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靠欺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如果发挥不了作用,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进而陷入熊彼特所说的“循环经济”状态。

【编者按】9月21日晚,北大国发院东方战略与领导力研究中心和新华网思客联合主办的“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论坛上,张维迎发表演讲阐述了自己对企业家角色的理解。

张维迎分析了在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演讲中,张教授认为企业家并不是要素,将企业家与其它生产要素并列起来是不合适的。企业家是一,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后面的零。他坦言,企业家精神如果发挥不了作用,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进而陷入熊彼特所说的“循环经济”状态。

张维迎指出无论当下还是未来,我们都需要企业家精神,让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企业家创造未来。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张维迎发言内容的摘录:

我研究企业家30多年,我第一篇关于企业家的文章发表在1984年9月《读书》杂志,现在已经32年了。但是我真的不敢给企业家精神下一个定义。也可能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本质,就是一个人之所以是企业家,因为他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琢磨的人。

企业家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能够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办法,于是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具有这样一种精神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家。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意味着失败率非常大。我们大部分人是循规蹈矩的,是按既定方针办事的。

我们一般讲的企业家是商业企业家,现在也在讨论政治企业家。例如邓小平这样的人,他是制度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甚至真正做好一所大学也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位校长他上任的时候学校这样,下位时学校还是这样的,这位校长就没有企业家精神。蔡元培就是一位有企业家精神的校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企业家精神,因为我们总会面临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我们身上都有些企业家精神,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企业家,就好比每个人都可以唱歌,但不能每个人都会成为歌唱家。企业家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在人类里面占比是比较小的。

人类从古到今的发展几乎都可以理解为企业家精神的展现和发挥。我喜欢从现实的故事讲起,想一下十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的时候是拥有什么精神,那时谁愿意走出非洲去没有去过的世界,那就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实一代一代的移民,也具有企业家精神。所以不难理解中国人在海外具有企业家精神,倘若不具备这种精神他不会走出去。

在东南亚、新加坡、美国、欧洲看到的中国人,你可以想象他们曾经生活艰苦、活不下去。可能很多人不愿意出去,喜欢在老家。但是有一个人走出去,他就变得不一样了,所以这可以理解是一种企业家精神。

人类长河当中,企业家精神是被压抑的。在中国,我们压抑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科举制度。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通过科举被吸引到政府为皇帝服务,循规蹈矩下去,这是人力资源巨大的浪费。

在社会中,有一些企业家地位比较低。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采取产业政策最早的国家,也最长的国家,重农抑商。所以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即使他可能富有,但他富有之后要买土地、买官,才能够提高地位。

我们陕西、陕北有一首民歌,那时的企业家从这个地方买来货物,到另个地方卖,过程中有很多辛酸,会遭遇失败,甚至受到生命威胁。从平遥到俄罗斯,或者日本大阪,有些人去了就再没回来,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在西方,两三百年前开始,企业家精神发挥出来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里面讲的道理,其实如果你把共产党宣言里面的“资产阶级”四个字换成“企业家”,意思非常通顺。

而在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家精神才真正发挥出来。所以我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崛起。未来的企业家精神会什么样呢?熊彼特讲未来就是变得创新,变得程序化、官僚化,你是科研人员、生产人员,本质是创新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不大可能,在西方创新最多的都是私人,不是大公司。我相信未来也是这样的,任何一样东西一旦用程序化的方式可以解决的时候,可以用大数据、用数学方式解决的时候就不是企业家职责了。企业家的职责不是用程序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企业家不可以用程序解决问题,同样的数据,同样的算法,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对未来有一种判断,这些是数据里面没有的,要靠脑子去思考。

所以十年前是企业家的事情,今天不是企业家的事情了,变成了普通管理人员的事情。一旦企业家精神不再发挥作用,人类的进步就停止了。人类就会进入熊彼特讲的循环经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不相信人类未来是那样的。

我相信未来人类仍然是要靠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来推动进步。传统企业家是套利型企业家,现代企业家更多是创新的企业家。我们需要的新产品全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创造会丰富想象力,所以企业家具有想象力非常重要。

