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知青忆:插队时一穷二白去开荒 喝草甸水吃冰碴饭


来源:凤凰历史

八五三农场建场初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路无一条,建设者们住马架子、喝草甸水、吃冰碴饭,当年开荒、次年打粮、第三年自给、第四年实现盈利上缴。

核心提示:八五三农场建场初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路无一条,建设者们住马架子、喝草甸水、吃冰碴饭,当年开荒、次年打粮、第三年自给、第四年实现盈利上缴。

 

北大荒知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枫网,作者:佚名,原题:北大荒知青忆:一穷二白去开荒喝草甸水吃冰碴饭

早在去北大荒之前,我就看过电影《老兵新传》和《北大荒人》,知道北大荒有一个雁窝岛。但是,我没有想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就来到这个有传统、有名气的地方。于是,我就设法去了解这个地方。

八五三农场位于黑龙江完达山北麓的三江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8’~133.14’,北纬46.49’~46.49’。八五三农场是黑龙江垦区第三大农场,控制面积1228平方公里,地形呈枫叶状,其中国家级雁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119.2平方公里。

十九世纪前,八五三所在大和镇地区只有少数赫哲族人在沿河一带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仍然是地广人稀的荒凉地区。这里夏季炎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日照时间短、多雪气温低;春季时间短暂,温度回升较快;秋季来临较早,气温下降迅速。独特的地理气候有利于作物生长,素有“插根筷子也发芽、栽块柴禾也开花”的说法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美誉。

1956年7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二农场的机耕三大队大队部和二、三中队开始在蛤蟆通河以东开垦荒地。不久,铁道兵复转军人组成的八五O六大队、八五一一大队也先后来到这里参加垦荒。

1956年9月27日,设在黑龙江密山的铁道兵农垦局决定按铁道兵部队的代号排列,将1841名转业官兵组成的开荒队伍组建成立八五O三农场。当年11月10日,农垦局统一所属单位名称,八五O三农场改称八五三农场。

1956~1957年,650名河北青年到场;1958年,解放军十万转业官兵中2827名到场;1959年2031名山东支边青年到场,八五三农场初步形成规模。

八五三农场建场初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路无一条,建设者们住马架子、喝草甸水、吃冰碴饭,当年开荒、次年打粮、第三年自给、第四年实现盈利上缴。

艰苦环境、超常发展,引来社会关注。1960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八五三农场“建场三年、荒原变乐园”的消息。

奠基八五三农场的铁道兵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曾经将遍地荒山、没有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著名的陕北江南。解放战争后,王震将军率领这支队伍入疆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入闽完成了鹰厦铁路施工、入黑开始了大面积军垦行动……他们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带到了北大荒。

据说,日本开发北海道、前苏联开发西伯利亚都是由国家先勘探、设计,修好房屋道路后再以高薪动员志愿者去开发、生产。相比较,中国是在一穷二白、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开发北大荒。八五三农场的创建之路能够取得显著成效,重要条件在于有一支有觉悟、有纪律、肯吃苦、顾大局的转业大军。

在参加八五三农场创建初期的垦荒大军中,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有四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七百多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战士两千多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四千多人。他们凝聚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边者共同奋斗,在创建八五三农场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雁窝岛北大荒精神”。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