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竹建筑双年展 从泥土里长出来


来源:解放日报

葛千涛表示,双年展所有的竹建筑作品,都像是从宝溪乡泥土里长出来的。“竹是唯一具有精神、文化、艺术属性的建材,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三至四年即可成材,我们的双年展就是创意加竹,这里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绝不能像某些乡土建设那样造得千篇一律,堆了很多城市文化垃圾在乡村。”

原标题:竹建筑双年展 从泥土里长出来

  葛千涛

经过四年的精心运作、筹备,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暨国际设计大师论坛于9月28日在浙江省龙泉市一个偏僻的农村宝溪乡正式开幕。当初立志要用艺术建设新农村并被视作“疯狂之举”的上海人葛千涛说:我的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了。

当代版“山乡巨变”

2008年,葛千涛结识了宝溪乡党委书记周义泉。经过多次交流,在上海以策展艺术沙龙而闻名的策展人葛千涛,对到偏僻山乡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能写好这本当代版“山乡巨变”吗?所有人听到这个创意,都为他捏把汗。“竹建筑双年展其实从奠基那天起就已经开幕了,且永不落幕。”葛千涛说,四年来,前来参观建设中的双年展的各国参观者已超5万。

葛千涛表示,从一开始,他就在思考如何避免乡土重建浪潮里常见的问题,比如艺术不接地气、把城市弊病带到乡村、作品好看不实用、当地人无法融入参与,等等。思考的结果,就是要用当地的材料建设当地人自己的家园,且可持续使用下去,不是一个临时性的双年展。

2013年6月,上海康业进驻宝溪乡,引领100多位原住民开启了乡村建设之路。四年来,葛千涛同设计师们长期工作、生活在离龙泉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僻壤里,依据宝溪乡的地形地貌、天然材料进行建筑实践。他们以竹材、石材、夯土、垒石、匣钵、瓷片为媒介,釆用乡民们熟悉的“低技术”进行“可持续的乡土建设”。

宝溪成竹建筑天堂

四年后的今天,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1位建筑师,在宝溪打造出16座单体竹建筑,分别被用作当代青瓷艺术馆、当代公共艺术美术馆、陶艺家工作坊、青年旅社、艺术酒店等,构建起了一个竹建筑天堂。葛千涛还亲自设计了一座双螺旋竹桥,一头连接古老的村落,一头牵起代表未来的国际竹建筑文创生活园区。

葛千涛表示,双年展所有的竹建筑作品,都像是从宝溪乡泥土里长出来的。“竹是唯一具有精神、文化、艺术属性的建材,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三至四年即可成材,我们的双年展就是创意加竹,这里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绝不能像某些乡土建设那样造得千篇一律,堆了很多城市文化垃圾在乡村。”

同时,竹建筑双年展要成为一个可持续的乡土建设项目,除展览期间将举办“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论坛”、“手作艺人、设计师作品展”、“国际手作文创嘉年华”、“国际乡村旅游论坛”等活动外,隐居集团已接手了宝溪乡竹建筑的后续运营,宝溪乡俨然成了一个可居住体验的生活村落。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