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85后“驴倌”顾奋渊:创业的青春教会我担当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3日电 题:85后“驴倌”顾奋渊:创业的青春教会我担当

原标题:85后“驴倌”顾奋渊:创业的青春教会我担当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3日电 题:85后“驴倌”顾奋渊:创业的青春教会我担当

新华社记者潘莹、郭燕

前一天下过雨夹雪,气温突降,西北风从敞开的门窗里灌进,冻得人直哆嗦。20日清晨,留着寸头、一身牛仔服的85后“驴倌”顾奋渊已经在圈舍内外忙碌不停。作为200多头毛驴的“保姆”,他一会儿给毛驴打针,一会儿搬运草垛,陪伴他的只有驴子不时发出的嘶鸣声。

顾奋渊目前在乌鲁木齐远近闻名。4年前,他放弃有房有车有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踏入创业洪流,回到盛产稻米的家乡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皇宫村,在当地建起成规模的山东德州黑驴本土化养殖基地。

起初,年纪轻轻的顾奋渊走了不少弯路。他先是号召村民成立绿洲金叶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希望把村民们种植的有机稻米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上去。但高端的价位、缺乏成熟的销售网络,使他最初的创业激情在市场上碰了一鼻子灰。

凭着不认输的倔劲儿,顾奋渊多方考察后,又把目光瞄向驴产业。“驴奶营养价值高,每公斤上百元的价格,在一些大医院周边供不应求。而作为驴饲料的草料来源,就是过去地里烧掉的秸秆、稻秆。”顾奋渊感觉养驴大有前途。

认准方向后,他向亲戚多方筹资,承包了村旁一片近200亩的戈壁荒滩,打井修路,兴建圈舍,搞起以驴为主,马、羊为辅的养殖业。

500万元启动资金很快花光,而圈里的驴子不仅没带来回报,还因难以适应新疆气候以及主人缺乏养殖经验,死伤惨重,合作社其他村民不愿再投资,创业陷入艰难时期。

原本一直支持顾奋渊创业的父亲这时动摇了,作为村里水稻种植大户,他给儿子留下丰厚家底,眼看就要被折腾光了。他想说服儿子放弃,但没想到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的儿子咬定创业这条路,就是不松口。

在同学朋友衣着光鲜,在城市里尽情享受现代生活的时候,顾奋渊长年与他的驴子相伴,惦记它们一日两餐,学会给它们看病、助产、挤奶。每天夜里还要起来两次,察看即将生产的母驴有无分娩迹象。

“有一次,凌晨2点多发现一头母驴快生了,闹钟上好5点再看一趟,结果那天太累了,睡到7点才起来,一看小驴已憋死在母驴肚里。”顾奋渊说,这件事让他难过了很久,他以此告诫自己,如果多努力一分,结果就会不同。

困境中的顾奋渊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时帮助。2015年,由政府提供担保的150万元免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三道坝镇镇长李志说,近年来为鼓励农村创业者们的热情,农牧、科技、人社、土地等部门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多方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同年,28岁的顾奋渊在乌鲁木齐“双创”大赛海选中脱颖而出,他奋斗不息的创业经历打动评委,获得二等奖。虽然奖金不算多,但看到有那么多创业者跟他一样在坎坷道路上打拼,顾奋渊感到自己不再孤独。

创业路难行,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前3年的投入终于见回报。今年以来,养殖基地繁育的100多头幼驴销往乌鲁木齐市周边的昌吉、阜康等地,驴奶销售渐上正轨,光这两项带来100万元收益。

以前观望的村民转而看好驴产业,也有投资者找上门来愿意给他投资。“现在驴奶销售每天光微信朋友圈都供不应求。”说到这儿,顾奋渊露出难得笑容。

顾奋渊说,4年的创业经历让他明白,既然当初选择在农村广阔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要继承父辈们吃苦精神,不忘初心,按照自己的奋斗梦想制订规划,肯吃苦、敢担当,脚踏实地去实干。顾奋渊给自己订立3年扭亏为盈的短期发展目标,为此,他还需学习“互联网+”和贷款融资等相关政策知识,运用好创新工具,加倍努力。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