企业家赚钱靠什么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给别人创造价值。如果你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那你赚的钱就不是企业家应该赚的钱。那不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容,而是在用强盗逻辑在赚钱。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赚钱了,不是因为给别人带来了更高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垄断资源。我们的银行赚钱了,也不是因为他给别人带来更高的价值,而是因为政府规定企业的钱放在银行就给你2%的利息,银行把钱贷出去收5%的利息。这是市场的问题,首先要让别人信服,要自己赚钱,首先要给别人带来好处。靠欺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也不可能持续赚钱。

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变得富有,没有任何政府赋予的特权,那靠什么呢?一定是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了收取的费用,多出的那一部分是消费者剩余。企业家富有,我们觉得他们有责任。马云富有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都不用淘宝和天猫,他很快就完蛋了。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因为他带来了好处,我们付给他的小于他给我们的。没有人会说这个水值一块钱,我给一块五。

企业家要赚钱,要对人性有非常透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比你搞市场调研重要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乔布斯不搞市场调研,但是他的产品一出来就有很多人买,因为他知道什么是人类最喜欢的,什么最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同时,人性有很多弱点,真正的企业家不应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如果你知道别人买了你的东西后会后悔,还忽悠他买,这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赚钱。另外,如果企业家利用政府创造的特权在赚钱也是不道德的,这只是在掠夺别人的财富。

当下在中国,有关经济社会体制的好处都涉及到怎么看待企业家,是不是理解企业家的角色。计划经济不理解企业家,尽管马克思强调了资产阶级的重要性是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但他其实也没有真正理解我刚才讲的那样的企业家。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家也没有理解企业家,也说我们在经济学的教科书里面,主流经济学理论里面看到的企业家,因为我们主流经济学理论这些假设就排除掉企业家。我认为企业家跟其他要素不一样。其他要素是可以替代的,而企业家是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

企业家是一,没有这个一,后面的零没有用的。马希尔的理论里提到企业家,后来就完全没有了。经济学家开始越来越追求形式化、数据化。企业家所有的行为方式是没有办法用数据刻画的。他的行为可以预测,他就不是企业家。因为经济学要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我们就不能够用数据刻画的东西讲出来。所以我们理解的那个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脑子里构造的市场。

当我们主张政府做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假设的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是理论家、经济学家构造的。我们是在那个市场中,提出我们认为可行的政策。如果企业家不能够恢复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或者说经济学家不能够真正理解市场是怎么运作的,那我们就不能理解市场经济,就会得出好多错误的具有误导性的结论,这会控制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

最后要强调一下,现实中的企业家其实有两类。一类是生产型的企业家,另一类是非生产型的企业家。生产型的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非生产型的企业家不创造财富,甚至毁灭财富,他只把别人的财富拿到自己的手里。所以怎样才能使得真正的生产型企业家兴旺起来,而非生产型企业家没有生存空间,就变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有很好的制度改革,特别是需要有私有产权的保护和法治。

政府支配资源的情况催生了非生产型的企业家。他赚钱了,但不是因为他生产了消费者喜欢的东西,不是解决了社会需要解决的事情,而是因为利用了政府的权力去寻租。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然我们在政府决定支持创新项目的时候,我们有许多人想要申请这个项目。这个时候,就有人专门成立一家公司帮你申请项目,然后为你编申请书。因为你没有经验,而他既有经验,还有关系。如果你不通过他编这个项目,拿到申请的可能性很小,但通过他可能性就高了。这样的企业就是反生产力的。

所以为了减少社会当中反生产力的企业家,或者非生产型企业家,就必须对政府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控制,必须把政府放在法治的笼子里面,减少政府控制的资源。只有这样,企业家精神才是正道上的精神,才能给社会带来好处。到那时候,我相信现在担心的很多问题,包括道德的虚无主义这些问题,都会比现在要少得多。

(本文内容依据现场录音和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订。)

作者

张维迎

张维迎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中国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很多贫困地区的老师,把位置留着,让代课老师来教,他自己跑到沿海打工。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质量不高,在册的是那些人,真正教学的是他们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