力顺利过关。17个温室大棚很快建设交工,低价租给了贫困户,又以租金收入滚动建设。同时,农业银行也提供了6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建大棚。目前,全村“菜园”已新建60多个温室大棚。

饶阳毗邻“中国丝网之乡”安平。李浩的脑子就动到丝网加工上了。

“丝网加工利润相对高、见效快、辐射带动面广,我们可以往这个路子上靠靠。”李浩有一次与村支书聊天中谈到。可是,经过和村支书多次讨论,他又觉得丝网加工企业竞争激烈,如单纯购买几台丝网加工机器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有一次,在饭后闲聊中,有人提出,能否用织布的技术来编制丝网。这个提议得到了李浩的赞同,但如何实现这个技术是关键!

为此,李浩和村委们专门赴山东聊城考察了织布机器,并和企业谈了设想,没想到引起企业的极大兴趣,并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第一台高效率、高质量的丝网编制机器出厂了。北歧河顺势引进了安平丝网企业,投资了60万元在村里建厂,通过农民入股、打工等方式,一举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北歧河村丝网加工厂的产品价优质良,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印度、沙特的企业也慕名而来参观,并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订单。

“真没想到,我们的扶贫产业竟然和国际接轨了!”村支书葛凤林开心地说。

北歧河村周边有800亩果树,每年收成不少,但往往卖不上好的价钱,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走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浩和村支书葛凤林提议成立了唐河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村里所有的果树进行施肥、打药、摘果、销售等统一管理。这既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议价能力。乡亲们大幅增收。

在这期间,为了弥补农业知识方面上的不足,李浩先后虚心向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突贡专家、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元教授请教大棚产业发展经验;向河北省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请教无公害果树栽培技术和林下经济发展经验;向农业部蔬菜专家李莉请教播种授粉技术。

李浩有时候也问自己:有必要这么辛苦吗?有必要这么卖力吗?可是,一天天坚持下来,一件事一件事做下来,看到满园的丰收,看到乡亲们的笑脸,他觉得,这个苦吃得值!

这正是农行人在服务“三农”、攻坚扶贫中最典型的心理:辛苦归辛苦,值得自值得!

四如同许多农行定点扶贫的地方一样,北岐河在一年之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绿树婆娑,街道平坦,整洁干净;现在的北岐河人也与一年前大相径庭,精、气、神都非常高涨,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十足。李浩认为:“目前全村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但如何增强脱贫致富的发展后劲,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新的蓝图正在酝酿:以区位优势、富硒土壤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加强基层党建为核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努力在5~8年内将北岐河村打造成融合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富硒循环种养殖业参观、乡村特色产业集群的有乡愁、有风情、有品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里面包涵着李浩提出的“田园、民居、富硒、旅游”四张牌。他认为,目前全村有杏树300亩、桃树500亩,蔬菜大棚60个,具备了做大“田园”产业的条件,而利用处于富硒地带优势,则可力争策划推出富硒小麦、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高品质、高价值、高收益的农产品;整合富硒养生、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等众多旅游元素,可以提高村民旅游性收入。

看着这个能干的北岐河“第一书记”,饶阳县委领导说:“这个农行年轻人是个低调务实、思路清晰、眼界开阔,肯吃苦钻研,行动力强的年轻干部。他的任职,是我们县的骄傲和自豪!”

李浩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扬,更是对农行人扶贫长情的礼赞。他在北歧河能干得风生水起,不仅因为自己对农村有感情,不惜付出,愿意动脑,更是沿着无数前辈开拓的光荣之路在前行,是背靠农行扶贫的“系统”的结果。

五为了把扶贫的“定点”做成脱贫的“典范”,中国农业银行去年专门印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定点扶贫工作支持政策》,落实全额保障信贷规模、建立项目预审机制等11项支持政策。北歧河自是从中得益。

李浩刚到时,北歧河仅有一个奶牛合作社,规模很小,效益也一般。不过,他认为,鲜奶产业未来肯定有前景。于是,他和村支书多次邀请县畜牧局、农牧局专家来指导,持续对牛场软硬件设备进行改造。经过8个月的努力,村里的奶牛场成功从君乐宝的B级牧场升级为君乐宝的A级牧场。然而,此时却遇到了资金问题。这时候农行系统的优势体现了出来。

李浩积极联系了农行省、市、县机构,请信贷专家赴奶牛场考察,提供解决方案。经过认真调研,农行第一笔“奶牛贷”新鲜出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5万~10万元购买奶牛委托牛场集中养殖,牛场按月返利,并兜底全部风险。“奶牛贷”不仅是省内农行的创新,也是全国农行的创新。目前,农行已完成16户客户推荐、贷前调查等工作,预计发放贷款100万元。在农行的大力支持下,牛场已经成功评选为省级龙头企业。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用合力。因此,农行始终强调加强脱贫攻坚多方合作,尤其是主动对接各级党政的脱贫攻坚方略、规划,利用好政府在信贷增信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举措。这也启发了李浩。

