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免税店开业半月:补货慢遭消费者吐槽


来源:澎湃新闻网

8月28日,距离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免税店开业已过去20天。与8月8日开业当天百人排队、限流入店的场面相比,如今这家免税店的已经逐渐“退烧”。

原标题: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免税店开业半月:补货慢遭消费者吐槽

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免税店上海万航渡路889号中服免税店。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8月28日,距离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免税店开业已过去20天。与8月8日开业当天百人排队、限流入店的场面相比,如今这家免税店的已经逐渐“退烧”。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近期分别于工作日和双休日探访了这家免税店,走访中发现,店内部分商品都被抢购一空,缺货严重,现场仍存在借护照“拼单”现象。

对上述现象,店方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部分商品缺货现象,主要是由于海关审核时间较长,而对拼单使用一本护照买单的情况,店方则予以否认。

门口大排长龙现象不复存在

8月8日,这家位于静安区曹家渡悦达889广场的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免税店开业。当天10点不到,免税店门口已排起近两百人的长队。10点开门,第一批顾客进店后,店方即开始限流,大约每隔15分钟放一批顾客进店。对此,店方采取了预约快速通道、排队通道和预约券领取通道的措施。

然而,对比半个月前的热闹场面,如今消费者对免税店的热度逐渐“降温”。8月24日周三,当澎湃新闻记者再次来到免税店时,发现门口的蛇形排队隔栏不见了,门外也没有了排队长龙,顾客可随意进出,不再需要预约拿号。

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之前的排队现象大概仅维持一周时间,而拿号预约也就是应对开业第一周的大客流,如今不再需要。而周末的人流相对大一点,每个家庭至少需要持有一本护照进入店内。

多名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免税店卖的东西并没想象中那么便宜,部分商品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大多数的物品只能说比市内专柜便宜点,像化妆品,性价比高的并不是很多。”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如有一款日本品牌的面膜,跟香港的售价比,只便宜了100多元,而另外一款法国品牌的乳液,比香港贵了200元左右。

热门商品断货现象严重

另外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失望的是,店内一些品牌的热销货如今被一抢而空,而新货上架和更新的速度又有些不足。

免税店营业员方面表示,门店新开张时,并未预料到生意会那么好,因此起初就没进那么多的货品,而店内商品从订购、运货到上海,再加上商品检验等一系列流程下来,一些销售一空的商品需要等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上架,“这些免税商品过边检的时间较慢,我们正在与海关、边检积极协调中,不少紧俏的商品基本上都面临这个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断货的现象在日韩化妆品柜台表现得最为明显,一些日本品牌的面膜大多被销售一空,一些韩国口碑比较好的品牌面膜也几乎一片不剩。专柜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些面膜是免税店最抢手的商品,而到货的话大概要半个月,海关检疫检验也要近半个月。“如果要买这些缺货商品,至少要等一个多月。”

除了日韩化妆品缺货严重以外,一些知名的品牌也出现“货品不全”。顾客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打算买一款美国知名品牌的粉底液,请专柜营业员帮忙开单时,却被告知所要的型号缺货,李小姐又询问了其他的品牌的粉底液,摆在柜台上的一排基本都没货,李小姐说,“想买的都没有,有的又比香港和机场免税店的贵。”

一位外地顾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途径上海,顺道来逛免税店的,但实在没东西可买,就买了两包巧克力,然而,售卖的巧克力甚至临近保质期,一些商品到今年8月、9月就要过期。

对此,免税店方面的解释是:“因为开店较急,一些店员将新店和老店的货品混在一起了。”

仍存在顾客“拼单”现象

根据现场提醒,免税外汇商品购物对象为持护照入境的中国籍旅客,包括外交人员、留学回国人员、援外人员、劳务人员、远洋船员和外交机构中持公务护照的公勤人员等。持护照入境年满16周岁的中国籍旅客,自入境之日起180天内,均可凭本人护照在该免税店内一次性购买海关规定的限量限值范围内的免税外汇商品。

澎湃新闻记者在收银台看到,一位老人拿的护照入境时间已超出180天,这时,收银员告知老人,护照不能使用,给老人解释了购买的要求后,就对一位正在买单的女顾客建议,“让他(老人)用你护照一起买了。”于是,老人便站到这位买单女顾客旁,把钱给了女顾客,让其帮助自己买单。

撮合互不相识的顾客使用同一本护照拼单,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也在开业当天采访时也发现,店内部分顾客选货后,因自己没有护照,准备“蹭”别人的护照购物,甚至有顾客现场拍摄商品图片做起了“代购”。对此,现场的营业员视若无睹,任由这种“私下”合作。

事后,当澎湃新闻记者询问“拼单”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时,收银员却坚称:“护照必须本人使用,不允许持他人护照进免税店消费,不允许陌生人现场拼单。”

北京观韬(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葛志浩提醒,市区内开设的免税店并非是对境内公民“完全、无条件地开放”,而是附有前提条件,包括消费者在此所购商品的目的以及所购商品的总值限定等。法律规定,设立免税店的目的是为照顾个人进口自用物品的合理需要,进而为消费者免除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其出发点在于明确个人所购的商品最终目的不是将商品置于流通领域。其次,在个人免税额度上,海关也有明确规定,主要依据是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54号)中指出,个人自用商品,除烟草制品、酒精制品以及国家规定应征税的20种商品之外,可在总值5000元人民币范围内享受免税。“假借他人护照名义进行个人自用消费,那么由于实际消费者本身不具备享受免政策的资格,故其消费行为存在偷逃税嫌疑。”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