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家:中纪委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意在形成政治共识


来源:时代周报

3天之后,也即10月24日,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的中共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精神契合。这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相吻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

原标题:反腐新长征:播出《永远在路上》意在形成政治共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如是说道。

在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3天之后,也即10月24日,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的中共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精神契合。

据新华社报道称,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六中全会,主要议程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而在六中全会召开前一周,由中纪委宣传部及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从10月17日起每晚一集,纪录片不仅以实例揭露落马官员违纪违法,还有众多在位时叱咤风云的高官接连在镜头前悔罪,专题片播出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专题片的播出,意在在全社会营造中央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浓郁氛围,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政治共识,展示中央坚持反腐的决心,传递出清晰信号,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会放松。”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专题片的播放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着疾风暴雨式反腐将转入恒常式制度反腐的新阶段。

总策划“钟纪轩”,片名有讲究

这几天晚上,姜明安都守在电视机旁看专题片,他坦言专题片对反腐研究者来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每集都有人物、事例和感受,情节跌宕起伏,多个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可看性很强。”

在《永远在路上》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河北原省委书记周本顺,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四川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等落马高官现身说法,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落马后的照片也首度曝光。专题片还首次披露上述“老虎”犯案的许多细节,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通过专题片,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白恩培和周本顺的奢华住处和所储存的财物等细节,还看到他们在镜头前的忏悔。比如专题片将白恩培受贿内幕一一曝光,讲述他如何在云南主政的10年间,频繁利用矿产、土地和房地产等开发项目收受钱财,妻子张慧清更在其中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

周本顺在镜头前忏悔时说:“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姜明安对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印象尤深:“吕锡文(曾任北京市委副书记)讲到她身边形成的网球圈子、养生圈子、品酒圈子,从收受礼品,到贵重礼品,再到低于市场价2000万价格购买房子的巨额贿赂,专题片对她违纪违法行为的剖析很深刻。”

中纪委官网的消息称,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

片末演职人员表显示,《永远在路上》出品人是现任中宣部副部长兼央视台长聂辰席,总监制孙玉胜、李挺、黄传芳,以及监制杨华、总制片人耿志民、总编导王晓清均来自央视,总撰稿人史文杰、撰稿人王少伟、陈治治则来自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总策划“钟纪轩”并非首次出现,2014年12月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亦是由“钟纪轩”做总策划。“钟纪轩”乃“中纪宣”的谐音。2014年3月,中纪委宣布组建宣传部,原先由办公厅负责的新闻发布工作改由宣传部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中纪委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与民众进行互动,诸多高级官员被查处消息不再依靠传统的新华社首发,而是由中纪委官网第一时间先行发布。

除此之外,中纪委高层在电视、网络视频中频频出镜,解读反腐政策。中纪委网站则自办栏目,邀请各界名人说反腐,并在央视播放教育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鉴史问廉》等。

此次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名字亦颇有讲究。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惩治腐败和从严治党等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永远在路上”这一关键词汇。

2014年3月9日,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5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今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总结了3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刻分析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专题片的播放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总体成果的一种展示;启下是指奠定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本基调和思想方向,标志着疾风暴雨式反腐将转入恒常式制度反腐的新阶段。”

老虎苍蝇一起打,巡视、派驻收效显著

自十八大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风暴席卷官场。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表态,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回首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最深刻的问题,就是从严治党。党的工作任务繁重,从严治党从何抓起?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的内容不过寥寥数百字,却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中纪委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近14万起,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

2013年11月9-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中纪委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布局,是巡视的全覆盖和派驻机构的全覆盖。自2013年5月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以来,中央巡视已开展了十轮,130个组次巡视组对213个地方、单位进行了巡视,实现了31个省区市、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已经全部被织进党内监督的大网。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提到,山西塌方式腐败问题之所以被揭露和查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央的巡视工作发挥了从严治党的利剑作用。除了山西塌方式腐败,衡阳人大代表贿选案、南充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时发现的。被查处的中管干部中,超过一半的问题线索也是由中央巡视组移交的。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从未被派驻纪检组的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政协机关,也被派驻了由中央任命的纪检组组长。