他想,“与奶牛相比,肉牛出栏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我们也可以探索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于是,他立即和县交通局驻村干部商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想到,他们和县扶贫办想到一起了。“我们准备在全县开展肉牛养殖扶贫项目,你们村可以作为一个示范重点,不仅要帮你们村贫困户脱贫,还要带动周边村脱贫。李书记,你‘敢不敢’做啊?”县扶贫办领导笑着对李浩说。李浩认真核算成本收益后,认为此事可行,就与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书去县扶贫办主动请缨:“按照我们牛场现有设备,我们可以托管300多头肉牛,带动175户贫困户脱贫,周边3个村的贫困户我们全负责脱贫了!”

好!县扶贫办立即同意!北歧河村的肉牛托管项目特事特办!

李浩立即和县交通局驻村工作队、村支书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河北张北购买肉牛。3天后,当3辆满载100头肉牛的车回村时,县扶贫办主任说:“李书记真有魄力,敢干、会干、能干!”此外,省、县农行听说购牛资金紧张,立即协力为村里申请办理100万元贷款,大力支持肉牛养殖项目。事后,李浩对村委们说:“越努力越幸运,只要我们肯干,总会有路子!”

除了发展养殖项目外,他借助农行遍布城乡的优质客户资源,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村里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利润被中间环节赚走了!减少中间环节,探索‘农超对接’,这是提高村民种植收入的好办法”。在他的努力下,依托农行系统优势,北歧河村已经与农行旗下的北京银龙集团初步达成协议,拟定期采购村里的优质农产品。在电话得知这一消息时,李浩兴奋得跳了起来。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是农行孜孜以求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村意义特别大。这一点李浩在北京的繁华之地是感受不深的,可在北歧河就不同了。

在日常走访中,他得知,农民要取新农保、粮食补贴以及相关医疗保险等费用,需要花费40分钟赶到县城的信用社或者邮储银行,往返一次还需要花费路费12元,非常不方便。他立即帮助申请了农行的“金穗惠农通”智能终端,就安装在村入口的小卖铺里。这个终端能小额存取现、转账汇款以及缴费,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金融需求。现在,连隔壁村的老乡也知道这个“小银行”,纷纷过来了。

据悉,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农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设立的助农金融服务点、布放的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具,对像北歧河这样的村子覆盖率达到了72.7%,预计到2020年实现电子机具对贫困地区行政村的全覆盖。电子机具尚无法覆盖的行政村,农行积极提供汽车银行、马背银行等流动金融服务。

针对乡亲们日常支用困难,李浩还积极帮助申请农户小额贷款。当他带领信贷员入村入户进行贷款调查拍照时,农民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李书记,如果农行真的给我贷款的话,我们全家人都要谢谢您了!因为,我们以前根本没有银行机构主动上门来为我们办贷款!”当李浩办理完贷款并电话告诉农民时,听着他们的笑声,他“感到格外地开心”。

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第二个扶贫十年规划”印发以来,农行在贫困地区累计发放贷款3.1万亿元;截至2016年5月末,贷款余额11363亿元,比2011年初增长6293亿元。农行的目标是,力争“十三五”期间对贫困地区贷款投放达到3万亿元以上。

六和入村时相比,李浩已经瘦了16斤。不过,他的收获更多。

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乡亲们日益“认”下了这个“李书记”。每每走在马路上,总会有热情的村民主动和他打招呼,亲切地称呼一声:“李书记好!”每每饭点路过村民家门口时,总会有村民拉他入家吃饭,并满脸笑容地说“家里今天熬了锅大菜”或“今天家里包饺子,进来吃吧”;每每入大棚、进牛场、入丝网场看产业发展情况时,总会有村民憨憨的对他笑一笑;每每听说我要回北京,总有一些乡亲给他偷偷地准备一些玉米、鸡蛋等特产,让他带给孩子吃……

这一切让久待城市早已习惯邻居间陌生感觉的李浩,仿佛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曾有一个扶贫的前辈当众对他讲:“扶贫工作,就是富人洗穷人脑,穷人洗富人心的过程!”现在,他真的理解这句话。

李浩说:“假如在我70多岁时的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和围坐在身边的家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时,我希望能为曾经担任过“第一书记”、能为亲自帮助全村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事实上,他已经能给从未真正到过农村的妻子“吹吹牛”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8日 04 版)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