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家的造诣到最后不是技法而是涵养与才情


来源:新快报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读书与创作的体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日前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称:“人品高尚又有写字修养的人,就算只是片纸只字也会令人敬重。”谈及自己的读书体验,他更直言:“‘知识改变命运’是我切实的人生经历。”而对于艺术家如何坚持阅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则认为:“多看一些美术名家写的小文章,或古人写的短小精悍的画论之类,话语不会太枯燥。”■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原标题:艺术家的造诣到最后不是技法而是涵养与才情

日期:[2016-08-28]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大中小】

简介    梁江 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简介 梁江 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读书与创作的体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日前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称:“人品高尚又有写字修养的人,就算只是片纸只字也会令人敬重。”谈及自己的读书体验,他更直言:“‘知识改变命运’是我切实的人生经历。”而对于艺术家如何坚持阅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则认为:“多看一些美术名家写的小文章,或古人写的短小精悍的画论之类,话语不会太枯燥。”■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收藏周刊:您强调艺术家要多读书,读书与艺术创作是什么关系?

梁江:北京中国画院前院长叶恭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写字的修养》,里面就提到,“今之谈书法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饮,隔年则失味矣”。艺术需要注重修养,其中修养之道取决于学问,他把学问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学识丰富的人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第二点他谈到了志趣,志趣高低也会影响绘画的境界。志趣低下的人就算在技法上下了苦工,在表现上依旧是微不足道。第三点是品格。人品高尚又有写字修养的人,就算只是片纸只字也会令人敬重。我认为叶恭绰老师的观点十分有意思,虽然他说的是书法,但是书画同源,读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收藏周刊:很多艺术家不爱读书也许跟他们更加看重技巧性有关,该如何平衡技巧与文化知识?

梁江:确实有的艺术家把绘画写字当作是技巧性的东西,但技巧是一个把艺术家个人的涵养、个性才情、生活感受更好地传达出来的途径。技巧与技法就像是我们学习外语时候的单词语法,我们把硬性规定的东西学好了,能看懂外文,可是距离语言学家或者作家还有很远的路。叶恭绰在文章曾写道:“孔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中国画家必须注重修养,画匠之画,一望而知。”艺术家与工匠是两种类型,艺术家的造诣到最后不是技法而是涵养个性与才情。

收藏周刊:艺术家要怎么选择合适的书籍?

梁江:首先在文学修养上,诗经唐诗宋词等等都需要涉猎;而中国古代的画史画论,例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宋朝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都是美术史最基本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近现代,傅抱石、郑午昌等人的书籍也值得我们一读。在我看来,艺术家要实现自身的艺术追求与理想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去读书,按照自己的意趣、专业发展来选择相关的书籍。

梁江自述阅读体验:“知识改变命运”是我最主要的人生经历

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句名言,也是我最主要的人生经历。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或许我一直只能待在偏远的农村里。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我就自己赚钱,买了第一本书——《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接触到了美术从而喜欢上了美术,而且三毛的落魄艰难的经历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爱看书。中学时代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文学史等等几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我都通读过,而且每本都会摘录做笔记。我的读书方法也十分独特,我会用大的素描纸,把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中国通史的要点一一列举在墙上背诵。当时林丰俗看到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小山村里面有人这样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可是这样的笨方法让我走到了今天。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把各种史论类书籍的各个版本都通读一次,于我而言当时这些知识经验可以受用一辈子。例如中国美术史书有七八个不同的版本,在阅读的时候我会从中寻找异同以及发现疑点,经过资料查询和思考以后就可以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中国美术史书上我曾看到一个叫犍陀罗风格的名词,犍陀罗风格很少出现,辗转查询我发现是印度佛教造像的风格,这就建立了一种问题意识。问题要靠自己去追踪解决。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