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永远在路上”为六中全会“点题”

从效果上说,《永远在路上》是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点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为反腐斗争助力,表明反腐还是进行时,没有终止符。

近日,由中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热播,包括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白恩培、周本顺等大批“老虎”出镜,向公众展示了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及其内心世界,也揭示了政治生态的灰色局部。舆论普遍将这部专题片看成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预热。这些曾经极具震撼力的落马“老虎”暴露了哪些问题,“从严治党”又该从哪些层面发力?凤凰评论《高见》栏目专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

访谈嘉宾:李永忠  制度反腐专家

凤凰评论《高见》访谈员:王华(凤凰网社论主笔) 尹钰莎(实习生)

“永远在路上”为反腐斗争助力

凤凰评论《高见》:这两天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关注度很高,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高级别贪官在镜头前反思,这对于反腐有什么意义?

李永忠:《永远在路上》这个专题片的意义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

首先从观感上来讲,一些高级干部看到曾经的同学、战友、朋友沦为阶下囚,在镜头面前忏悔时,内心会受到很大的震撼。中层干部、基层干部、党政干部等,也都会感受到一种强力反腐的压力。对普通民众而言,看到曾经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的高级领导干部,如今灰头土脸的在镜头面前忏悔,更多的是稀奇。这么多高官在镜头面前忏悔,不但中国没有过,恐怕全世界也没有过。因而对于各个层面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触动和教育。

其次从意义上看,在六中全会召开前期,用这八集专题片展示三年多反腐的成效,表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反腐决心,彰显了一种正能量。执政党尽管曾经有那么严重的腐败问题,但党中央下定决心之后,还是可以用自身的力量来战胜这些腐败。

最后从效果上说,《永远在路上》是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点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为反腐斗争助力,表明反腐还是进行时,没有终止符。

凤凰评论《高见》:确实很多人把这个专题片和六中全会的“从严治党”联系起来,专题片里的这些贪腐案例,暴露了过去“治党”方面的哪些问题?

李永忠:过去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总结。

第一是“说的多,做的少”。过去一直说要反腐败,给官员不断地做思想教育,也让领导干部自己上台去讲、去教育,但很多领导干部都暗自认为抓不到自己。归根到底就是“说的多,做的少”。

第二是“抓下面的多,抓上面的少”。过去反腐抓了很多基层的贪官,拍苍蝇容易,打老虎难,批量打虎则更难。从落实“八项规定”开始,党中央起带头作用,反腐也从“上面”开始抓。十八大一闭会,本届中央候补委员李春城就应声落马,这种“以上率下”,推动了全局。

第三是“严厉多,严密少”。过去当然也抓过省部级及以上的高官,但只注重了对个体惩处的严厉,对整体的严密做得很不够。现在反腐不光抓查处,而且抓问责,还同步抓了法规制度修订完善,既表明了严厉,也体现了严密。

总体来说,十八大后,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上述“三多三少”上有所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后续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够实现制度治党,从根本上突破。

凤凰评论《高见》:那么要真正做到“从严治党”,具体应从哪些层面发力?

李永忠: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

首先是目标层面,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就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如果党形成不了科学的权力结构,再怎么全面从严治党,也都只是片面的。不管查多少案、抓多少人,最终歪风邪气都很难根治。

第二是操作层面,科学的权力结构要怎么形成呢?其实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靠“制度治党”。而制度治党才能重构政治生态,才能由同体监督转为异体监督。一把刀再怎么锋利,也永远砍不了自己的刀把。所以同体监督是一种无效、低效、成本很高的监督,相对而言,异体监督则是有效、高效、成本很低的监督。

现在我们的各级纪委、监察局,都是同体监督,反腐要继续推进的话,就有必要发挥异体监督的威力。当然,异体监督有两个底线不能突破,一是“党外不能有在野党或反对党”,二是“党内不能拉帮结派”。在给定的情况下,我这二三十的研究方向就选择了党内分权——改革党内权力结构。

党内分权,我们过去其实有过探索。只要在党内形成三个不同的权力机关,就能实现权力的有效制衡。比如,由“党委会”负责决策,由“执委会”负责执行,再由“纪委会”或者“监委会”负责监督。党权三分,既有利于“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又能强化监督,发展民主,还能更好地实现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少数”腐败,根在“权力过分集中”

凤凰评论《高见》: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30多年之后,六中全会再提“从严治党”,从环境来说您觉得有哪些变化?需要哪些层面的新规定来应对?

李永忠:关于环境的变化,在建党90周年时,胡锦涛代表中央讲话,其实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是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四大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之所以面临这些危险,重要原因是我们还在延续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30多年前,我们在经济领域摒弃了苏联模式,生产力随之得到空前大解放,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政治领域中,并没有摈弃苏联模式,“两手抓”的严重不同步,致使腐败滋生蔓延产并越演越烈。这既是没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也是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训。所以“全面从严治党”要汲取过去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尽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凤凰评论《高见》:中纪委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管干部享乐奢靡问题突出。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谈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对这些“关键少数”的反腐,您觉得重点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李永忠:我们多年来都用苏联模式,权力过分集中当然产生特权,特权自然易于腐蚀,而腐蚀必然滑向腐败。比如周本顺,给他安排的周转房不住,在河北省军区大院内要了一个800多平米的二层楼,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保姆专门喂宠物。落马之前,省的几大班子和省纪委不知道吗?知道了也不敢监督,集权的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在他出任省委书记之前,也干了很多违纪违法的事,但很多环节监督失效,致使边腐败边提拔,根源都在权力过分集中。

那么今后重点往哪个方面努力?还是要完善监督,尤其是异体监督。这些落马的“一把手”,几乎没有一个是同级纪委监督检举的,所以关键还是要为异体监督创造条件,方向还是要实现党内分权,还是要靠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核心是要推进党内民主,由党内民主去带动人民民主,社会民主。

凤凰评论《高见》:国内外舆论对反腐经常有各种推测,高压式反腐会不会降温有各种猜疑,《永远在路上》可能是一种回应。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李永忠:首先,反腐的压力只能在案中,也必须在案中。没有相当数量腐败案件的查处,没有大量不正之风的遏制和纠正,形成不了一种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所以这种态势必须保持。

其次,反腐的功夫必须在案外。批量高官成为腐败分子,就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其个人素质问题,其根本原因,跟我们不科学的权力结构有关,或者说和苏联模式有关。

第三,反腐的最终成功必须靠改革,也只能靠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这种“输不起的斗争”我们可能永远也赢不了。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是仅仅依靠查处案件,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当年苏联查处腐败案件,力度不亚于我们,但最终苏联的解体,腐败是一个重大的诱因。

我们过去三年多反腐取得巨大成果,这个成果怎么巩固?不能总是靠高压反腐,而是需要改革,需要建立廉政特区和政治改革试点。就像邓小平当年建立经济特区一样,反腐败也要有廉政特区、政改特区。有了这些改革的“样板间”,通过“样板间”的先行先试,将科学的反腐模式打造出来,以后就能拷贝、复制到更大范围,就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反弹和回潮。

总之,只有通过试点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权力结构,摒弃苏联模式的根本性弊端,才能真正进入反腐的新常态。到党的二十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交出“四个全面”的满意答卷,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作者

李永忠

李永忠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谨记“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