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85岁老戏迷 把17年前《郑州晚报》包裹的“宝贝” 送给曲剧大师胡希华 你能猜着它是什么吗?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昨天,荥阳金寨回族乡一组有一对年轻人结婚,这是全村的大喜事,男女老少都来庆贺,还请来了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胡派创始人胡希华大师和他的弟子,来到当地举行婚礼的酒店,为大家表演拿手好戏。而早在十几天前,知道邀请了胡希华,村里一位老人就满怀激动的心情开始准备,要给胡大师一个惊喜。

原标题:85岁老戏迷 把17年前《郑州晚报》包裹的“宝贝” 送给曲剧大师胡希华 你能猜着它是什么吗?

田满囤 (左) 把珍藏的戏曲剧本赠送给胡希华(图片由胡希华侄子、徒弟胡少华提供)

田满囤 (左) 把珍藏的戏曲剧本赠送给胡希华(图片由胡希华侄子、徒弟胡少华提供)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昨天,荥阳金寨回族乡一组有一对年轻人结婚,这是全村的大喜事,男女老少都来庆贺,还请来了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胡派创始人胡希华大师和他的弟子,来到当地举行婚礼的酒店,为大家表演拿手好戏。而早在十几天前,知道邀请了胡希华,村里一位老人就满怀激动的心情开始准备,要给胡大师一个惊喜。

85岁老人爱看《郑州晚报》 一天都不落

这位老人名叫田满囤,今年85岁,是一位资深的戏曲爱好者。老人有文化,他年轻的时候有三大爱好,读书、看报、听戏。他看的书,大都是戏曲剧本;他看的报,就是《郑州晚报》,一天不落,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读;他爱听戏,只要听说了有戏班子的演出,无论多远都要赶过去从头看到尾。后来,光听不过瘾,他索性也成了一个票友,和志同道合的伙计们组成一个业余剧团,经常粉墨登场,为当时生产队的队员们义务演出。胡派的曲剧是他最喜欢的流派之一,《屠夫状元》《李豁子离婚》等他都唱得滚瓜烂熟。

剧本用1999年的郑州晚报精心包裹着

剧本用1999年的郑州晚报精心包裹着

准备半个多月的礼物

当面送给曲剧大师

当日中午,胡希华和弟子们的精彩演出结束后,作为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田满囤老人拄着拐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胡希华的休息室。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大师,他非常开心,紧握着胡希华的手,激动得甚至有些发颤。

他对胡希华说:“胡老师,我终于见到你了!我知道你今天要来,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我有个礼物要送给你!”说着从一个红布袋里,掏出一个用发黄的老报纸包着的包裹,双手递给胡希华。

泛黄报纸包裹着珍藏60多年的戏本

这是他精心珍藏60多年的“宝贝”,是用他最喜欢的《郑州晚报》来包裹保存。报纸是1999年的《郑州晚报·都市周刊》,虽然有点泛黄,却完好无损。

胡希华小心翼翼地打开报纸,原来里面是田老爷子年轻时购买的戏曲剧本,印刷时间都在1950年至1958年,距今已有六七十年了,由于岁月久远,书本显得陈旧,但里面的书页非常清晰整洁,连一个褶皱都没有。剧本有曲剧、豫剧、京剧等,剧目包括《杀庙》《武大郎之死》《姐妹告状》《红楼梦》《游龟山》等,有些还是手抄本,非常珍贵。

田老爷子把这些“宝贝”一一向胡希华介绍,剧本里不少剧目现在已经很少上演,有的老戏甚至已经失传,他说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破四旧”,爱戏如命的他,冒险把这些书砌在自家墙里才得以保存。在那个没有收音机、录音机的时代,老人就是靠着这些剧本享受戏曲的快乐,不少剧目已经可以全文背诵。改革开放之后,他又借助《郑州晚报》了解时代的变化,获取各类信息,每当报纸上有戏曲方面的内容,他都会精心保存。

胡希华:这些剧本都是可以陈列到戏曲博物馆的教科书

一番叙谈之后,田满囤郑重地对胡希华说:“我今年已经80多岁了,这些东西在我手里顶多是个收藏品,只有交给你才会让它焕发光彩,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胡希华把这些书籍认真收好,包括那份《郑州晚报》。他激动地向田老爷子表示:“这些剧本非常珍贵非常有价值,都是可以陈列到戏曲博物馆的教科书,我一定不辜负您的重托,要把它们细心保管,找戏曲作家来将其整理恢复,传授给需要它们的年轻人,让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