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开学季]大学新生入学须知 做好心理调适 迎接开学


来源:长城网

导语:进入9月,省内外各大高校陆续都开学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大学新生们既充满憧憬,又有些迷茫。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人际交往增多,自主时间也更多,如何掌控好自己,成为大学新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

原标题:[开学季]大学新生入学须知 做好心理调适 迎接开学

导语:进入9月,省内外各大高校陆续都开学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大学新生们既充满憧憬,又有些迷茫。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人际交往增多,自主时间也更多,如何掌控好自己,成为大学新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

大一新生在试穿鞋子。 刘澜澜 摄

大一新生在试穿鞋子。 刘澜澜 摄

 经过三个阶段 调整健康心理

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中,主要经历3个阶段的适应期,第一阶段就是入学前三个月,主要包括军训、加入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和舍友相处,积极融入大学生活。

第二个阶段是入学第四个月到第二学期开学,这期间要经历大学的第一次考试,有些新生开学时忙着各种活动,耽误了学业;有些新生则面对自由的课余时间无所适从,大部分课余时间用来上网,这些原因都导致考试有可能没考好,心理一时接受不了,形成落差。

第三阶段则是第二学期之后,这是大学生确立新目标的另一个关键时期,包括考研、考级、就业等,为未来打下基础。

 与同窗舍友多沟通 学会帮助人

大学同窗,尤其是一个宿舍的室友会成为一生的挚友。但在大一新生入学后,首先觉得不适应的或许就是人际交往了。对于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来说,远离父母、朋友,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和三四个人共同居住,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难免有些不适应,出现小摩擦。为此,王文霞老师建议,首先要把自己放在集体里,不要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个性,要找出和他人的共性,和舍友、同学多沟通、多交流,多帮助他人,在自己有困难时也向别人寻求帮助。一旦发生小误会,试着敞开心扉交流,千万不要生闷气,暗地里排挤、孤立,只要能够平心静气地交流沟通,误会都会消除。

 尝试加入学生社团 锻炼交际能力

学生“社团”是大学特有的风景线。为了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大一新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一般加入两三个就可以了。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更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各个大学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大一新生们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不要仅仅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跨专业的讲座更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特别是一些专家讲座,都是一些很前沿、很尖端、很先进的知识,也值得一听。很多大学都设立了英语角,每周都要组织活动,也有外教参加,通过全英语交流,会促进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多了解异域文化。

 寻找目标 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大一开学后,许多学生会发现有大量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进入大学后,老师不再追着学生学习,难免感觉茫然。出现这种情况后,新生要学会“自己替自己做决定”,此时,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课外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每天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图书馆学习,也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有了目标和规划,生活充实了,不适感就会消失。

此外,要尽早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抓紧准备一些等级考试,比如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一些资格证的考试,越早拿到证书越好。到了大三和大四就要忙着毕业实习、找工作,有些则面临考研,很难再集中精力参加等级考试。

 多了解自己的专业 培养专业兴趣

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后,总是觉得录取的专业不理想,不喜欢,抱着抵触心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未来发展等,并不是真的不喜欢。此时,新生们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四年的专业做个全面了解,通过一些专业书籍,或者上网查查相关资料来熟悉。再多与大三、大四的学长们多交流,听听他们的实习经历、就业取向等。根据经验,很多学生刚开始并不喜欢调剂的专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了解了专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就业领域及将来的前景等,从而会对这个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确实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合这个专业,那么就可以寻找转专业的途径。大部分高校其实都可以转专业,但对学生转专业的成绩要求较高。只要每次考试成绩非常拔尖,就可以提出申请转专业。此外,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或者考研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做好心理调适 迎接大学生活

 学习心态: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平时深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但是许多新生一跨进大学校门便开始害怕、没有自信起来。

浙江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燕老师分析道:“因为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突然间那么多优秀的人聚在一起,而你显得那么得平凡,这所造成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够完美’的自己,才能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

 人际交往:对别人不要太苛刻

在大学生活中,除了学习,大一新生们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挑战。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学间、室友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成了人际交往的大学问。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副院长张兰欣建议,要处理好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对别人不要太苛刻,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相处中,如果遇到不顺心要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对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必要而可行的。

对此,浙江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燕老师也表示,在同学相处中,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应及时跟老师、辅导员、同学等沟通和求助,这样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同时,还应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合理宣泄,自我安慰,以更成熟的心态来应对挑战。

从高中进入大学,在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新生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不必为此而焦虑。但是对新的生活多一些心理准备,一定会适应的更快、更好。希望能够通过以上的这些心理调适法,使新生能更好地做好心理准备,以足够的信心开启大学之旅,让每位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据长城网、甘肃网、浙江在线综合)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