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致敬百年建筑经典


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诞生,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原标题:致敬百年建筑经典

9月29日,在秋意渐浓的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诞生了。来自全国文博界、文化界、城市建筑界、出版传媒界的专家学者、20世纪建筑遗产入选单位代表、高等院校师生共计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了解,“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共计98项,是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97位顾问专家委员们的权威推荐、严谨把关,在北京市方正公证处的监督下,经过严密的初评、终评流程,历时一年才产生的。

“20世纪建筑遗产”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介绍,与那些历经千百年沧桑、早已剥离了实际应用价值的古代建筑遗存相比,20世纪遗产往往是功能延续着的“活着的遗产”。不过,也正因为“年轻”,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往往容易被忽视,破坏和损毁严重。

在本次公布的名单中,不仅有人民大会堂、天津劝业场等20世纪中期、早期的建筑,而且还有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年轻”建筑。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说:“在思考中国建筑文化问题时,建筑先贤们往往从建筑全局出发,从建筑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整体走向出发,不会去人为分割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因此,他们留下的作品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堪称20世纪建筑遗产。”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诞生,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的经典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项目也入选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作为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的创始者,吴良镛院士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之举是非常重要的行动。

作为中国20世纪现当代建筑保护的“先行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从宏观视角提出了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紧迫性。“随着我们城市化建设的热潮,城市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面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定和保护不仅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严肃课题,更成为中国建筑界与文博界应长期合作、联合攻破的‘点’。”马国馨说。

(本报记者 李韵)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