据中纪委网站公布,2013-2016年9月,中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101万人受党纪政纪处分,查处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亦包括中央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

至今被调查的中管干部共计109人,而从2016年以来发布的中管干部党纪处分通报看,近八成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

打老虎固然有震慑作用,但苍蝇乱飞,其害如虎。早在2013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就明确提出,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按照中央部署,快查严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与民争利等典型问题,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十八大以来纪律审查工作的一个重点。2016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部署年度工作任务时,首次将“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单列一项。

纪委的“自己人”在反腐浪潮中也不能幸免。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披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违纪干部3400多人,中纪委机关查处处置14人。

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在今年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各级纪委处分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2479人。这一数字比2014年增加近1000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五次全会上要求纪检机关“清理好门户”。

去年9月23日,中纪委召开前所未有的高规格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王岐山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打老虎”、“拍苍蝇”、查腐败、抓作风……十八大以来,中纪委的高压反腐使得这些词汇炙手可热。

在竹立家看来,回顾三年多的反腐历程,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反腐路线图,即“两个没有变”,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在国内坚持高压反腐的同时,反腐败国际合作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三年多来,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到G20峰会,从《北京反腐败宣言》到《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从百人“红色通缉令”到“天网行动”,中国在国际反腐败领域话语权不断增强,一大批外逃腐败分子被缉拿归案,不敢逃的氛围初步形成,向全世界释放出一追到底的坚定决心。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永远在路上》受访说:“我很赞赏习近平主席的举措,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所以反腐至关重要,我认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2014年以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成立,以往以缉捕和抓捕潜逃在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为目标的“猎狐”行动,有了更大的名头“天网”,由中纪委、最高法、最高检、外交部、公安部等单位共同负责。

中纪委网站在2015年4月更是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和重要涉案人员名单,国际刑警组织为其发布最高级别的“红色通缉令”。

中纪委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通过开展“天网”行动,已从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1900余人,追赃金额70多亿元;集中曝光“百名红通人员”,目前已有35人落网。

这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相吻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

治本之策,扎紧制度的笼子

无论从高层传递的信号,还是长期研究反腐的专家学者口中,行治本之策,构建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姜明安看来,10月20日晚播出的纪录片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六中全会的点睛之笔,“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只是反腐败,而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靠纪律和规矩管住全党,防患于未然”。

片中引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2015年9月在福建调研时指出的:监督执纪有4种形态,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违纪问题的处理中,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

“把纪律挺在前面,这是我们现在工作一个重大的变化。在关注大案、遏制腐败蔓延的同时,也要抓早、抓小,实际上就是防患于未然,不要让我们的党员包括领导干部走到严重违纪这样一个程度。”片中引述中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罗东川所说:“从长远来讲,它的意义比抓贪腐大案意义应该要更大。”

“什么词语能够同时容纳民间的期待和中纪委的工作方向?是制度,从严治党,要固化成制度。”姜明安这么说,他本人曾在两任中央纪委书记征求反腐对策的座谈会上提出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建议。

谋求治本之策,制度的笼子正越扎越紧。201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从当前形势任务出发,强调“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同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三部条例被视为加强纪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制度保障。特别是修订后的巡视条例,使十八大以来有利于巡视“利剑”作用的新做法被制度化。

2016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问责条例》。7月19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发文谈《问责条例》时再次强调:“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问责条例》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由动员阶段进入问责阶段。”姜明安说,他认为,下一步的反腐必须转入制度化反腐轨道,推进制度反腐,关键还在于反腐的法治化和法治化反腐。

竹立家也认为,反腐需要从调查和处理案件转向制度建设:“制度反腐主要解决不易腐、不能腐的问题,治本之策,除了推动党内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熊如梦 PN040]

责任编辑:熊如梦 PN040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