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这才是刘胡兰的模样


来源:北京青年报

书中也刻画了其他几个人物形象。比如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大胡子和告密者石三海,大胡子口衔香烟,满脸横肉,一副凶神恶煞的架势,而告密者却点头哈腰、一脸奴相,显得鬼鬼祟祟(见左下图)。虽有些艺术加工的痕迹,然而倒也贴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还有一个假扮媒婆的女特务,以上门提亲为借口监视、调查刘胡兰,在揭开门帘的那一瞬,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已昭然于纸外(见右下图),而读者同时感到的还有作者敏锐捕捉细节的能力和深厚的刻画功力。当然,恶有恶报,凶手必定会有其应得的下场,此原本情节发展的逻辑。但是,当我看到刘胡兰瘦小、羸弱的身

原标题:这才是刘胡兰的模样

采莲小集

《女英雄刘胡兰》

木刻:安明阳

新华书店印行

1949年3月8日

32开,平装

几年前,因兴趣的转移要清掉一批连环画,那时的摩摩挲挲、一望三叹的情景,至今犹在目下。而其中被我破例留下的,就包括这册《女英雄刘胡兰》。

这是安明阳所作的一册木刻连环画,三十二开平装本,前无序后无跋,也没有版权页,只在封底紧靠左下侧竖排印有“一九四九年三月八日出版”,字体很小。据说此乃新华书店为全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所印制的献礼书。这样一本戋戋小册,我却数次都未舍得将其清掉,实在说,那原因并非“奇货可居”和“待价而沽”,而是觉得它似乎承载着一种别样的东西。

书中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刘胡兰”,但却是一个与我头脑中的固有印象完全不符的刘胡兰。那是一张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的脸,略圆,两只眼睛不大也不小,单眼皮,然而眸子特别的亮;似乎有些蒜头鼻子,鼻梁一定不会很高,两个鼻翼也好像在翕动着一般;嘴唇略薄,嘴角微微上翘着,像是在微笑,但却颇显出些调皮、可爱、亲切的样子;她剪了短发,却按照当地农人的习惯,在头上裹了毛巾,显得很土,但却实在是一副农家女儿的装束。这是第一幅图,像是一个特写,我以为这是为主角形象定调子的,故而也选作了封面(见左上图)。其他如第四幅“刘胡兰夜做军鞋”,青灯如豆,寒夜难挨,小姑娘盘腿坐在草席上紧张工作,神情凝重而专注(见右上图),不仅装束与第一幅相同,其五官、脸型也颇为一致,这不仅说明作者刀法精湛,也证明其在人物的造型上是认真、严格的。

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据以得知,当年不到二十岁的作者安明阳乃是多次采访了刘胡兰的母亲和妹妹,根据她们的口述反复斟酌之后才奏刀落定的。由此看来,我以为他所刻画的刘胡兰,很可能最接近原型。

关于刘胡兰的连环画,我经眼的至少有七八种之多,除华三川先生的《刘胡兰的小故事》之外,多数我均感到不能满意,其最大的原因便是对刘胡兰形象的塑造。自然,刘胡兰死得太早,她生前并未拍过任何照片,为刘胡兰造像不可能有影像资料作为参考,但任何艺术夸张应该也必须源于生活,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原本也并非水火不容。尽管有不少关于刘胡兰外貌特征的口述史,称其个头如何高大、身段如何丰满云云,但坦率讲,我是看不惯某些连环画中,将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画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乃至于三十岁左右的妇人的。

书中也刻画了其他几个人物形象。比如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大胡子和告密者石三海,大胡子口衔香烟,满脸横肉,一副凶神恶煞的架势,而告密者却点头哈腰、一脸奴相,显得鬼鬼祟祟(见左下图)。虽有些艺术加工的痕迹,然而倒也贴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还有一个假扮媒婆的女特务,以上门提亲为借口监视、调查刘胡兰,在揭开门帘的那一瞬,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已昭然于纸外(见右下图),而读者同时感到的还有作者敏锐捕捉细节的能力和深厚的刻画功力。当然,恶有恶报,凶手必定会有其应得的下场,此原本情节发展的逻辑。但是,当我看到刘胡兰瘦小、羸弱的身躯被押赴刑场、面对铡刀的那一页(见正上方图),却突然感到十分不自在——那一刻,她甩头发也好,喊口号也罢,但一个不及碧玉年华的生命结束了,而且居然是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战争结束了,胜利也好,复仇也罢,然而最直接的现实是很多家庭破碎了,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就像刘胡兰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平心而论,我喜欢《女英雄刘胡兰》,并不仅仅因为它木刻艺术的高超,在这方面,它比起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丁聪的《阿Q正传插画》是要逊色的。我所真正喜欢的,在于其中的骨气、真诚和信仰——而信仰,在当下又是何其珍贵的啊。文并供图/群姗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