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杂的声音左右

教育改革的决策者不要再被各种声音左右,静下来,回到教育本身,让改革沿着常识的路子出发,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改革更加科学,才能给被教育者真正的公平。

这两天一则旧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在今年夏天结束的第57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美国队再次获得冠军,中国队再降一位获得第三,亚军被韩国队获得。

去年,也是美国队获冠军,不过那个时候媒体上多以“美国出人意料地……”“中国仅以4分……”相信当时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中国队的偶然失手。因为,在参加国际奥数竞赛的这30年中,中国队总共获得过19次团体冠军,这一数字应该表明了中国队的“霸主”地位。

但是这次中国队不仅没有夺回冠军,而且还输给了韩国队。

其实,笔者想探讨的并不仅是这次奥赛,而是觉得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在被教育之外的强大力量绑架着,虽然每一次改革的条文读起来都“大气磅礴”,但是细品下来总觉得这“大气”的外表下似乎还藏着一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观察着诸位“看官”的脸色,并做好了时刻调整的准备。

前几天,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其中包括一些修订的内容。其实,对考纲的微调每年都会有,但是今年却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考纲中增加的内容是否太难、是否会加重考生的负担。”很快有专家出来论证:考试所增加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都有涉及,只是以前的考纲中没有,只要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了正常教学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这条多年前试图解放孩子的口号,正在成为捆绑教育改革的“枷锁”。

比如“禁奥”,就是为了给小学生减负。奥数难不适合所有学生学习,大家都去学的确增加了绝大多数孩子的负担。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公众呼声中,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打出“禁奥”牌,进而沿着这条思路降低学校学习的难度和中高考的难度。

结果呢?奥数班依然屹立不倒,而一些适合更高难度学习的孩子的数学才能则被淹没在难度越来越低的考试中。请问:这些孩子的需求难道就可以牺牲吗?

学生的负担没有被真正减轻,而教育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增加学生负担的不是“奥数”本身,而是中学的“掐尖儿”和家长们期待孩子被选拔。要选拔总要有工具,“奥数”因为区分度高同时好操作便充当了这个工具。

究其原因,是教育研究者或者教育决策者没能始终把教育放在科学的位置上,今天被公众的声音带着跑,明天被所谓的专家带着跑,试图取悦一方必然会惹怒另一方。

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高考。不过,别忘了高考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选拔性的考试,因为这个属性使得它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有知情者透露,这次大纲的修订曾经有一条是加大语文文本的阅读量,但是最后的正式条文中并没有这一条。其实,在很多国家的类似考试中相当部分的考生答不完题也是正常的事,但是,试想如果我们的高考有一半人题都看不完,会不会有人疾呼“不公平”呢?

其实,公平不公平的事就应该交给学业水平考试,而高考则应该有更强的区分度,不仅区分出分高分低,还能让特点不同、才智不同的考生都能通过高考被选拔出来。

教育改革的决策者不要再被各种声音左右,静下来,回到教育本身,让改革沿着常识的路子出发,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改革更加科学,才能给被教育者真正的公平。

作者

林爻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党国英:从人口布局看城乡一体化

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奠定后,城市的布局、城市规模的等级梯度以及城市功能的增量调整,要将农村现代化作为首要约束条件,惟其如此,中国的城市化才能体现人本主义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