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电信诈骗别止步于抓住骗子

漏洞太多,骗子又无孔不入,但电信诈骗不能成为无解顽疾,公众的无助感必须得到缓解。

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发生后,截至8月27日晚,四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投案自首,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郑贤聪仍在逃。19日,18岁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他人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通过银行ATM机转账方式诈骗近万元学费。之后,徐玉玉心情郁闷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经过几天的追捕,导致徐玉玉不幸身故的几名嫌犯被抓归案,这是对受害人的告慰,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受害人家属的悲痛心情。在徐玉玉电信诈骗案中,涉案金额虽非巨大,但最终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犯罪嫌疑人应受到从严处理。严惩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既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也是对在犯罪道路上依然执迷不悟者最有力的警告。

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痛惜,危害社会多年的电信诈骗再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徐玉玉案由于后果严重,引起公安部门高度重视并迅速破案,这一结果令人欣慰,但一组严峻的数字依然无法因此改写。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高达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但破案率却不超过百分之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跨地区、国家作案,破案协作成本高,侦办难度大等等。破案率低固然有其原因,但低破案率就意味着犯罪成本低,诈骗团伙有恃无恐,受害者则倍感无助。

其实,在持续高发的电信诈骗面前,社会舆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力感。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因为与电信诈骗相关的各环节漏洞众多,导致案发后,社会各界都无法准确找到破解之道,一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有三种东西是电信诈骗犯罪中少不了的:个人信息、电话渠道和获得赃款渠道。然而,说起来简单,在现实生活中,与这三样东西相关的陷阱却令人防不胜防。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骗子握有的信息越多,受害人就越容易就范,而目前电话、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外泄几乎是普遍现象,围绕个人信息甚至已存在一条黑色产业链。在电话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能够虚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实名制执行不力,让一些电话号段几乎沦为实施电信诈骗的低成本工具等等。在获得赃款渠道方面,除了银行柜台、ATM机转账,近期诈骗手段升级,不断有骗子让受害人开通网上银行进行转账。

漏洞太多,骗子又无孔不入,但电信诈骗不能成为无解顽疾,公众的无助感必须得到缓解。近期一些来自警方的消息,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无助感。此前北京警方宣布,自2015年下半年搭建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平台以来,北京发生的境外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四成。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警方与银行系统建立的“快速止付”系统,在骗子提现前冻结钱款。

源头治理是打击电信诈骗的关键,而严查电话渠道和获得赃款渠道则是重中之重。目前警方针对获得赃款渠道,建立的“快速止付”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果,那么,在管束电话渠道方面可以有多大的“止损”空间呢?要知道,再“精确”的电信诈骗也是广种薄收,骗子平均拨打一千个电话可以得逞一两次。数据显示,我国仅2015年就有290亿个诈骗电话呼出。数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背后,是总量更为庞大的电话呼出。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是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运营商必须履行管理职责,付出相应的监管成本,以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让诈骗电话的呼出总量大幅降低,这是降低电信诈骗案件必不可少的前提。有关主管部门必须督促运营商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给电信诈骗踩下刹车。同时,司法部门还应考虑追究有关运营商的法律责任,这不仅可以给予其足够大改进工作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受害者减少损失,有效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

樊大彧

樊大彧

北京青年报记者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莫削网约车之“足”适出租车之“

在共享经济大势面前,作为管理者,就该成为一个能把好共享经济方向的“新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