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相信你,互联网评价数据

刷单作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和潜规则。在这种情况下,网上那些无处不在的评价数据,还能有几分可信?

日前,有用户发现,很多微信“大号”平时轻松达到数万阅读量的推送文章,点击量甚是惨淡,都徘徊在三位数、四位数。有网友爆料称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被屏蔽。微信团队回应称,刷阅读量、点赞数已经是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在不断升级。(9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互联网不同于线下实体,网上空间是一个“不见面、挨不着”的虚拟空间。人们要了解一件商品、一个器物,或者是一部影视剧、一篇文章等的优劣高低,除了靠自己感知,或是听主人“王婆卖瓜”外,过去通常认为来自第三方、使用者、亲历者的评价、体验比较靠谱。然而,这些貌似一点一滴累积、客观公正的网络“口碑”真的值得信赖吗?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就曝光了电商平台刷单、刷好评行为风行的问题,现在,著名的自媒体平台承认刷阅读量、点赞数的“黑链”已经十分成熟。这说明,“看上去很美”的网络评价数据,其实并不简单。网络口碑的价值标杆意义和虚拟数据特性,客观上为评价数据造假,俗称“刷单”提供了市场空间和技术可能。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浏览量和粉丝数,以实现更多的有效购买和更大的广告推广等价值,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不少网店卖家、网站及自媒体运营者以及需要好评投票的人开始不满足于用户的自然积累,转而寻求通过作弊手段“引流吸粉”。另一方面,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刷单服务也炙手可热,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造假效率提升很快、作弊效果几可乱真,且日趋职业化、规模化,乃至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正如此次被曝光的某个涉嫌刷单的公众号所称,“行业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刷也有人会刷。”如今,刷单作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和潜规则。在这种情况下,网上那些无处不在的评价数据,还能有几分可信?

应当看到,网络刷单本质上就是一种欺诈行为。网络刷单刷量的猖獗和大肆蔓延,不仅影响和误导了消费者和广大网络用户,更扰乱了正常的互联网秩序,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对规范运营者的不正当竞争,甚至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境地。然而,由于网络管理和立法的相对滞后,当前对于刷单行业和行为的查处、认定及处罚都远远不够,约束与制裁手段还相当有限。要从根本上打击、清理网络数据造假、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欺诈现象,不仅要依靠网络从业者自律、网络平台自查自罚和技术封堵,还要祭出法治这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必杀器”,从源头上进行深入整治。

作者

徐建辉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中药“经典药方”也应做临床试验

如果中成药经方,下定决心拥抱现代科学,用科学数据证明自己,说服患者和市场,中医药复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